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31.
目的 评价红花籽粕(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种子经过压榨提取红花籽油后的副产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ig不同剂量的红花籽粕,7 d后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脾、肾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水平,以评价红花籽粕的急性毒性。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以及脏器指数,采用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评价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和黏膜屏障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红花籽粕组小鼠脏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脏器病理切片也未见异常。红花籽粕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改善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等临床症状(P<0.01),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肠道炎症细胞的浸润,保护杯状细胞,提高紧密连接蛋白和黏蛋白的表达(P<0.05、0.01、0.001),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结论 红花籽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2.
综述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制、发病特征、诊断技术及中西医研究进展。HLD肝纤维化以“铜毒内蕴,肝失疏泄”为病因病机,呈现出“以虚为主,因虚致实,虚实并见”的病机演变特点,治疗上当以“疏肝利胆、通腑利尿”为先,倡导分型论治该病证,形成了肝豆汤、肝豆灵片、肝豆扶木汤、清热利胆解毒方、补肾化痰祛瘀方等行之有效的中医方药。研究表明,中医药疗法可有效逆转HLD肝纤维化和部分肝硬化进程,在改善病人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MECT两种治疗模式(LOW0.5和DGX)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0W0.5模式和DGX模式治疗,采用PANSS及WMS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记忆功能。结果 L0W0.5组总有效率为86%,DGX组总有效率为8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GX组在第4次治疗后PANSS总分下降显著(P〈0.05),L0W0.5组在第6次治疗后PANSS总分下降显著(P〈0.05);L0W0.5组治疗前后WM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DGX组在末次治疗后WMS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在末次治疗后第7天的各项分值即接近治疗前评分,到末次治疗后第14天时,各项分值均显著大于治疗前评分(P〈0.05)。结论 MECT两种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当,但L0W0.5模式起效慢,DGX模式起效快。L0W0.5组治疗前后记忆无明显影响,DGX组治疗后记忆下降明显(P〈0.05),但在1~2周内逐渐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SSRS、BPRS、TESS、SAS、SDS等量表对120例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患者组)进行评定,并与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患者组)及100例正常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1)社区患者组QOL评分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住院患者组比较,社区患者组在躯体功能,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限制因子分高于住院患者组,而总体健康感和心理健康因子分则低于住院患者组(P<0.05);(2)社区患者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SF-36总分)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无业,独居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SRS、工作、婚姻.结论 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5.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干细胞分化类髓核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首选生长因子,适当浓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0,20μg/L)的HG-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3,7,14,21d;对照组普通状态下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结果与结论: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14d时蛋白聚糖的表达均较3,7,21d时高(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表达均呈阴性。提示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类髓核的数量,从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13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救治经验,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 对我科自2006-10~2010-10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并于血肿腔内置管引流.结果 79例术后3 d内清醒,31例5 d内清醒,16例5 d后清醒,12例死亡.结论 适时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彻底清除血...  相似文献   
37.
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聚醚醚酮聚合物在体内外实验表明,它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最接近骨的弹性模量,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硬度,是最佳的椎间融合器材料。 目的:评价锚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09-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55(42~67)岁。均采用前路间盘切除后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椎间融合治疗。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X射线检查测量椎间高度,侧位像过伸过曲位观察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17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在术后的几天内,患者的下肢肌力增加,术后肢体的灵活性较术前改善。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经X射线证实均达到牢固融合。结果说明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可以使颈椎手术节段获得即刻稳定,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融合效果确定, 并发症较低,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8.
姜超  胡新勇  刘萍 《中医药研究》2012,(9):1119-11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治疗有效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突出了其临床疗效。本文拟通过血瘀证与DPN的病机、临床表现相关性,浅析活血化瘀法的意义,探讨活血化瘀法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寻找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9.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首选生长因子,适当浓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0,20 μg/L)的HG-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3,7,14,21 d;对照组普通状态下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 结果与结论: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 < 0.01)。各实验组14 d时蛋白聚糖的表达均较3,7,21 d时高(P < 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表达均呈阴性。提示10 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类髓核的数量,从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的疑似大血管狭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进行静脉溶栓桥接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3,P<0.05)。治疗前,研究组NSE、Hcy水平为(27.51±3.92)μg/L、(22.25±1.54)μmol/L,对照组为(27.34±3.26)μg/L、(22.24±1.5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3、0.025,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NSE、Hcy水平为(14.54±2.14)μg/L、(11.46±2.2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7.12±2.81)μg/L、(15.72±1.49)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