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2年收治的8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口腔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44例于肿物边缘外1.0~1.5 cm单纯行病灶扩大切除,21例除行病灶扩大切除外均同期行临近瓣转移修复术,1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颌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右侧颌下腺摘除+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对术后患者随访调查,单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3例(其中包括同期行临近瓣修复患者1例),余未见复发。对复发病例再次行肿物扩大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疣状癌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外科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延长恩替卡韦用药间隔时间治疗乙肝病毒定量(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药物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1)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次,每5 d 1次,透析后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2月、24月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肝脏B超等,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LT、TBIL、ALB、Child-Pugh评分均在治疗第3月后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是3.83,3.19,19.39,3.24,P值分别是0.008,0.019,0.001,0.01)。ALT、TBIL治疗3月后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ALB、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后第3月、6月、12月组间数值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第12月与第24月之间无差异(P>0.05)。PTA是在第6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F=25.10,P=0.001),但第6月后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在第24月阴转率100%。结论: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隔5 d服用恩替卡韦0.5 mg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皖西高发地区一般人群布尼亚病毒(SFTSV)IgG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流行规律.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照报告病例数进行排序,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 126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SFTSV-IgG抗体,分析发病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SFTSV-IgG总抗体阳性率4. 66%.不同行政村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 28,P<0. 01),SFTSV血清阳性数和SFTS发病数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 =11. 51,P<0.01),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TSV-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波浪式的上升,从事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21,P=0.01).结论 一般人群对SFTSV普遍易感,皖西SFTS高发病地区SFTS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低成本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原理,建立新冠RBD IgG检测方法,并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 ...  相似文献   
65.
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多种 ,本文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为诸虚之本的理论出发 ,探讨脾胃虚弱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关系。认为 ,脾胃虚弱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 ;由虚而致痰浊血瘀 ,痰瘀互结 ,加速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66.
补脾益气中药对ICAM-1的表达和PLA_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和磷脂酶 A2 (PL A2 )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卵蛋白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 ,观察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 ICAM- 1的表达情况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PL A2 和血浆中 PL A2 活性变化 ,以及 BAL 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情况 ,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哮喘组支气管上皮细胞 ICAM- 1表达显著增强 ,BAL F中 PL A2 活性显著性增高 ,血浆中 PL A2 活性也增高 ,但未达显著水平 ;哮喘组 BAL F中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更为显著。将哮喘组中 ICAM- 1的阳性面积、BAL F中 PL A2 活性和 BAL F中细胞计数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三者显著相关。结论 :ICAM- 1和 PL A2 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者之间又有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7.
理脾阴正方提高Alzheimer痴呆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理脾阴正方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方法:对老龄小白鼠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皮下注射东莨菪碱等因素塑造脾虚Alzheimer痴呆模型,并用温补脾阳方药与理脾阴正方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其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东莨菪碱能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而补益脾胃方药能明显提高上述三种酶的活性。结论:理脾阴正方能显著提高东莨菪碱Alzheimer痴呆模型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8.
“开阴络”法见于《吴鞠通医案》,吴氏临床执此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如肝着胁痛,吐血、尿血、癃闭等症。笔者以此法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所致癃闭,效果亦颇满意,现总结介绍16例如下。一般资料:16例病人均为老年男性,其中  相似文献   
69.
<正> 脏腑辨证一、脏病辨证[1](一)心病辨证1.心气虚症[临床表现]主症:心悸怔忡,气短,胸闷,动辄尤甚。次症:少气懒言,精神疲倦,自汗,面色淡白或咣白。舌脉: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相似文献   
70.
采用汉坦病毒和日本B-1株病毒的多株McAb,对从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比利时、瑞典流行性肾病流行区,以及美国、英国等地分离的20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进行比较分析,可清楚地将上述毒株分为Ⅰ,Ⅱ和Ⅲ型,大致对应于按宿主动物来源分型的姬鼠型,大鼠型和(?)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