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的人群分布,并分析睡眠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基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剔除患有冠心病、脑卒中、COPD或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有452 829名30~79岁的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调整性别、年龄、地区后的睡眠因素的分布特征;并分性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因素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41 h;20.3%的研究对象一年四季均有午睡习惯,40.1%仅在夏季午睡,39.6%没有午睡习惯;研究对象自报“入睡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频率分别为11.0%、10.0%和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人群的睡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失眠症状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 0.001);没有午睡习惯者其入睡困难、早醒的风险更高(P< 0.05);睡眠时间越长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者所占比例越大(P< 0.05)。结论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分布存在差异,睡眠因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故应在睡眠干预或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睡眠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出生季节与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生育年限间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剔除初潮年龄在生理范围外(<9岁或>18岁)的个体后,纳入285 186名女性进行初潮年龄相关分析;在已绝经的女性中排除因施行子宫切除术或卵巢摘除术绝经者,纳入132 373人进行绝经年龄及生育年限相关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在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春季出生的女性相比,出生于夏、秋及冬季的女性初潮年龄平均晚0.14(95%CI:0.13~0.16)、0.26(95%CI:0.24~0.27)及0.10(95%CI:0.08~0.12)岁,绝经年龄依次晚0.14(95%CI:0.08~0.20)、0.18(95%CI:0.12~0.24)及0.09(95%CI:0.03~0.16)岁。生育年限与出生季节无关。上述关联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出生年代的女性中均是一致的。结论 出生于春季的女性初潮年龄及绝经年龄均更早。本研究结果提示生命早期某些与季节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乡地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病率,分析吸烟与室内空气污染交互作用对COPD患病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桐乡市崇福、洲泉、高桥、石门、乌镇5个乡镇所有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测。以第一秒用力肺活量最大值/肺活量最大值(FEV1max/FVCmax)≤0.7确诊为COPD,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室内空气污染与COPD的关系,评价吸烟与室内空气污染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引入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桐乡市COPD总患病率为6.6%,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年收入、BMI、腰臀比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人群中目前已戒烟人群、开始吸烟年龄<25岁人群患COPD危险性高;女性人群中吸烟量每天<15 g、吸烟时吸入口腔或咽喉部相对于从不吸烟人群,患COPD危险性均上升。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使用柴/炭/煤、煤饼、煤球等做饭燃料与当前或曾经经常吸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女性人群做饭时未使用烟囱或排烟装置与当前或曾经经常吸烟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桐乡地区COPD患病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女性吸烟人群患COPD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居民通过改善厨房通风条件及排烟设施,使用清洁能源煤气、天然气、电做饭,积极控烟将有利于预防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彭州市居民的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彭州点基线调查数据,以体重指数(BMI)、腰围和体脂百分比(BF%)三个指标来评价调查对象的肥胖患病率。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55687例,男性21314人,女性34373人,男性肥胖率为5.70%,中心性肥胖率为23.93%,体脂百分比超标率为55.77%,女性肥胖率为9.86%,中心性肥胖率为37.68%,体脂百分比超标率为59.92%;随年龄增长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体脂百分比超标率均先升高后下降(男性:χ2=51.22,P<0.001;χ2=82.94,P<0.001;χ2=609.16,P<0.001;女性:χ2=201.33,P<0.001;χ2=900.02,P<0.001;χ2=402.97,P<0.001),经常吸烟者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体脂百分比超标率低于其他吸烟情况组(男性:χ2=133.14,P<0.001;χ2=200.25,P<0.001;χ2=187.62,P<0.001;女性:χ2=26.40,P<0.001;χ2=88.28,P<0.001;χ2=186.07,P<0.001),休息静坐时间越长,调查对象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体脂百分比超标率越高(男性:χ2=75.11,P<0.001;χ2=245.99,P<0.001;χ2=160.63,P<0.001;女性:χ2=31.55,P<0.001;χ2=45.04,P<0.001;χ2=173.60,P<0.001)。结论 彭州市成人肥胖患病率较高,为了预防与控制肥胖流行,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合理膳食,尤其是在更年期妇女及高收入人群中开展肥胖的宣传和控制。  相似文献   
56.
