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布鲁氏菌的Rep-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对布鲁氏菌属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方法应用Rep-PCR进行分型研究,以布鲁氏菌属各种型代表菌株为参考,将该方法对国内分离的典型、非典型布鲁氏菌菌株、疫苗菌株进行分类研究。结果使用Rep-PCR方法,不仅在属的水平上可以检测、鉴定布鲁氏菌属,而且能够将107株国内外布鲁氏菌的参考菌株和地方流行菌株分为8个组。结论使用Rep-PCR方法可以对布鲁氏菌株进行分型,将典型和非典型布鲁氏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2.
不动杆菌属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是由于能够引起人类的疾病,而且也与不动杆菌属中各菌种具有独特的生物特征有关,例如约翰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iohnsonii)在污水和污物处理磷化合物的降解和碳链分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羊种布氏菌对常用抗生索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对国内分离的69株羊种布氏菌进行12种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的耐药检测。结果除了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外,所有羊种布氏菌对另外10种抗生素均敏感。所有菌株23SrRNA都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2632 T/C。结论 23SrRNA转肽酶中心点突变是羊种布氏菌耐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机制之一。尽管布氏菌耐药尚未对布病防控构成威胁,但还需开展耐利福平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4.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引起的疾病,布鲁杆菌包括8种陆生动物种和至少2种海洋生物种.陆生动物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绵羊附睾种、犬种、沙林鼠种以及田鼠型和B.inopinata 2种新种.从海洋哺乳动物分离得到的有布鲁杆菌鲸型、鳍型2种.  相似文献   
75.
76.
辽宁省2010年布鲁氏菌病疫情及 MLVA 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些年,辽宁省布病疫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居中国前列,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1]即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根据被检菌株散在于基因组中不同位点的、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的重复单元拷贝数的差异来进行分子分型的技术.为分析辽宁省2010年布病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基因特征情况,采用MLVA分型方法,选择LeFleche等[2]提出的布鲁氏菌MLVA-16分型引物对辽宁省2010年分离到的33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湖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并追溯该地区布病的感染来源,为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 2016和ArcGIS 10.5等软件对湖南省2010-2018年人间布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描述疫情特征。采用常规分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的种型进行鉴定,采用UTS-PCR复核种型鉴定结果,并对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临床分离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湖南省共报告人间布病728例,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郴州市和永州市发病率居前,发病率分别为2.50/10万和1.90/10万。发病县(市、区)从2010年的5个增加到2018年的69个。45~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279例),占38.32%(279/728),农民占59.07%(430/728),男女性别比为2.75 ∶ 1。5-7月报告病例最多,占45.33%(330/728),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发特征,发病高峰在5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是羊种1型布鲁氏菌,UTS-PCR鉴定显示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6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菌株为强毒株。MLVA分析表明2株菌与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从绵羊和骆驼分离的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结论 湖南省人间布病趋于严峻,疫情向非疫区和普通人群蔓延。湖南省分离的2株羊种布鲁氏菌起源于内蒙古地区。应加强动物转运的检疫检测,防止布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描述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空间分布,研究其空间流行特征。方法建立三江源布病现况调查数据库,采用QHEndem ic-GIS和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制图,以感染率、患病率叠加分析流行特征。结果三江源地区布病现况调查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考核期相叠加,囊谦(2.00%/1.03%)、久治(0.81%/0.63%)、达日(0.58%/0.33%)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考核期。考核前后相叠加,疫情均有上升之势。结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疫情现状,区域内各县布病疫情呈散发,并向周边县(区)扩散,总体分析显示该地区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79.
布病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因导致家畜流产可引发重大经济损失,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阐明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是设计和研发疫苗的关键,而疫苗免疫是预防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无安全有效的人用疫苗,唯一的预防策略是动物免疫,但每年的人间和动物发病率仍然较高,动物免疫可能存在缺陷。当前,布鲁氏菌的多种免疫蛋白已被鉴定、评价,新型亚单位疫苗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免疫潜能。因此,本文就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机制、国内外常见疫苗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0.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杆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人或动物多个器官系统发生病理损伤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根据宿主倾向性和危害性,布鲁杆菌主要分为马耳他布鲁杆菌(B.melitensis)、流产布鲁杆菌(B.abortus)、猪布鲁杆菌(B.suis)、绵羊附睾布鲁杆菌(B.ovis)、犬布鲁杆菌(B.canis)和沙林鼠布鲁杆菌(B.neotomae)6个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