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338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07篇
  2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了解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在2011年9月测定成都市区18-40岁室内工作健康女性135例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作为观察组;与同期及同年11月份首次测定血25羟维生素D的患者比较,对照组9月份50例、对照组11月份42例,分析其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结果健康女性组血25羟维生素D水平(14.92±6.23)ng/ml与对照组11月份(14.70±5.94)ng/ml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远低于同期对照组9月份水平(60.56±2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女性组维生素D充足比2.96%、不足比12.59%及缺乏比84.44%与对照组11月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和不足的比例为97.04%远高于对照组9月份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工作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严重,这将极大地影响其健康,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维生素D2注射液与维生素D3注射液在治疗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对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住成都市且年龄在40-55岁的健康女性94名,随机将其分为D2组和D3组各47例。D2组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D3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治疗前、最后1次注射后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镁,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结果治疗后,D2组和D3组血清25羟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D3组25羟D水平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清磷、血清PT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血清镁、血清BA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现。结论维生素D针剂无论是D2还是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都是有效的,但在相同用法条件下D3比D2升高血清25羟D水平的幅度更大。维生素D注射剂30万U每2周1次共4次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髂嵴高度与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关系。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40例为试验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均行腰椎X线平片(标准正侧位)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髂嵴绝对高度、髂嵴相对高度、L4椎体高度。结果两组髂嵴绝对高度、髂嵴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L4椎体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嵴高度与腰椎退行性滑脱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郎荣蓉  李勤 《护理学杂志》2014,29(16):79-80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结果1年后,17例恢复排便功能,1例大便失禁患儿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以及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加强新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干预,探讨该方案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普及性宣教、个体化指导和中医药干预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提高,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降低。结论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干预,有利于降低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此方案适宜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能否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干扰影响巨噬细胞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采用FCGRⅡA siRNA转染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活化人单核细胞THP-1,并设NO-TARGET、GAPDH、no-siRNA(1640)为对照。培养48~72h后,用FCM分析CD14+细胞的CD32、CD32b分布,用CD14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值作为内参,得到CD32、CD32b相对MFI值;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CD32a、CD32b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单核细胞单层实验(monocyte monolayer assay,MMA),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THP-1中能吞噬调理红细胞的吞噬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FCGRⅡA组与各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FCGRⅡA组CD32a量明显减少(分别为NO-TARGET组、GAPDH组、1640组的22%、42%、31%),而CD32b不降低;FCM分析显示,FCGRⅡA组MFI CD32/CD14较NO-TARGET组、1640组、GAPDH组下降(P <0.05),而CD32b无明显减少;同时MMA结果显示,FCGRⅡA组吞噬细胞占比分别比NO-TARGET组、GAPDH组、1640组减少9.6%、9.2%和4.4%。提示siRNA选择性干扰可有效降低Fcγ受体CD32a表达,并降低PMA活化的THP-1吞噬能力,可作为潜在手段干扰输血反应所涉及的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57.
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我们对诊断为CINⅡ级的患者48例,采用LEEP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以探讨LEEP刀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诊治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综述了国内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现阶段对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影响重庆市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重庆市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动态收集老年结核病患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患病情况及治疗相关情况,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肺结核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5 67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患者治愈率为76.24%.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结核初治、2月末及5月末痰检结果阴性及全程督导管理模式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患有糖尿病和对结核常规治疗药物耐药是降低肺结核治愈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深入贯彻“全程督导”模式,及时积极地参与治疗、有效地定期随访以及合理搭配用药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60.
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及网络直报的现状,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34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有专门人员负责网络直报管理,61.8%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0%以上能通过网络直报,64.7%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进行年度专题分析.72.1%的突发事件由医疗卫生单位报告,电话报告方式为主占92.3%;85.5%的事件在2 h之内进行了初步核实,66.9%的突发事件在6 h内完成了核实.44.3%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93.7%的事件最终被确认为突发事件.结论 重庆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和应急机制,但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高全市网络直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