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我们于1972~1974年间对某汞矿疗养所106名慢性汞中毒及15名汞吸收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兹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一般情况121名患者中计男性120名,女性1名,年龄在24岁~62岁之间。其中汞冶炼工101名,成品加工工人8名,化验取样工4名,检修工3名,其它工人5名。汞作业工龄最  相似文献   
52.
巯基乙酸经皮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巯基乙酸 (TGA)是化学卷发剂主成分 ,该文探讨其经皮毒效应。方法 以TGA给动物作常规涂皮染毒。结果 经皮LD5 0 大鼠为 92 6mg kg ,小鼠为 12 10mg kg。大鼠30mg kg涂皮 1次 ,血清AST、LDH升高 ,TP和血糖下降 ,肝G- 6 -P酶升高 ,肝细胞坏死。 5mg kg,1次 周 ,共 10次 ,除上述外还见肝S9组分膜脂流动性增高及病理改变。 1mg kg染毒 1次 周 ,共 12周 ,雌性发情周期紊乱 ,卵巢 体降低 ,雄性精子畸形率增高 ,睾丸和卵巢组织结构有改变 ,血清BUN升高。剂量 10 0mg kg精子数减少 ,个别无…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便秘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化疗期间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制定出降低便秘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健康指导。结果124例患者的总体便秘发生率为33.1%,胃肠肿瘤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39.5%,显著高于非胃肠道肿瘤患者的20.9%( P=0.036)。在胃肠道肿瘤中,手术后患者的便秘发生率(44.1%)高于无手术史患者(2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胃肠道肿瘤伴肠系膜转移患者的便秘发生率(58.3%)显著高于无肠系膜转移患者(31.6%)( P=0.025)。结论胃肠道肿瘤、腹腔手术史、肠系膜转移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便秘的高危因素,针对部分肿瘤患者,应加强观察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运用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4名患者,将所选患者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37名。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钼靶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以及病灶检查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病症类型及早期乳腺癌诊断结果对比:观察组37名患者中,乳腺癌患者31例、乳腺肿瘤患者2例、乳腺增生患者3例、乳腺纤维瘤患者1例,对照组37名患者中,乳腺癌患者19例、乳腺肿瘤患者8例、乳腺增生患者6例、乳腺纤维瘤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表现出乳腺无规律疼痛、经期前或经期时乳腺胀痛。观察组乳腺癌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病灶前后径、横径、纵横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病灶前后径、横径、纵横的检查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细胞形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2004-2011年湖北省共有晚期血吸虫病人39 996例,以腹水型最多。8年来救治率为97.14%,治愈率为14.54%,死亡率为5.59%,新增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6.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甲皱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为了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与血瘀证的关系,1988年6月,我们分别检测了青海湟中县李家山乡(海拔2,500米)和昆仑山口泵站(海拔4,475米)两地健康人的甲皱微循环,并对由李家山乡进入昆仑山口泵站的28例民工分组服用化瘀、补气中药及安慰剂,进行上山前、后的自身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57.
74例丙烯酰胺作业工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4个工厂74名丙烯酰胺作业工人,其结果为:手足多汗占72.9%,肢端痛觉减退占25.7%,肢端触觉减退占25。7%,肢端音叉振动觉减退占10.8%;经振动仪测定有32例(43.2%)呈减退。跟腱反射消失有8.11%。诊断轻度丙烯酰胺中毒患者16人,患病率为21.6%。  相似文献   
58.
海拔4475m高原健康人群较2500m健康人群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为低(P<0.01);亚高原居民进入4475m高原后,其血浆心钠素含量亦显著降低(P<0.05);补气中药生脉饮能有效地预防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心钠素水平的影响,提示中医补气法是防治高原疾病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阿维菌素与毒死蜱的联合毒性作用,并从氧化性损伤角度探讨其联合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雌雄各半,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阿维菌素组,毒死蜱组,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合组,经口灌胃30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体质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取肝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阿维菌素+毒死蜱混合组大鼠中毒症状较其他各组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病理组织学显示混合组大鼠肝脏改变较对照组、阿维菌素及毒死蜱组加重;与对照组相比,阿维菌素、毒死蜱及混合组大鼠体质量有降低趋势,且混合组体质量降低幅度较大,但仅雌性大鼠体质量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阿维菌素、毒死蜱及其混合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增加,SOD和GSH-Px活力明显降低(P<0.05);混合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高于阿维菌素组和毒死蜱组,GSH-Px活力明显低于阿维菌素组和毒死蜱组(P<0.05)。结论阿维菌素与毒死蜱联合作用毒性较各单剂量组增加,氧化性损伤可能是其联合毒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在不同凝血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冲管液肝素浓度对穿刺点延时渗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340例患者,其中242例在PICC置管术前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4项检测结果分为低凝血(A组)、正常凝血(B组)和高凝血(C组)3组,每组分别随机采用3种不同肝素浓度导管封管液(A组为生理盐水1、2.5 U/mL、25 U/mL,B组为12.5 U/mL、25 U/mL、50 U/mL,C组为25 U/mL、50 U/mL、75 U/mL)。98例为不分凝血状态采用同一肝素浓度封管液(50 U/mL)的对照组(D组)。结果所有患者总渗血发生率为30.9%(105/340)。A组、B组、C组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5.4%(16/63)、25.8%(23/89)、23.3%(21/90)(P>0.05),D组渗血发生率45.9%(45/98)显著高于A、B、C 3组(P<0.01)。在A、B、C组中,采用不同肝素浓度封管液患者的渗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中,低凝血状态患者的渗血发生率88.2%(15/17)显著高于正常凝血的38.9%(28/72)和高凝血状态的22.2%(2/9)(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PICC置管术前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状态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肝素浓度,对降低穿刺点延迟性渗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