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与临床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连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分析P^16/MTS1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突变规律。结果 NSCLC肺癌中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率为17.5%(7/40),均为Ⅲ期病例。结论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突变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对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片及内镜表现。方法 对23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缺血笥结肠炎好发于中老人,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以及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战友52%,另48%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羊城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充血、糜 烂坏死及粘膜下出血。内镜分型多数为非坏疽性一过型(91%),慢性型占9%,未发现坏疽性IC。结论 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下用痛和血便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检测人NSCLC中p16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的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对80例NSCLC及40例肺部良性病变的石蜡标本中p16蛋白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1)NSCLC中p16蛋白阳性率为55%(44/80),良性病变的阳性率为92.5%(37/40),两者存在显著性意义(P<0.005)。(2)NSCLC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的程度随病期进展而明显,提示对预后判断有意义。(3)p16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亚型无明确关系。结论 S—P法检测分析p16基因的表达产物简便易行,对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研究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中、长期免疫效果,为控制乙型肝炎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太原和阳泉市1995、1996、1997和1998年出生、筛查HBsAg阴性的儿童,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严格按程序完成3针免疫,分别检测其免疫后1、2、3和4年的抗-HBs和GMT持久性水平。结果 免疫后1年的抗-HBs和达保护水平率均在92.31%,嗣后逐年下降。抗-HBs的下降速率不大,年平均下降1.44%,免疫后4年还保持在88.00%水平,各年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达保护水平率的下降速率较快,每年平均达8.77%,免疫后4年的达保护水平率降至66.00%,免疫后1年与3、4年的保护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据本研究结果与疫苗本身的免疫学考虑,免疫后3~5年可不考虑加强问题,5年以后应考虑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传统脑室外引流术进行系列技术改进,探讨不同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分别采取:A组(30例):传统额角穿刺单纯单侧脑室引流术.B组(30例):单纯双侧脑室引流术.C组(30例):改良额角穿刺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观察一次性脑室刺中率、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改良额角穿刺法与传统额角穿刺法相比,一次性脑室刺中率(48/60,56/60,x2=4.615,P=0.032< 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三种引流方法引流时间(14.5±1.3;10.7±0.9;6.9±0.9,P=0.000< 0.05)、颅内感染率(12/30,7/30,2/30,x2=4.275P=0.018< 0.05)、死亡率(16/30、10/30、6/30 x2=7.371,df=2,P=0.025<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额角穿刺法比传统额角穿刺法更易刺中脑室,有利于减少医源性损伤.脑室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注外引流术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引流时间、颅内感染率、死亡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了解两种蛋白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NSCLC患者的病变肺组织(肺癌组)以及12例正常或肺良性疾病患者肺组织(对照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癌组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的livin蛋白和TNF-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NSCLC组中,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组织中livin蛋白较高(73% vs 17%,P<0.01),而TNF-α的阳性表达率较无转移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 vs 56%,P>0.05).肺癌组中不同分化程度肺组织的livin蛋白和TNF-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蛋白与TNF-α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livin蛋白与TNF-α可作为诊断NSCLC的特异性指标,从而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良恶性大气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7例良恶性大气道肿瘤所致的气道阻塞病人,通过电子支气管镜下进行高频电刀烧灼切割术,观察病人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7例大气道狭窄病人共行43次高频电灼治疗,8例良性肿瘤(2例气管软骨瘤、2例结核肉芽肿、4例炎性肉芽肿)电灼后完全打通气道,彻底治愈。19例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病人经电灼后将阻塞气道13例完全打通,5例部分打通,有效的缓解了临床症状,1例气管肿瘤病人经电灼后将阻塞气道打通1/2并成功安装气管支架。27例病人43次电灼有4例出现并发症(9.3%),均未出现大出血、呼吸道穿孔、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良恶性气道肿瘤引起的气道阻塞疗效显著,对良性肿瘤避免了开胸手术,可达到临床根治;对恶性肿瘤疗效直接,可解除呼吸困难,具有放、化疗不可比拟的优点,并且可延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口服参松养心胶囊与口服美托洛尔片、谷维素片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期前收缩患者临床疗效。方法A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片,3次/d;B组:口服美托洛尔片12.5~25mg,2次/d及谷维素片30mg,3次/d,共6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复查动态心电图了解期前收缩情况。结果A组:显效38例,占95.0%;有效2例,占5.0%;无效0,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100%。B组:显效25例,占62.5%;有效13例,占32.5%;无效2,占5.0%;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5%,A组显效率95.0%高于B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17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双胍类和双胍类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入选后第2天和第16天分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结果治疗16d后,治疗组TNF-α、IL-6、C反应蛋白、PAI-1和脂联素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调节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在中国汉族老年人群中,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Th1/Th2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差异趋势.方法 选取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老年患者和健康人各4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1/Th2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h1/Th2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3组平均年龄分别为:健康人组58.26±9.21岁、肺气肿组60.26±10.43岁、肺间质纤维化组61.26±8.83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肺气肿组中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IL)-2水平明显升高P <0.01,而Th2炎性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肺间质纤维化中,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IL-5、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老年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患者Th1/Th2炎性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浓度差异变化,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视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