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Gd-EOB-DTPA定量分析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评估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对79例慢性肝炎患者行DWI及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分别测量及计算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肝胆期相对强化值(R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E、ADC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以肝纤维化S≥2和S≥3为阳性标准,分别对ADC组、RE组及ADC+ RE组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两两分析采用Z检验.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RE、ADC均为S≥2和S≥3级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在诊断S≥2时,ADC组AUC为0.861,以ADC=0.56×10-3 mm2/s为阈值,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5.71%;RE组AUC为0.771,以RE=1.03为阈值,其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71.43%;ADC+RE组AUC为0.922,以Logit(P) =8.16为阈值,其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1.84%.在诊断肝纤维化S≥3时,ADC组AUC为0.807,以ADC=0.53×10-3 mm2/s为阈值,其敏感度为86.96%,特异度为78.57%,;RE组AUC为0.748,以RE=0.89为阈值,其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76.79%;ADC+ RE组AUC为0.906,以Logit(P)=8.73为阈值,其敏感度为82.61%,特异度为89.29%.除诊断S≥3时ADC组敏感度最高外,ADC+ RE组在诊断肝纤维化S≥2、S≥3时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较单一指标更高,且其AUC分别与ADC组(Zs2 =2.352、Zs3 =2.158)和RE组(Zs2 =2.465、Zs3=2.487)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及RE均能用于量化评估肝纤维化,2个指标联合评估能明显提高判定效能.  相似文献   
42.
本文探讨聚乙稀醇(PVA)和明胶海绵介入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应用PVA和明胶海绵为栓塞剂,对18例肾动静脉血管畸形出血患者行超选择血管插管病灶介入栓塞治疗。全部病例在栓塞术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完全闭塞。认为PVA和明胶海绵介入性栓塞治疗肾动静脉血管畸形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CT导引下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硬化治疗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定位下经皮肝囊性病变穿刺抽吸引流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疗效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 在CT导向下对57例共80个肝囊性病变进行穿刺抽吸或引流,根据囊肿性质进行相应的硬化治疗,并随访全部病例. 结果: 治疗后囊肿大小均有变化,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者6例,囊肿较治疗前缩小1/3~2/3者24例,囊肿消失者27例. 有效率100%,随访0.5~4 a未发现有复发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引流和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在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关系,以求获得最高的质量剂量比。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行腹部CTA的患者270例,随机分成管电压、管电流及螺距组,每组90例。管电压组分140、120、100kV3级,每级30例;管电流组分400、300、200mA3级,每级30例;螺距组分0.5、1、1.53级,每级30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从膈顶2cm到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分叉处,在腹主动脉近端设置触发兴趣区。当造影剂CT值达到120HU时,触发扫描并记录辐射剂量。把动脉期容积数据发送到Vitrea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处理,通过血管的显影、饱满度、整体性、对比度、伪影等的综合得分来评估图像质量,进而对比各组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管电压组中随着管电压从140kV下降到100kV,腹部CT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均下降,辐射剂量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120kV与140kV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100、120kV管电压下的图像质量比140kV时分别下降41.3%(P〈0.05)、8.7%。患者采用的辐射剂量从140kV下降到100kV逐渐下降,3级管电压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kV的图像质量剂量比最高。管电流组中,随着管电流从400mA下降到200mA,腹部CT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同时下降,但辐射剂量的下降程度更大(P〈0.05),300mA与400mA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O.21),200、300mA管电流下的图像质量比400mA时下降了40.4%(P〈0.05)、10.6%。患者采用的辐射剂量从400mA到200mA逐渐下降,3级管电流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0mA的质量剂量比最高。螺距组中,随着螺距从0.5上升到1.5,腹部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同时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程度更大(P〈0.05)。螺距1与0.5的图像质量均在优良以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螺距1.5的图像质量比螺距0.5、1时下降了50.O%(P〈0.05)、10.9%。在患者采用辐射剂量上,螺距0.5、1、1.53级螺距组之间辐射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的质量剂量比最高。结论适当的降低管电压、管电流及增加螺距,图像质量虽有所下降,但能满足诊断要求,而辐射剂量下降的幅度更大,这有利于x线的全民防护。  相似文献   
45.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2 例治疗前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17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B组15例,行静脉法全身化疗(对照组)。全部病例完成 2个疗程(每个疗程相隔4~5周)后3~4周复查,根据病灶变化和宫旁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并对两组病例进行近期疗效和手术切除率比较。结果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静脉化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70. 6%和 26. 7%;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4.7%和26.7%;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能使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癌灶缩小,降低分期,控制淋巴血管内的转移,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术后的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6.
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使用罗伯特子宫动脉导管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罗伯特子宫动脉导管对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再用明胶海绵行栓塞治疗。结果1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均获得成功,栓塞后所有病例均停止出血,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罗伯特子宫动脉导管插管成功率高,能够显著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四肢肌间血管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24例四肢肌间血管瘤患者共施行31次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上臂或肩部5例,前臂2例,大腿14例,小腿3例,全部病例随访26~7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周围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2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3例稳定至今,5例于肿块缩小后外科手术完整切除,6例复发增大者经瘤内注射硬化治疗后稳定。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四肢肌间血管瘤安全有效,联合外科手术或瘤内注射等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8.
四肢深部血管畸形介入治疗2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四肢深部血管畸形21(男12,女9)例,年龄11~54岁.患肢及病灶部位疼痛14例;病变皮肤颜色正常18例,灰紫色3例;全部病例局部可扪及软组织肿块,肿块大小为3cm×5cm至15cm×25cm不等,其中直径≤10cm7例,>10cm14例.病变位于上臂和肩部5例,大腿14例和小腿2例.2例有外科手术史.11例经MRI,10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肢体血管畸形.全部病例介入治疗前行DSA血管造影进一步确诊,伴有动静脉瘘4例.4例栓塞治疗后3~10mo病灶缩小后行外科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血管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PVA),颗粒直径500~710μm;明胶海绵条或顆粒(大小分别为1mm…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黏液型NF含有较多黏液基质,其中6例病灶中央区细胞排列疏松并见液化区;8例患者T1WI均呈稍高信号,6例T2WI呈"反靶征"表现。细胞型NF细胞成分较多,毛细血管分布均匀,4例病灶的MRI信号及内部强化均相对较均匀。7例纤维型NF病灶中5例中央富含胶原成分,T2WI于相应区域可见"中央纤维瘢痕征"。结论 各型NF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