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8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5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方法 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募集的20 340对≥ 25岁的同性别双生子,构建单变量遗传-环境交互作用模型,通过评估BMI对冠心病遗传效应的修饰作用反映冠心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结果 调整年龄后,在男性中发现BMI对冠心病患病受到的遗传效应有负向修饰作用,遗传效应修饰系数(βa)及95% CI为-0.14(-0.22~-0.04),说明log-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冠心病的遗传通径系数减小0.14,从而导致冠心病的遗传效应减小。而且低BMI(<24.0 kg/m2)男性冠心病患病的遗传度为0.77(0.65~0.86),而高BMI(≥ 24.0 kg/m2)组对应模型中的遗传度为0.56(0.33~0.74)。在女性中未观察到冠心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结论 中国成年男性双生子人群中发现冠心病患病的遗传-BMI交互作用,且遗传因素在低BMI组冠心病患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利用预测模型对人群未来一段时间的CKD发病风险进行分层,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是实现CKD一级预防的重要途径。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发出了二十多个CK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我国学者也开发出了4个适用于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 但目前的临床指南中尚未推荐使用任何专门的CKD风险预测模型。现有模型在结局定义、预测因子、缺失数据处理和建模方法选择方面仍有局限。在未来, 新兴生物标志物和多基因风险评分的应用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将为继续改进模型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73.
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对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CVD)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针对老年人群构建的CVD模型共检索到15篇文献。模型的结局定义差异较大;10个模型报告时缺少方法、结果的重要信息;10个模型存在高偏倚风险;13个模型在内部验证时仅表现出中等区分度;仅有4个模型经过外部验证。老年人群CVD模型在模型算法、预测因子与结局的关联强度方面与一般人群模型存在差异,且老年人群模型的预测能力有所下降。未来仍需补充高质量的外部验证研究证据,并探索增加新的预测因子、采用竞争风险模型算法、机器学习算法、联合模型算法、改变预测时间范围等途径对模型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4.
正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要进行不同组间率的比较,如果各比较组之间的重要协变量(如性别、年龄)分布不同,那么直接计算粗率并比较会受到混杂的影响。直接标准化是控制混杂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计算简便、容易理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需要调整的因素分层较多时,会出现有些层人数过少的情况,此时难以精确估计层别率。此外,对于年龄这类连续型协变量,必须转化为分类变量才能用于标化,可能带来残余混杂。多重回归分析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混  相似文献   
75.
目前对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膳食、吸烟等3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仍集中在个体水平,效果通常有限。从社会关系、支持环境、宏观政策等多水平进行干预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这种综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种种困难,相关证据的数量和效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原因。本文主要对目前研究较多的与3种行为有关的环境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介绍,综述它们对行为造成的影响以及研究现状,对今后类似研究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科研领域广泛采用并逐渐与之交叉融合,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设计.单纯病例研究(case-only study)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研究通常将病例组的暴露分布与完全基于理论假设的人群的暴露分布进行比较,不需要实际的对照组(采用伪对照),也称为病例分布研究(cage-distribution study).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中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各项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确定超重肥胖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3-2014年随机抽取了5%的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重复调查。本研究剔除体格指标或代谢危险因素变量缺失或极端值、自报患有恶性肿瘤者,基线纳入501 201人,第2次重复调查纳入19 201人。比较不同BMI和腰围下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结果 随BMI或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患病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依据正确指数最大的原则选取BMI超重切点和腰围切点,男性和女性BMI超重切点均接近24.0 kg/m2,男性腰围切点接近85 cm,女性腰围切点约为80~85 cm。男性和女性中,检出各项代谢危险因素特异度达到90%的BMI切点范围为27.0~28.9 kg/m2,多数接近28.0 kg/m2,以28.0 kg/m2作为肥胖切点。结论 本研究在更新开展的大样本调查中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超重和肥胖的BMI切点分别为24.0和28.0 kg/m2;中心性肥胖的腰围适宜切点男性为85 cm,女性为80~85 cm。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描述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骨骼肌质量和手握力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对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第2次重复调查的24 533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质量,通过Jamar手持握力计测量手握力来衡量肌肉力量水平,并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推荐的标准判断人群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分地区和人群特征,报告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均值及标准误,以及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百分比。结果 男性的四肢和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为(22.0±0.02)kg和(49.7±0.05)kg,高于女性的(15.9±0.02)kg和(37.2±0.04)kg;男性手握力为(32.6±0.06)kg,高于女性的(19.9±0.05)kg。绝对肌肉质量和手握力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地区差异(P<0.001)。而身高和体重调整的肌肉质量的地区差异规律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质量各项指标和手握力均呈线性下降趋势(线性趋势P<0.001),且手握力下降幅度更大。进一步按照AWGS判断,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上升,≥ 80岁的老年男性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比例分别达到56.2%和74.5%,女性分别达到35.7%和66.0%。结论 中国成年人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尤其以老年人低肌肉质量和手握力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9.
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是大型人群队列研究中极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是大型队列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如何规范化地开展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是工作的基础。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撰写《大型人群队列终点事件长期随访技术规范(T/CPMA 002-2019)》团体标准。标准以“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原则,提出了大型人群队列在长期随访的目标人群、随访时间、随访内容、随访方法、质量控制和指标评估等方面的原则和具体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已建立或拟开展的大型人群队列、区域性人群队列以及特殊人群队列,促进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增加国际影响力,最大程度的支持疾病防控的决策与实践。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青岛项目点。利用研究对象的基线信息和随访获得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事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模型分析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3 355名,累计随访302 008.88人年,共有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1 093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腰围正常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相比,腰围超标组(男性≥85.0 cm/女性≥80.0 cm)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升高了78%[风险比(HR)=1.78,95%CI:1.51~2.10],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升高了72%(HR=1.72,95%CI:1.40~2.12)和83%(HR=1.83,95%CI:1.40~2.39)。RCS模型分析显示,腰围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呈非线性的“S”形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维持正常腰围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