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胡淑珍  吴华  顾旭东  傅建明  曾明  李亮  沈芳 《浙江医学》2017,39(16):1359-1362
目的探讨运用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频率为6次/周,20min/次,共8周。两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系统评价标准剂量和高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对中到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CBM、CNKI、WanF ang Data,收集标准剂量和双倍剂量PPI治疗中到重度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6月14日,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以内镜治愈率为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21个RCT,共8 277例患者,涉及7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周期均为8周。网状Meta分析共产生11个直接比较和10个间接比较,其中4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埃索美拉唑40 mg比兰索拉唑30 mg、泮托拉唑40 mg、奥美拉唑20 mg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OR=1.65,95%CI(1.22,2.24);OR=1.71,95%CI(1.16,2.52);OR=1.87,95%CI(1.37,2.55)]。疗效排序为:埃索美拉唑40 mg、右兰索拉唑60 mg、泮托拉唑80 mg、奥美拉唑40 mg、兰索拉唑30 mg、泮托拉唑40 mg、奥美拉唑20 mg。结论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中,埃索美拉唑优于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基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埃索美拉唑40 mg与右兰索拉唑60 mg和其他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的效果比较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周宏  余国强  曾明  叶勇雄 《人民军医》2007,50(7):444-445
为提高战伤自救互救训练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认真研训组训,创新训练机制,重点抓好“6个一”,即一个试点、一个需求、一个机制、一支队伍、一套教案、一个标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患儿:男,26小时因联体双胎入院.无双胎家族史,出生体重共3.82kg.联体儿发育不对称,主胎外观正常,于主胎的左上腹部与寄生胎胸腹部相联,下方即为直径5cm之脐膨出.寄生胎长35cm,头部大而软,五官小,呈闭合状,四肢发育不良,左下肢具正常外形足趾一颗,左肩部有一3cm×1cm的皮赘,外阴部色素沉着,无尿道和肛穴.  相似文献   
105.
野战便携式急救单元构想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战时前阶段一线伤员量多与救护所无法适时展开之间的矛盾,围绕“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的原则,研制了一套野战便携式急救卫生装备,提高了野战条件下一线伤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治疗性克隆应用于临床中需有效解决体细胞克隆及干细胞培养两大技术。观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不同时间体内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相对位置,确定以第一极体为标志,盲吸法去核时间和与染色质的位置关系,解决克隆过程中卵母细胞来源与去核率。方法:实验时间为2004-09/11,实验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层流实验室。4~6周雌性昆明小鼠在明暗循环的环境饲养,做超数排卵处理。卵母细胞用含10mg/L Hoechest33342的M2液染色5min,在Olymopus荧光显微镜下经紫外荧光激发,观察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的相对位置,并且用不同的角度记录(0&;#176;~30&;#176;,30&;#176;~90&;#176;和90&;#176;~180&;#176;)。Moteic软件测量卵周隙,明确卵周隙变化规律。结果:①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h,开始排卵,可见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占72.22%,23.08%第一极体已开始退化。排卵后,随着卵母细胞在体内的老化,退化的第一极体增多,到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9h退化第一极体的比率达到100%,可见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比率降到7.14%。②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和14h 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位置比邻,在0&;#176;~30&;#176;区域的卵母细胞较其他时间段多,为61.54%和50%;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和17h的卵母细胞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位置以在30&;#176;~90&;#176;区域为主;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5h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位置在0&;#176;~30&;#176;和90&;#176;~180&;#176;区域的卵母细胞数相等,为30.77%,且少于30&;#176;~90&;#176;区域的卵母细胞(38.46%);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6,18和19hMⅡ期染色质与第一极体位置在90&;#176;~180&;#176;区域的卵母细胞逐渐增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9h达到最大值66.67%。③卵周隙随卵母细胞在体内的老化逐渐增大。结论: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2h可以进行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操作,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4h为最佳去核时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单纯红外线辐射与红外线、红光协同辐射对荷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单纯红外线辐射及红外线、红光协同辐射荷瘤小鼠,观察其脾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单纯红外线辐射和红外线、红光协同辐射都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并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红外线、红光协同辐射与单纯红外线辐射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红外线、红光协同辐射比单纯红外线辐射能更有效地恢复和提高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阿普唑仑对神经衰弱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77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意愿分成A、B两组。B组予以口服阿普唑仑方案,A组则采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阿普唑仑方案完成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深睡眠质量评估表评分差异。结果①用药后,A、B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②A组用药后无震颤、尿潴留、黄疸及幻觉等症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B组的34.3%(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阿普唑仑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利于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9.
逐痹汤加外敷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服散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西药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敷散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缓解时间及红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细胞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苗族药逐痹汤内服加苗族药外敷散外敷可快速消肿止痛,降低UA,ESR及CRP水平,减少对外周血损害及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评价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上臂Brunnstrom分期、手的Brunnstrom分期、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3.78±1.20)、(2.42±0.99)、(19.47±6.36)、(58.56±15.47)分]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评分[(3.15±1.06)、(2.15±1.01)、(18.20±6.42)、(63.17±16.38)分]比较,除手的Brunnstrom分期外,其余的各项评价指标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