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药胃肠粘膜保护粉治疗消化性溃疡3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3月~2001年3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胃肠粘膜保护粉治疗消化性溃疡300例,并与西药雷尼替丁治疗的150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停用中、西药治疗2周后,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其中胃溃疡兼做活检病理,排除恶变),且无明显的心、肝、肺等并发症的患者4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0例,男236例,女64例;年龄19~68岁,平均42.5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3.8年;胃溃疡62例,十二指肠溃疡216例,复合性溃疡22例;有溃疡出血史36例。对照组150例,男116例,女3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2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3.…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郑州市2 850例妇女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了解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状况及HPV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郑州市某医院妇科就诊及体检的2 850例有性生活史的郑州市户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2)对研究对象进行HPV感染检测。结果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8.35%,其中高危HPV亚型感染率为24.00%,低危HPV亚型感染率为4.35%;研究对象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占比88.00%,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占比9.90%。不同居住地及年龄段研究对象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乡镇居民及31~40岁年龄段研究对象HPV感染率较高。研究对象13种高危HPV亚型检出的感染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18型(26.75%),52型(15.79%),68型(12.57%),31型(9.06%),58型(7.16%);而5种低危HPV亚型检出的感染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6型(29.84%),11型(20.97%),42型(18.55%)。结论郑州市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感染率具有年龄段差异。HPV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为主;最常见的高危HPV亚型为18型、52型、68型、31型及58型,而最常见的低危HPV亚型为6型、11型及42型;乡镇地区高发。  相似文献   
53.
本文主要研究对早孕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用米索前列醇实施人工流产的疗效。通过回顾分析,我们认为米索前列醇+B超监测在高危人工流产术的应用,具有安全可靠、病痛轻、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极高,即使在存活者中也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规范的体位转换护理是预防压创与肺炎最重要、最方便、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病毒株感染患者,经治疗出院后复检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为出院患者的隔离管理、健康监测及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3日—2022年5月10日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健康监测期间核酸检测情况分为复阳组及未复阳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疫苗接种情况、首次达到出院标准时间、发病初期淋巴细胞计数等临床特征,并分析复阳组复阳时间、二次入院后达到出院标准时间。结果 637例出院病例中复阳病例88例,复阳率13.8%。复阳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未复阳组(P<0.05),但在性别、体重指数(BMI)及合并基础性疾病上无统计学差异。复阳组发病初期淋巴细胞下降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非复阳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37例患者疫苗接种针次达2针及以上人数共500例,占比78.5%,两组患者疫苗接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发病至初次达到出院标准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9天,复阳时间为出院后第1~23天,中位天数为第3天,发生在出院后14天内的占97.7%,复阳后二次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3~14...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通过对920例行会阴侧切术分娩产妇的随访调查,分析影响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愈合的原因,包括产妇自身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医用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并总结了相关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助产人员会阴侧切缝合技术、选择优质合格的缝合材料、加强病房管理等。  相似文献   
57.
小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小血管支架治疗细小冠状动脉病变 (≤ 3 0mm)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5例冠心病患者 ,男 35例 ,女 10例 ,年龄 (5 4 2± 10 5 )岁。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美国GE公司研制的血管造影机 (GEAdvantx)测量系统实时测量病变血管直径。小于 3 0mm的病变血管共 5 4支 ,平均血管直径为 (2 0± 0 4 5 )mm ,植入PC涂层 (BiodivYsioSV)支架 5 9个。结果  5 4支病变血管均经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支架植入后平均狭窄直径减至 0 %~10 %,无一例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随访 (6± 2 4 )个月 ,无一例死亡。 10例于术后(4± 1 2 )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8例为支架内再狭窄 ,2例出现其他部位血管病变。结论 应用具有磷酸胆碱涂层的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 ,再狭窄率低 ,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在老年及瓣膜钙化程度重的患者中的 6个月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行PBMV患者 6 82例 ,以血液动力学评价术前及术后即刻左房压、肺动脉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 ;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和术后 6个月二尖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 结果 PBMV有效缓解二尖瓣口的机械性狭窄 ,引起左房压、二尖瓣跨瓣压 ,肺动脉压力下降及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两组患者均获益 ,老年组分别平均下降 (9 1± 1 1)mmHg、(10 9± 2 2 )mmHg、(9 1± 1 5 )mmHg、MVA增加 (0 5 2± 0 16 )cm2 ;非老年组分别为 (8 9± 2 4 )mmHg、(7 3± 0 8)mmHg、(7 3± 2 3)mmHg、MVA增加 (0 6 6± 0 11)cm2 。超声随访结果显示 ,PBMV疗效稳定。 结论 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 ,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适用于瓣膜钙化重、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9.
为观察三腔双房起搏联合预防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 3例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并置入三腔双房同步起搏器的患者。起搏器具有房颤预防治疗功能。左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DDTA起搏模式 ,随访 6个月 ,观察超驱动起搏、长间期抑制、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后加速起搏功能关闭和开启时 ,患者的临床症状、统计模式转换发生的次数、第一次至第二次房颤发作的间期、平均 2 4h房早记数。结果 :双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明显减少。超驱动起搏、长间期抑制、房早后加速起搏功能开启时 ,模式转换发生的次数减少、第一次至第二次房颤发作的间期延长、平均 2 4h房早记数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三腔双心房起搏联合预防房颤的起搏治疗模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60.
探讨双心室起搏技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1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男 9例、女 2例 ,年龄 5 4± 7岁。心功能 (NYHA)Ⅲ~Ⅳ级 ,均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全部患者置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 ,左心室电极置于冠状静脉侧支及后侧分支内。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所有患者于置入后症状改善 ,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 15 9.8± 4 .4 2ms缩至 130 .5± 3.6 9ms ,P <0 .0 1。随访 6~ 18个月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由 0 .2 5± 0 .0 5增至 0 .38± 0 .0 5 ,P <0 .0 1、舒张期充盈改善、二尖瓣返流减少。结论 :双心室起搏可以改善药物控制困难的伴室内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