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分析全球各地域主要传染病的时空分布及其输入传播风险,为境外传染病输入传播风险的评估与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方法 系统收集全球2000年以来重要传染病流行及暴发疫情信息、中国大陆2014-2016年入境人群的传染病主动监测信息、全球国际航班及客流量信息、人口与环境等多源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全球重要传染病疫情时空分布数据库,集成时空分析、概率风险评估等模型与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结果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60种重要传染病分布及暴发疫情信息以及42种入境传染病主动监测数据,系统集成的时空分析模型可用于快速评估全球各区域主要传染病的种类及其潜在威胁,并展示各省份入境人群的传染病输入感染特征与疾病负担,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模拟评估全球不同区域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后经航空途径输入我国各区域的风险。结论 中国输入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为境外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侦察与输入传播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将有助于我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断中的可靠性,探讨SARS患者发病后血清抗体在体内的产生规律。方法:采用IFA方法检测不同发病时间的临床确诊SARS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人群的血清SARS病毒抗体,同时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在发病10天内,SARS患者血清IgG阳性率为55.1%,IgM阳性率为16.3%;发病10天后SARS患者IgG阳性率达89.8%,IgM阳性率达65.3%;发病25天以后SARS患者IgG、IgM阳性率均为90.9%。对发病时间与抗体阳性率采用趋势x^2检验,结果:显示SARS患者血清IgG、IgM抗体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而上升(IgG趋势检验x^2=16.376,P=0.00005;IgM趋势检验x^2=28.736,P=0.000 00)。IFA法用于检测SARS患者发病10天后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灵敏度、特异度及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结论:IFA法适于SARS发病10天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空间分布。方法 以北京市海淀区1:10万地形图为背景,在AxcInfo8.1软件中建立行政边界图层,在地图上标出海淀区1997~2002年HFRS患者的住址;应用SaTScan3.0软件对各乡(镇)、街道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确定高流行区域范围,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通过空间分析对不同的发病情况采用不同的颜色和等值线显示。结果 空间聚类分析显示北京市海淀区HFRS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高发区聚集在苏家坨乡、永丰乡、上庄乡、温泉镇及聂各庄乡所属区域(RR=4,43,P=0.001.);建立北京市海淀区HFRS空间分布专题地图。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HFRS的空间分布为非随机分布,其分布特征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 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 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 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结论 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 d±1.9 d(1~11 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 d±1.7 d(1~8 d).  相似文献   
56.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TPF)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the epidemics of TPE Methods Data of reported TPF cases in Yunnan province(2001 -2007)from the China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as applied to GIS-based spatial analyses to detec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lustering of TPF incidence at the county level.Panel data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PF incidenc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TPF in Yunnan province was 23.11/100 000, with majority of the TPF cases emerged in summer and autumn. Although widely distributed, two TPF clusters were detected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spatial analysis:one area around Yuxi city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as 207.45/100 000 and another at the junctions of Yunnan province with Burma and Laos. Based on results from panel data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TFP was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nd one month lag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10 ℃ increase in the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IRR=1.30(95%CI: 1.24-1.36);10% increase in month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IRR= 1.07(95%CI: 1.05-1.09); 100 mm rise in monthly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IRR=1.02(95%CI: 1.00-1.03); and 10 ℃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last month: IRR=1.73(95%CI: 1.64-1.82)]. Conclusion Areas with high TPF incidence were detected in this study,which indicated the key areas for TPF control in Yunnan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humidity played a role in the incidence of TPF.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5种主要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聚集区,评价气象条件对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华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获得华北地区1994~2000年主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资料,从国家气象局气象数据共享网获得该地区同期气象资料;应用SatScan 8.0软件对华北地区高发病区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然后应用STATA 10.0统计软件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泊松回归模型,进行气象因素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评价该地区气象因素(气温、湿度、日照)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结果: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聚集区空间分布存在异质性;面板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率与平均最高气温呈负相关(IRR=0.507,P<0.001),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呈负相关(IRR分别为0.652和0.610,P<0.001),猩红热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IRR=4.271,P<0.001);麻疹发病率与最小相对湿度,猩红热、百日咳发病率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IRR分别为1.206、2.130和0.999,P<0.001)。结论:华北地区呼吸道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呈非随机分布;温度、湿度是影响华北地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临沂市2009年手足口病患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临沂市手足口病以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以人口密度最高的临沂市市区最高,男、女重症发病率分别为1.54/万和1.01/万;3岁以下儿童占重症发病总数的比例为86.99%;散居儿童占重症发病人数比例为95.9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则提示其可能发展为重症患者的风险增加:患者就医时间的延长(OR=1.101,P=0.005),出现发热(OR=2.021,P=0.02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OR=1.058,P〈0.01)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OR=1.008,P=0.019);患者年龄越大则发生重症的风险越小(OR=0.841,P〈0.01)。结论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人群主要为1~2岁的散居儿童;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升高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等症状和体征是重症发生前期症状;及时就医对于防止重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推进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 针对医院科研工作的特点,分析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结果 医院档案管理职责不明确,电子档案管理的意识和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管理硬件不能满足要求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是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讨论建立完善医院的档案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和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才能满足医院对档案管理不断提高的需要,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接触和诊治SARS患者的医务人员造成感染SARS的可疑危险因素,以SARS患者为病例.未被感染者为对照,用SPSS 1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SAS6.12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所调查的49种因素中,27种与SARS感染显著关联,其中22种因素为保护性因素,5种为危险性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戴眼镜、受分泌物喷溅污染、穿防护服、从事现职时间、与患者接触方式和口罩类型等6种因素在SARS院内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 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患者中,其医疗活动所涉及诸多因素与促使或造成感染有关,建议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治SARS患者时,防护重点应放在口罩、眼罩和防护服的穿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