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 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X、qnrY和qnr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 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8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收集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临床分离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亚胺培南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收集2006年9月份34所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各种临床送检标本,无重复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36株。按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标准,采用M-H琼脂倍比稀释法对野生菌进行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针对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用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IMP-1、IMP-2、VIM-1、VIM-2、SPM及外膜蛋白OprD基因;氰氯苯腙检测主动外排情况及其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影响。结果临床分离的236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痰及呼吸道分泌物分布率最高,有155株,占65.7%,提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体外药敏试验中,敏感率最高的前5种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90.3%)、亚胺培南(88.6%)、哌拉西林/...  相似文献   
83.
汪滢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2,33(10):1269-127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31.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骨科、儿科等;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均高于9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达50%,对其他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25%左右;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达40%;对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率达85.2%;利福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84.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安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84.
23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滢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2,33(6):652-654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一般性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9月安徽省32家医院报送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6.05%;主要分布于ICU和呼吸内科,明显多于其他病房。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2、3代头孢菌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在28.2%~68.5%;对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比较敏感,耐药率为28.2%;对喹诺酮类的敏感率在70%左右;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19.7%,而庆大霉素为70.6%;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比不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低很多;拉氧头孢、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该菌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数多,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2007年至2010年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耐药性和1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qacE△1-sul1基因及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的分布。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21种抗菌药物对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扩增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对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137株志贺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0.0%以上,且多重耐药率达94.2%,但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在33.0%以下。intⅠ1的检出率为89.1%(122/137),检出dfrA17-aadA5和aar-3-aacA4两种基因盒,首次在志贺菌中检测到aar-3-aacA4基因,GenBank登录号JF271916。结论安徽省临床分离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仍可选用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作为本地区细菌性痢疾的经验性治疗。1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凶险型恶性疟的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例凶险型恶性疟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凶险型恶性疟患者均为境外输入,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该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DIC和继发细菌感染是该类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凶险型疟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加强对凶险型恶性疟疾的认识,及时有效的抗疟治疗和并发症的积极治疗是抢救这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体外研究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分别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利福平(rifampincin,RFP)、磷霉素(fosfomycin,FOM)联用对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比较,为指导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制定新的用药策略,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肉汤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单独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应用VAN以及与其他三种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并计算出各药单独应用的MSW(MPC/MIC).结果 VAN、LVX、RFP、FOM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IC分别为1,0.125,0.008和2μg/mL; MPC分别为64,2,>32,64μg/mL,MSW为64,6,>4000,32.联合用药后各药的MPC(μg/mL)降低程度如下:VAN+LVX (MPCNVA-4,MPCLVX-0.125),VAN+RFP(MPCNVA-4,MPCRFP-0.008),VAN+FOM(MPCNVA -1,MPCFOM-2).联合LVX和RFP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16倍,联合FOM可使VAN的MPC降至原来的1/64倍.结论 VAN与另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明显降低各自单独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MPC,其中联合FOM降低其MPC幅度最大,缩小其MSW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肝功能指标与肝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一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对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s或Pearson’s双侧检验。结果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G2者63例(12.96%),≥S2者231例(47.5%);248例HBeAg阳性患者的年龄为(32.9±10.5)岁,明显低于238例HBeAg阴性患者[(40.6±9.5)岁,P<0.05],AKP水平为(88.2±37.1)U/L,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6.4+27.6)U/L,P<0.05];231例肝组织≥S2组年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G2比例要明显高于245例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方法 对2015年1-6月入住 ICU 的13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8例、24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8.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1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0.8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61%;高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和长时间住院是ICU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加强高危患者管理是防控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