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82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42篇
综合类   1031篇
预防医学   475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480篇
  8篇
中国医学   510篇
肿瘤学   1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双源CT心肌桥的检出率、解剖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双源CT观察心肌桥(MB)的出现率和解剖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3月,共有272例患者因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或体检而进行了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冠状动脉分段标准确认其有无、位置和解剖病理学改变。根据DSCTCA表现及临床症状,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1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2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但有临床症状组;3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也无临床症状组。对3组患者MB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15例患者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两组MB检出率的差别。随机选择10例前降支MB患者进行4D电影显示以观察MB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272例进行了DSCTCA的患者中,63例检出79支MB,出现率为23.2%(63/272)。MB的平均长度为(2.14±0.83)cm,深度为(0.33±0.10)cm。63例中,49例(78%,49/63)患者为单支MB,其中7段29支,8段17支,9段1支,16段2支;12例(19%,12/63)为双支MB,其中以7段和8段共存最常见(42%,5/12);2例(3%,2/63)3支MB。79支MB中,40支位于7段,24支位于8段,7支位于9段,4支位于16段,3支位于13段,1支位于10段。3组患者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1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2组和3组(P=0.001),MB更长(P=0.041),深度更深(P=0.021)。CAG提示4支MB,而DSCTCA显示20支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收缩期变窄,舒张期恢复正常,类似CAG的“挤牛奶”效应。结论:本组冠状动脉MB的检出率为23.2%。利用DSCTCA可以可靠而生动地检测MB,确认其解剖病理学改变,解释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处理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哺乳动物体内大部分组织如肌肉、皮肤、肝脏和外周神经损伤后均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大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却很难再生,损伤后的轴突及神经元几乎不能再生,导致损伤后功能迟迟不能恢复。CNS缺乏自我再生和修复能力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难点和热点。目前认为,成熟的CNS极其微弱的再生能力主要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有关:①CNS神经元自身缺乏足够的再生能力;②CNS神经元所生存的环境中各种外源性生长促进性和抑制性因子的影响。目前。人们已经在CNS髓磷脂中分离出了多种抑制神经再生的因子,其中Nogo蛋白(勿动蛋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nogo基因克隆成功,为Nogo蛋白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也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带来新的希望。本文主要就nogo基因及其产物的研究概况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方面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3.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尿毒症患者而言,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保证,临时血管通路插管方便,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多。我们科从1998年开始,行永久性带涤纶套导管留置术,现报告近5年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感染并发症情况,并与临时性双腔导管作一比较,对感染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 ( 2 ,3 ,5 ,4’ 四羟基 二苯乙烯 β D 葡萄糖苷 ,TSG)改善胆碱能损伤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及对中枢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鹅膏蕈氨酸基底前脑注射建立拟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模型、阳性对照药盐酸多奈哌齐 ( 1 2mg/kg)、TSG小剂量 ( 0 0 3 g/kg)、中剂量 ( 0 0 6g/kg)和大剂量 ( 0 12 /kg) 6组 ,灌胃给药 1个月后 ,分别用Morris水迷宫、通道式水迷宫、避暗反应及旷场分析对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兴奋性进行评价。结果TSG小、中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Morris水迷宫游出时间 (P <0 .0 5 ) ;TSG3个剂量组均减少通道式水迷宫的错误次数 (P <0 .0 1)。避暗反应显示 ,TSG各剂量组的成绩均优于模型组。旷场分析发现该药对模型大鼠兴奋性无显著影响。结论TSG具有改善胆碱能损伤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小、中剂量TSG对动物中枢兴奋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大剂量可能对动物中枢兴奋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弓形虫多表位基因(TGMG)植物表达载体。方法①将TGMG亚克隆人pBAC55构建中间载体pB35MG,再将其中E35S/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MG。②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1.1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35E1MG,再将其中E35SE81.1/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35E1MG。③将番茄果实特异性启动子E82.2插入pB35MG构建中间载体pBE2MG,再将其中E82.2/TGMG/NOS3′结构单元亚克隆人pCAMBIA2300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E2MG。测序鉴定pB35MG、pC35E1MG、pCE2MG中的TGMG序列。④pC35MG、pC35E1MG、pCE2MG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04。结果重组质粒用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片段,pB35MG、pC35E1MG、pCE2MG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TGMG中间载体pB35MG、pB35E1MG、pBE2MG,以及植物表达载体pC35MG、pC35E1MG、pCE2MG。并将3种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  相似文献   
996.
任红革  李林 《山东医药》2008,48(6):46-47
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用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3例.术后随访8个月~2 a,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标准评分,平均92.3分,取出钢板后无1例复发.认为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并锚钉修复喙锁韧带及喙肩韧带、肩锁韧带,保证了肩锁关节的长期稳定,是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响腺对自由基反应的彭响,本实验观察了成年去胸腺大鼠和老年大鼠肝、脑过氧化脂质(LPO)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去胸腺大鼠中,雌鼠肝脏LPO增高,脑组织LPO无明显变化,而雄鼠肝、脑组织LPO均未见增高;老年大鼠不论雌雄其肝、脑组织的LP0均增高。  相似文献   
998.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184例T2DM患者,其中110例为DN者[DN(+)组]、74例为无肾病者[DN(-)组]及56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1)昆明汉族正常人群中AT1R基因型AA型86%,AC型14%,CC型未检出;A等位基因频率93%,C等位基因频率7%。(2)T2DM组与NC组A1R基因T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3)DN(+)与DN(-)中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结论(1)昆明地区汉族正常人群AT1R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征。(2)昆明汉族T2DM及2型DN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糖尿病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观察期2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学参数。随访末,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糖尿病组分为良好组(HbA1c<7.6%,n=17)、中等组(7.6%≤HbA1c≤9%,n=14)和不良组(HbA1c>9%,n=9) 3个亚组,比较随访前后3组的超声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在基线水平糖尿病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血糖控制良好组左室结构和功能超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等组和不良组不同程度地出现IVS、LVPW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 IVRT延长和E/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积极控制血糖可以延缓左室肥厚的发生,但不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血糖控制不良会加速左室重构和加重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00.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常规影像学方法在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预后判断、复发与坏死的鉴别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PET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的功能显像方法,而PET/CT则实现了功能代谢图像与解剖形态图像的同机融合,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了功能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的不足.目前已有多种分子影像途径及示踪剂用于脑胶质瘤的定位诊断及疗效监测.其中,11C-蛋氨酸(MET)PET/CT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浸润范围的勾画、活检计划及放疗计划的制定、放疗后坏死病灶组织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11C-MET 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