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镇先  龚希平 《河北医学》2003,9(8):764-765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 ,特别是乙型肝炎 ,我国人群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感染率达 4 5~ 85 % ,HBsAg携带者有 1 .2亿以上 (全世界 3亿 ) ,1 0 %以上转为慢性肝炎 ,部分演变为肝硬变 ,同时也是原发性肝癌诱发因子。近年来 ,关于HBV前S1 (PreS1 )蛋白和前S2 (PreS2 )蛋白的研究较多 ,由于其特有的性质 ,最近几年受到普遍重视。国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认为前S1和前S2蛋白及其抗体与HBVDNA、HBeAg、肝脏损害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细胞并繁殖 )、乙肝的转归、乙肝疫苗有效成份等都有极其密切关系。已作为HBV感染、复制和乙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特点以及在评估SARS病情发展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在发病过程中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其他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2例SA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入院后合并感染时出现过升高,后经治疗转为正常;嗜酸粒细胞变化符合急性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可用该指标判断预后;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并随病情好转而升高;血清生化指标中,入院时肝酶谱、心肌酶谱增高;冠状病毒变异株抗体在病程中出现,且IgM略早于IgG1~2d出现。结论: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可能是反映SA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动态观察对SARS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冠状病毒变异株抗体对回顾性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吸烟对健康人血浆脂类和载脂蛋白的影响周镇先,郑启格(南京市传染病医院,南京210003)关键词吸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吸烟作为心腋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医学界所公认。笔者测定了吸烟与非吸烟的健康人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IgG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HEV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应用于临床。然而,不同厂家生产的HEV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在检测结果上存在较大差异。由于试剂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临床患者检测的准确性,为了解当前国产试剂的质量水平,我们对国内的三种抗HEVIg G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并研究自身抗体与HCVRNA、肝硬化发生率、年龄、性别以及和川』的关系。结果2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5例至少有1项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41.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VRNA阳性组与HCVRNA阴性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中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65/95,68.4%)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46/125,36.8%)。而且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率更高,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较为普遍存在自身免疫现象,且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和肝硬化发生率明显相关,在丙型肝炎的常规诊疗中应加强检测自身抗体,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硅纳米球包裹的Ru(bpy)32+(SiO2@Ru)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ECL)探针的生物传感器,评价其在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油包水”的微乳剂方案,制备SiO2@Ru纳米复合物,纳米粒子粒径一致,因此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应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实现抗体与硅球的交联。SiO2@Ru可作为ECL探针,通过夹心法检测HCVcAg。结果:HCVcA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fmol/L,最低检出限为3 fmol/L。与临床HCV RNA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37 9。结论:构建HCVcAg的检测的硅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重复性,可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以及血液中心的血源筛查。  相似文献   
17.
我院对1996年7月~1998年8月收治的1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进行了血浆和脑脊液(CSF)中亮氨酸脑啡肽(leu脑啡肽)含量的测定,并对其中56例进行纳络酮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9±28岁,轻型7例,普通型39例,重型10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38±28岁,轻型8例,普通型34例,重型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传染病学》诊断分型标准。二、治疗方法 纳络酮002mg·kg-1·次-1,用10%葡萄糖液或注射用水稀释后静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基因型和P基因变异的关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基因型与YMDD变异,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更易耐药,耐药的问题不仅仅是 YMDD变异,P基因可能诱导其它基因的变异,导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是否与K562及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ADM)耐药性相关。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及K562/A02细胞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CCK-8法观察AGEs对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AGEs作用下两种细胞对ADM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用半定量RT-PCR检测mdr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K562与K562/A02细胞RAGE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GEs可呈浓度和依赖性促进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P<0.05);AGEs作用K562及K562/A02细胞48h后,K562细胞mdr1mRNA及P-gp的表达均为阴性,K562/A02细胞mdr1mRNA及P-gp的表达与不加AG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Es不能改变K562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同时亦不能改变K562/A02细胞对ADM的耐药性;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与K562及K562/A02细胞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定量测定血清中的高尔基体蛋白(GP73)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定量测定方法检测肝癌、慢性肝炎血清中GP73的含量,应用临床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为参比.结果 在104例肝癌标本中,GP73的阳性率达到81.7%,高于AFP的阳性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26例慢性肝炎血清中,GP73阳性率为31.41%,稍低于AFP阳性率35.8%;GP73诊断良恶性肝病的ROC曲线线下面积达到0.799,对比AFP诊断良恶性肝病的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785;在AFP阴性的39例肝癌中有28个GP73阳性(71.79%);肝病血清中的GP73含量高低与转氨酶ALT、AFP含量都无相关性;在70例其他肿瘤中有2.90%阳性率检测GP73,但在55份健康人标本中未检出.结论 GP73可以作为恶性肝病的独立指标与AFP互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