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期和远期肥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苏州点2004-2008年调查的具有完整初潮与身体测量数据信息的30 895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初潮年龄分为3组:≤ 12、13~16、≥ 17岁,其中≤ 12岁初潮年龄为过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年龄为(15.64±1.92)岁,1 421人(4.6%)月经初潮过早。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调查对象成年后近期肥胖803人(2.6%),远期肥胖3 738人(12.1%)。调整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绝经状态等因素后,月经初潮年龄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45(1.74~3.45)和1.99(1.69~2.34)。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状态对远期肥胖无相乘交互作用(P=0.324)。结论 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期肥胖和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不同饮酒行为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描述当地居民饮酒情况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研究饮酒状况、每周饮酒天数、通常每天饮酒量及早上饮酒情况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调查52 228人中,每周饮酒率为23.6%,男女分别为51.5%和6.4%。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3.8%,标化率为20.1%,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8.0%,标化率为15.5%,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每周饮酒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从不饮酒人群高62%和25%。男女每周饮酒6~7 d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不饮酒人群高68%和31%。通常每天高风险饮酒男女人群患高血压几率分别比不饮酒人群高80%和28%。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早上饮酒人群中患高血压几率比不饮酒人群高67%。结论男女每周饮酒及饮酒天数增加、饮酒量增多,其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饮酒人群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戒酒或少量饮酒,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在中国成年人中探究气流受限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纳入基线时30~79岁(平均51.5岁)的研究对象486 996名。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评价气流受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分别新发24 644、36 336、3 218例。与气流正常者相比,GOLD-1至GOLD-4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比(HR)值(95%CI)依次为0.89(0.78~1.01)、1.05(0.98~1.12)、1.29(1.18~1.40)和1.65(1.42~1.91);肺癌发病HR值(95%CI)依次为0.96(0.70~1.26)、1.12(0.96~1.31)、1.38(1.14~1.65)和1.48(1.05~2.02)。未发现GOLD分级与脑血管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FEV1%P每下降10%,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风险分别增加7.2%(95%CI:6.4%~8.0%)、3.6%(95%CI:3.0%~4.3%)、10.5%(95%CI:8.4%~12.6%)。按吸烟状态分层分析,上述结果基本不变。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中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中国30~79岁成年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关联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基线调查的512 891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计算男、女性经历3类(家庭相关、经济相关和其他)10项负性生活事件(SLEs)与抑郁之间的相对风险比(RRR)及其95% CI,计算经历SLEs数量与抑郁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探索性别在SLEs与抑郁之间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家庭相关事件、经济相关事件和其他事件3类SLEs的发生率为6.8%、1.2%、0.9%。女性家庭相关事件发生率高,男性经济相关及其他事件发生率高(P<0.00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男性经历SLEs与抑郁发作的RRR值(95% CI)为11.99(10.49~13.71),与出现抑郁症状的RRR值(95% CI)为7.43(6.94~7.95);女性经历SLEs与抑郁发作的RRR值(95% CI)为14.15(12.97~15.43),与出现抑郁症状的RRR值(95% CI)为8.30(7.91~8.72)。不同性别的SLEs与抑郁症状和抑郁发作的关联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P=0.049)。在3类SLEs中,家庭相关事件与抑郁的关联在女性中更强(交互作用P<0.001)。随着经历10项SLEs个数增多,其与抑郁发作和抑郁症状的RRR值增大。结论 中国成年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家庭相关事件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经历负性生活事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抑郁。  相似文献   
60.
中国10个地区30~79岁成年人被动吸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方法 分析10个地区317 486名30~79岁非吸烟者在基线调查时的被动吸烟行为信息,描述其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按照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我国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6.7%,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为66.5%,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随周被动吸烟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女性中湖南省的周被动吸烟频率较高,但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较低,日均被动吸烟时长最低,河南省却与之相反;与吸烟者共同居住者的被动吸烟率是从未共同居住者的2.27倍(95% CI:2.24~2.29),且在女性中关联更强(OR=2.61,95% CI:2.58~2.64),而在男性中二者无关(OR=1.01,95% CI:0.95~1.06)。女性除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小于男性外,其余指标均大于男性;且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多数被动吸烟指标较高;家庭年收入较低者的被动吸烟率和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低,但日均被动吸烟时长较高;女性在婚者的被动吸烟率、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高,男性与之相反。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率、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和日均被动吸烟时长以及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共同居住年限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