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7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   评估2021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上升。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人间鼠疫疫情进入高发季节,疫源地人感染风险仍存在,不排除远距离疫情传播的可能。 仍可能出现人感染禽流感或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散发病例,但发生大规模扩散传播的可能性极低。 炭疽处于高发期,仍有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流行强度将升高,尤其南方省份病例数将增加。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炭疽和手足口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我国省、市、县开展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s, FETP)现状、类型、培训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 在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中每省挑选1名指定联系人,负责搜索并调查其省内在2001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针对公共卫生应急和传染病控制人员举办的、培训时间1年内累计超过6个月并开展了现场实践培训的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班情况。设计包括基本情况、组织管理、培训设计、师资力量、学员情况和培训期间产出等项目的调查问卷,由联系人统一填写;汇总并描述各项调查信息。结果 有9个省共计35家单位开展了符合定义的项目,项目经费均来自地方财政。35个项目理论课程时间占总时间的10%~20% ,现场实践时间占80%~90%。35个项目合计有指导教师355名,其中22人(6%)是国家FETP毕业学员、57人(16%)是地方FETP毕业学员。在应急调查、监测分析、监测评价、专题调查、调查报告、发表论文方面,多数项目(50%~94%)人均少于1次。结论 FETP经过多年发展,在我国内地初具一定规模,一些省级项目开展较为成功,但各地区培训项目的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建议优化整合国内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资源,进一步扩大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病理学特征,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因探讨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事件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死者家属及村民包括心电图在内的健康体检;采集死者家属及村民血清,标本采集后及时送大理州人民医院,作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对符合尸体解剖取材条件的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取材;收集同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住院治疗期间的所有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认真、客观、系统的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发生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流行的高发季节(8月),20 h之内7口之家猝死4人,有家庭聚集现象,猝死者均为青壮年农民,女性多于男性(3/1),死前均无特殊临床表现和不适,从发病到死亡仅几分钟时间,死前1个月内死者家庭无特殊饮食史;对家属及村民的健康检查中,42例自诉有头昏、胸闷、乏力,均给予了治疗;对村民做了4次心电图检查,4次结果变化比较明显,第2天改变率为最高(77.27%),其次是第1天(69.57%),第3天(58.82%),最低是第15天(35.71%);改变项目较多的是ST-T异常、QT间期延长、频发室性早搏等;血清结果,死者家属中1例心肌酶5项均轻度升高,1例心肌酶3项和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病理结果,3例均有淋巴细胞性心肌炎,2例出现急性肺水肿,房室结动脉内膜偏心性纤维性增厚致管腔狭窄、卵圆孔未闭各占1例。同发病例于8月5日下午18时在死者家帮忙时突然晕厥倒地,21时40分送往县医院住院治疗,生命体征平稳,8月13日出院。结论本次事件符合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定义的诊断标准,按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卫生应急处置及时上报。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索云南不明原因猝死(SUD)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前瞻性的调查2005年发生在云南的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分析了具有聚集性特征的7个家庭及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通过对2005年发病的7个发生聚集性猝死的家庭及其相关病例的调查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现死者和同发病例除具有头晕、乏力、甚或反复晕厥等共同症状外,尤其采用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道症状将聚集性病例分为两大类:(1)具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性死亡:多可以寻找到共同的可疑饮食史,或具有发病过程中类似的实验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剧烈升高到降低恢复的过程.(2)没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死亡:这组聚集死亡和同发病例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首例死亡与续发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差异大,续发病例发病到死亡时间短,死亡前缺少或无症状.(3)能得到的心电图显示为显著的长Q-T间期和ST-T改变.结论 云南SUD具有时间、空间和人群高度聚集的特点,其中家庭/时间聚集性特征的猝死更是研究的主体,它很难用某一疾病来解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可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粗分为两种不同特点的猝死.没有发现有遗传性疾病和(或)传染病的特征.由于其病因不明,故还需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1975-2004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规律和发病特点.方法 选择曾上报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的23个县进行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回顾性调查及病例搜索,以1975-2004年21年中的猝死病例为调查对象,逐级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方法,统一制定及下发调查表格,死者家属、见证人、救治医生、村干部为询问对象. 结果 299例被定为"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其中死亡病例286例(95.65%),同发病例13例(4.35%).死亡病例中有36例(12.04%)为该次回顾性调查中搜索到.该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和村庄聚集性、明显的季节分布、青壮年多发等流行病学特点及突然发病、突然死亡的发病特点;病区自然村主要分布在2 1002 300 m高海拔地带.结论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是一种新的、尚未被完全认知的一类疾病;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共存,遭受某种致病因子打击而表现出以"猝死"为主要发病特点的疾病.  相似文献   
86.
