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的47例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并对治疗效果和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术中2例(4.3%)患者因腹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手术,其他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肠管浆膜层损伤2例(4.3%),手术时间平均为87±25min(56~145min),无大出血病例。术后2例(4.3%)患者出现复发,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34例患者(72.3%)有不同程度的术区腹壁疼痛,7例(14.9%)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但1~3个月后自行好转;2例(4.3%)患者术后出现了呼吸功能不全,经呼吸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4.3%)患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血清肿,经穿刺抽吸后好转。无术后出血、肠瘘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缝合、缩小疝环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4年Kitano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后,腹腔镜胃肿瘤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胃肿瘤病人接受了腹腔镜手术。至2003年,日本共有7 800例胃癌病人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但主要用于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及评价提供依据与基线资料。[方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管理库中,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共抽取300人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答率为99.0%。问卷调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85、100、87.5、62、75、87.5、100、78分。生存质量的促进因素主要包括已婚、掌握良好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及进行健康检查;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女性、病程长、患其他慢性病数量、相关症状数量。[结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较低,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其生存质量,重点在于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相关合并症或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岁。1998-09因患感冒来我队就诊,持续发热3d,咳嗽、鼻塞流涕,曾服用感冒通、乙酸螺旋霉素片,症状不见好转。查体:意识清楚,体温39.0℃,呼吸18次/then,脉搏98次/ndn,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肝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全身皮肤色泽无斑丘诊及色素沉着。血常现:白细胞总数13.0XI炉/L,中性粒细胞0.87,淋巴细胞0.49,单核细胞0.02。临床诊断: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临床治疗给予双黄莲注射剂(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5%葡萄糖注射液250InL,qdlug,第id滴注后患者没有不良反应,第川滴注后约10而n患者…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79岁.因发现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1年入院.既往体健,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体检发现双侧腹股沟区肿块均为3 cm×3 cm大小,肿块未进入阴囊,直立时出现,平卧时可自行消失,咳嗽时肿块有明显冲击感,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直疝.  相似文献   
16.
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疝的发生是胶原代谢异常所致[1,2],在手术早期,切口疝患者的切缘及其附近几厘米内的组织的胶原数量都明显地减少[3],说明胶原代谢异常是疝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任何影响胶原代谢的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介绍例1:男,27岁,因腹痛,腹泻1d而就诊,拟诊急性胃肠炎。给予诺氟沙星02g3次/d,第2次口服后即感全身搔痒,继而四肢躯干出现散在性荨麻疹,给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扑尔敏口服,次日皮疹消退,改用庆大霉素抗感染未复发。例2:男32岁,因腹痛,解粘液脓血便2d而就诊,拟诊细菌性痢疾,予诺氟沙星02g,3次/d口服,静脉滴注庆大霉素抗感染,第3d出现皮肤发热、发红,继而四肢、躯干、颈部出现散在性红色丘疹。停用诺氟沙星,加用扑尔敏口服,静注10%葡萄糖酸钙,继用庆大霉素抗感染,补液,2d后治愈。2 讨论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尽管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中是否应该使用生物补片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生物补片修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1/200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施手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24例(对照组),单纯膈肌脚缝合+Nissen胃底折叠同时行补片加强33例(实验组)。对比分析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的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症状控制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同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未明显延长(P > 0.05)。短期随访结果说明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外科特别是达芬奇手术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三维成像技术、更好的人体生物工程学设计及更加精细的操作。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外科达芬奇手术系统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及PubMed等数据库有关达芬奇系统辅助Nissen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论文。根据数据类型不同,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倒方差法和M-H法,并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累计1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外,传统腹腔镜组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中转开腹或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率、再手术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行疾病时并不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因此应谨慎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7—07-1999-07采用流甲丙脯酸治疗高血压病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36-72岁。病史3-25年。均用硫甲丙脯酸治疗。本组病例血压均大于对.3/12.6千帕,全部超过1叨8年世界卫生组织评定高血压病的标准。按1979年我国修订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11期61例,均有左室肥厚(经超声心动检查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于12mm),m期25冽,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组观察分析内未见I期)2治疗方法采用流甲丙脑酸白一匕瓜分d,分次服用,开始采用小剂量,逐渐增大剂量,稳定后维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