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东莞市中小学生、工人和居民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东莞市小学、初中、工厂各1间,居民社区1个,其中小学和初中每个年级选择两个班进行整群抽样,社区和工厂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日常行为习惯及对待甲型H1N1流感的态度等。结果调查对象对甲型H1N1流感总体知晓率为69.63%,其中中小学生为75.32%,工人为64.10%,居民为52.46%,三者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中小学生不带病上课、打喷嚏或咳嗽时捂嘴、每天洗手次数、洗手时点和洗手方式等卫生习惯方面均优于工人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7.24%的调查对象认为甲型H1N1流感可怕,认为可怕的原因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难以预防(52.68%)、该病易病死(46.34%)和没有特效药(41.22%);在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调查对象中,仅58.10%表示愿意接种免费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愿意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疫苗的安全性。结论东莞市中小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均优于工人及居民,应在特定人群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疫苗安全有效、不带病工作及正确洗手方法等关键知识点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因素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10年3-7月间出院病历97份,对其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Ⅰ类切口的4种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88.65%,使用较多的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与用量、预防用药给药时机、药物更换及联合用药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应加大行政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方法对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所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表》对每起事件的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选用39个变量对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规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11年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143起,发病4 148例,死亡4例,病死率0.10%。其中未分级事件占81.12%(116/143)、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占78.32%(112/143)、呼吸道传染病占85.31%(122/143)。按病种来分,居前3位的分别是甲流(占41.26%,59/143)、流感(占18.18%,26/143)和水痘(占16.08%,23/143)。2009年是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年,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53.15%(76/143);11月是发生的高峰月份,发生的事件数占总数的32.87%(47/143)。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最常见于学校,占84.62%(121/143);其次为工厂,占8.39%(12/143)。用于评价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的39个变量平均得分率85.21%。甲类、乙类、丙类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3.59%、84.79%、85.54%、8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率最低的3个变量分别为在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建立病例定义"、"有现症人数"和"有首发病例情况描述",得分率分别为2.80%、13.29%和27.27%。结论学校、工厂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发生的重点场所;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病种;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事件报告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外科部分清洁(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调查的94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94.68%,其中无指征用药占79.78%。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2h内执行占61.70%,术后24h内停药仅占13.82%。结论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较大,用药起点较高,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通过观察抗菌药物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疗效,分析慢支病人致病菌对常用四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03~2005年住院患者98例,根据临床诊断,按正确留痰方法,连续3次作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关键在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感染扩散。结论:我院通过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东莞市2009年甲型HI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分别来源于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首例甲流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发生甲流确诊病例518例,其中重症病例27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发生率为5.21%,病死率为0.58%。518例中男性占61.58%,女性占38.42%;学生占75.10%;15岁以下人群占62.74%。3例死亡病例均为学生,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期共发生暴发疫情50起(学校47起),罹患率最低为0.87%(32/3 674),最高为17.00%(68/400),暴发疫情中确诊甲流病例260例,占2009年甲流报告总病例数的50.19%。甲流就诊趋势指数及暴发疫情时间分布显示发病高峰为11月份。甲流的流行及防控可分为严防输入、局部暴发及社区扩散、多点暴发和社区流行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结论东莞市2009年甲流发病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例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和合理干预。结果:76例患者中,67例手术切口甲级愈合,其余5例乙级愈合,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有早期压疮表现护理干预进行纠正。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和健康教育,必须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东莞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为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东莞市的不良反应个案信息,收集疑似异常反应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以及东莞市各接种点每天报告的《广东省东莞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相关信息日报表》等资料,使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自2009年11月3日-2010年2月28日,东莞市甲流疫苗接种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万,病例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员,而流动人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其他职业,病例大多数为一般反应,多为48 h内出现症状,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通过被动监测方式发现为主。结论东莞市甲流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轻症为主,接种安全性较高。今后应该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加强对市民进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宣传,特别是对流动人口进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和及时就诊方面的宣传。另外,主动监测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便更好的掌握受种者,特别是主动就医趋势较差的流动人口受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