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其疗效。方法选择84例行人工THR治疗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0.7岁。行人工THR。术后进行近期康复情况随访,应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法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单侧及双侧人工THR后疗效差异。结果 84例病例均获访,平均随访时间12~18个月。其中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随访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9.81±8.73提高到术后的79.05±5.13。病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随访患者VAS由术前6.42±0.89降低到术后1.28±0.50。行同期双侧人工THR治疗的随访患者与行单侧THR治疗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同期双侧THR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功能。同期双侧THR治疗对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预后疗效可靠,不会因一期遭受双侧同时手术,受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等因素影响近期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stem cells,SCs)是一类未充分分化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因其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被在肿瘤、遗传性疾病和组织器官损伤的治疗等方面寄予厚望。由创伤或非创伤性病理损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有限,软骨缺损的治疗存在巨大挑战。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功能分化潜能的特性,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修复股骨骨缺损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股骨替代物。 方法:以“组织工程,股骨缺损,干细胞,细胞因子,复合材料” 为中文关键词,“tissue engineering, femur defect, Mesenchymal stem cells,Cytokines,Materials”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股骨缺损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1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组织工程股骨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及其性能。 结果:干细胞技术是从少量骨髓组织得到种子细胞,经体外诱导扩增达到一定细胞数量后,与支架材料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其细胞能够维持成骨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能与受区骨组织完全融合,同时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可以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间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并维持生物功能;利用某种载体转入到种子细胞内,后者在骨缺损区成骨,同时分泌适量的骨生长因子,诱导周围非定向性骨祖细胞向定向性骨祖细胞分化,从而在短时问内募集到足够的具有成骨活性的种子细胞,加快长骨损伤愈合;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预制的复合材料,既有医用复合材料本身的优点,又有精确的和股骨骨缺损周围组织解剖学上契合性,更有近乎完美的外观形态。 结论: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骨组织工程的要求。将几种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修饰,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间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功能是目前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股骨缺损;修复;组织工程;干细胞;细胞因子;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28  相似文献   
4.
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聚醚醚酮聚合物在体内外实验表明,它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相容性,最接近骨的弹性模量,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硬度,是最佳的椎间融合器材料。 目的:评价锚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间盘切除后椎体间融合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09-09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55(42~67)岁。均采用前路间盘切除后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椎间融合治疗。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X射线检查测量椎间高度,侧位像过伸过曲位观察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术后17例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在术后的几天内,患者的下肢肌力增加,术后肢体的灵活性较术前改善。术后3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节段稳定,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经X射线证实均达到牢固融合。结果说明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可以使颈椎手术节段获得即刻稳定,锚定聚醚醚酮融合器结合纳米人工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融合效果确定, 并发症较低,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三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髓外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髓外固定、髓内固定或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17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髓外固定(动力髋螺钉)治疗58例(髓外固定组),男22例,女36例;平均年龄81.8岁;骨折AO分型:A1型17例,A2型30例,A3型11例.髓内固定(Gamma钉固定3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3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19例)治疗81例(髓内固定组),男2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9岁;骨折AO分型:A1型25例,A2型43例,A3型13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33例(人工关节组),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76.8岁;骨折AO分型:A1型10例,A2型18例,A3型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72例患者术后获8~3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人工关节组的切口长度平均分别为(11.9±2.5)、(6.4±2.4)、(12.3±2.3)cm,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5.4±13.1)、(50.7±10.6)、(56.6±8.1)min,出血量平均分别为(304.2±67.5)、(130.0±42.3)、(200.2±97.1)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和人工关节组的术后功能训练时间较髓外固定组短;髓内固定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髓外固定组短;人工关节组术后1年优良率较髓外固定组和髓内固定组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A1.1型、A1.2型、A1.3型、A2.1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髓外固定;对于年龄较大、身体条件较差、不能长时间耐受手术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首选髓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十分严重的患者应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能量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四肢骨折,尤其是四肢粉碎性骨折,若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复位困难,骨缺损难以靠植内完全矫正,同时有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上缺乏良好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自行设计单侧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迁移术治疗四肢长骨骨缺损9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同时分析活动期与稳定期RA滑液TNF-α水平,探讨可否将此作为RA、OA的鉴别指标及活动期与稳定期RA病情分期标准,提供一种早期鉴别分析方法,以利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法取8例RA患者(其中活动期5例、稳定期3例),9例OA患者,10例年轻急性关节内损伤(AAT组)及6例老年慢性关节内损伤患者(CAT组)关节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水平.结果RA组滑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OA组TNF-α水平高于AAT组及CA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及稳定期RA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RA和OA滑液中有TNF-o的存在,TNF-α水平在RA和OA患者滑液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鉴别因素.TNF-α水平尚不能作为活动期及稳定期RA病情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p21、Bax、Bcl-2的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光镜下观察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及相关基因p53、p21、Bax、Bcl-2的表达。结果缺血5h的大鼠骨骼肌全部存活,而缺血9h者未获存活。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骨骼肌细胞水肿、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于再灌注过程观察到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现象。缺血7h细胞凋亡率最高,相关基因p53、p21、Bax表达与缺血时间成正比,而Bcl-2表达与缺血时间成反比。结论细胞凋亡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学改变。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自锁铰链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假体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自锁铰链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假体在肿瘤、严重肘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及肘关节毁损伤中的初步应用疗效,为此关节应用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15例因肿瘤、严重骨关节炎破坏、肘关节毁损伤等肘关节疾病患者行肘关节切除,将自行设计的自锁铰链型肘关节假体用骨水泥固定于肱骨和尺骨上,并用横行锁钉将肱骨假体、骨水泥、肱骨固锁成一体。术后1周行被动无痛肘关节功能锻炼。2周被动锻炼结合主动功能锻炼,3周可持物功能锻炼。3个月恢复正常活动,但避免提过重物。结果:术后15例患者随访平均66个月(65~122个月),不同程度恢复了肘关节的正常活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从40(25~70)恢复到95(65~100),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肘关节活动范围从85°(0~120°)到术后的105°(95~125°),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部分患者假体与骨移行处有骨形成。术后无神经刺激、麻痹症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自锁人工全肘关节假体设计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结构,抗旋转和剪切能力强,手术简单可靠,适于肘关节肿瘤、毁损伤的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症的报道较多,而胸椎管狭窄症的文章较少,采用“揭盖式”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文献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我院实行此法的6例分析,并在经验教训方面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