本文根据 2 0 0 0年 7月安徽省卫生厅组织的对 1 7个市医疗机构执法检查结果 ,总结分析了腹泻病门诊及疫情报告现状。结果显示全省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开展腹泻病人的监测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但是 ,在管理上、技术上仍存在不规范行为 ,甚至有些单位还存在违法行为 ,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从严执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快速评价北京市2007年元旦前后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严重程度、病例就诊和服药行为,以及2006年居民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调查问卷,随机产生居民家庭电话号码,对抽取的家庭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00户家庭925人,2006年12月18日~2007年1月14日流感样病例的发病率为4.7%,无并发症及需住院治疗的病例。54.4%的病例患病后到不同级别医院就诊,其中到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占64.3%,社区医院占4.8%。病人就诊时戴口罩的占10.8%。北京市居民2006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占14.6%,其中0~9岁和10~19岁接种流感疫苗的分别占27.5%和27.6%,≥60岁或有慢性病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占17.3%。结论2007年元旦前后,北京市出现季节性流感流行,发病率4.7%,但病情较轻。患者就诊主要集中在大医院,社区医院较少,而且患者防护意识较差。2006年北京市居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接种疫苗的重点人群,如≥60岁老人或有慢性病的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88.
云南省116例不明原因猝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祥云、鹤庆、南涧和大姚4个县既往不明原因猝死病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猝死者家庭成员、见证人和诊治医生,查阅诊治记录,收集病例信息.结果1984-2004年,21个自然村发生116例不明原因猝死;7月和8月病例分别占66%和29%,10~39岁年龄组发生率(1.6/1000)高于其他年龄组(x^2=16,P〈0.01),女性高于男性(RR=1.6,95%CI:1.1~2.3);7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61%家庭续发猝死发生在首例猝死后的24小时内(中位数20小时);63%病例死亡前主诉头晕、头昏、恶心、昏迷、晕厥、乏力、心悸等症状,急性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2小时.结论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聚集性,表明危险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家庭猝死集中,提示同源暴露;急性发病表现为心源性疾病症状,死亡突然.  相似文献   
89.
消毒工作是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防止医源性和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我们于1997年9月份开展了医疗单位消毒工作情况调查,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549所医疗单位中省级4所、地市级87所、县(区)级237所、乡镇级221所。调查消毒工作组织制度建立情况、自身监测情况、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情况、供应室灭菌情况、内窥镜及口腔诊疗器消毒灭菌情况。2结果与讨论:由表1可见,各级医疗机械在消毒工作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内窥镜及口腔诊疗器消毒灭菌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医…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情况与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2011—2013年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影响因素及疾病负担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了北京市9个公交公司共249名售票员,2011—2013年间售票员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是10.0%,21.0%和19.0%,年度接种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2,P=0.77);三年均接种流感疫苗的有9.6%。未接种流感疫苗主要原因有:认为疫苗没用76名(占31.0%),担心副反应67名(占27.0%)。2013年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有26人、32人次,发病时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30,P=0.04),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不同时间接种流感疫苗者出现流感样症状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由于流感样症状导致的人均费用114元、症状持续44小时、请假5.5小时。结论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主要原因是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信心。流感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重,建议在10—11月对公交车售票员进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