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建立静脉炎动物模型,探讨静脉炎形成机制,为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只。模型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连续5d静脉注射甘露醇10mL并在15min内完成,以形成条索状静脉(Ⅲ级静脉炎)为观察指标,拔除留置针,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静脉留置,但同样进行双耳包扎,共5d,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连续注射甘露醇能形成兔耳缘静脉静脉炎,其形成机制与TNF-α、ICAM-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型。方法 对58例GIST进行光镜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Kit)、CD34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8例GIST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的86.6 %(58/67);其中梭形细胞为主者41例,伴有上皮样细胞者12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者5例,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弱嗜酸,常见核端空泡,有时呈印戒样或透明细胞样;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性巢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波形蛋白为100 %(58/58),CD117 94.8 %(55/58),CD34 79.3 %(46/58)。结论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中阳性率为 10 0 % ,膀胱癌为 4 0 2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膀胱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率 (6 7 1%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2 0 0 % ) ,P <0 0 0 5。随着膀胱癌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 ,p16表达显著减少 ,而cyclinD1表达阳性率增高。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2 5。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cyclinD1的过表达还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肿瘤癌胚抗原的检测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尤其对胃肠道肿瘤中CEA的分布及意义报道较多。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161例胃肠道肿瘤作了CEA标记,以探讨CEA与胃肠道肿瘤的组织类型、分级及癌前病变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简称HCC)的病因和预后因素.为防治HCC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0例Hcc的临床和病理资料.31例作了随访.40例进行了AFP、CEA、PCNA、P53、HBsAg、MDR-1、C-erbB-2免疫组化标记.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分化型和纤维板层型HCC术后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而低分化型、未分化型HCC和肝母细胞瘤则预后较差.病人多在半年内死亡.后三型免疫组化PCNA、MDR-1表达强阳性.提示癌细胞增殖快.恶性程度大.且对化疗效果盖.结论tHcc的病因主要与肝炎、肝硬化有关.提出防治肝炎、肝硬化.戒酒等.可预防HCC的发生.降低HCC的发病率IHCC的预后与患者是否治疗、它的组织类型、有无伴发肝炎或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肺瘢痕癌较少见[1-3],PET/CT综合显示病灶代谢和形态学变化,可以早期发现瘢痕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1C-胆碱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MRI及直肠线圈1H MR波谱分析(MRS)的诊断结果对比.方法 3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行11C-胆碱PET/CT、常规前列腺MRI及直肠线圈MRS检查.11C-胆碱PET/CT图像于注射5 min后获取.对前列腺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部位分别计算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及平均值(SUVmax、SUVmean).将PET/CT诊断结果与MRI、1H MRS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SUV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病理检查结果为在开放式MR光学导引系统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指诊穿刺获得.转移灶经局部穿刺活组织检查或影像学随访证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结果 (1)原发性前列腺癌SUVmax 5.72±2.31,SUVmean 4.78±2.20.SUV比较: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前列腺良性病变的SUVmax 2.49±1.43,SUVmean 1.89±1.24.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病变SUVmax、SUVmea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UVmax=2.401,FSUVmean=1.744;P>0.05).前列腺癌SUV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但二者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如果以SUVmax 2.5为分界,则二者之间有25.8%(8/31)交叉.因此,前列腺的形态、前列腺内放射性分布的均匀程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SUV.SUVmax与血清PSA之间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819 86,P<0.01).(2)影像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的例数11C-胆碱PET/CT为25例,MRI为21例,MRS为22例.11C-胆碱PET/CT、MRI及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5%, 66.67%, 75.00%, 90.91%; 87.50%, 46.67%, 63.64%, 77.78%; 87.50%, 53.33%, 66.67%, 80.00%.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5).(3)11C-胆碱PET/CT能区别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患者复发区与治疗有效区,并可检出远处转移灶.结论 11C-胆碱PET/CT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检测复发和转移灶;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略高于MRS及MRI;SUVmax与血清PSA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p53和P—g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53和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胃癌组织中p53和P-gp的阳性率分别为60.2%,57.1%。p53和P-gp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53基因与胃癌浸润转移具有相关性,而P-gp则无明显相关性,P-gp表达与p53具有相关性。结论 p53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gp是胃癌耐药性的重要因素之一,p53与P-gp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发化程度有关。p53可促进P-gp表达。  相似文献   
19.
良恶性肺孤立性小结节的PET-CT影像学特点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小结节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经螺旋CT薄层扫描证实的45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结节直径≤3cm)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结节直径大小为0.8~3.0cm,经临床病理证实肺恶性病变27例,包括肺腺癌13例,鳞癌8例,肺泡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其他部位转移癌2例。良性病变18例,其中肺结核球10例,肺炎性假瘤6例,肺错构瘤2例。结果:在所检查的45例胸部病灶中,27例恶性病变,在肺内的分布比较弥散,且多发生在外周。在18例良性病变中,10例结核有6例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4例发生在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均为结核的好发部位。6例炎性假瘤多发生于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也在其好发部位。结合PET的SUV与CT影像学特点共同分析诊断正确率为93.3%。单独以PET的SUV诊断,诊断正确率为82.2%。单独以CT影像诊断,诊断正确率为71.1%。结论:联合应用PET-CT的SUV指标和常规CT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单独CT或单独PET的SUV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限局性机化性肺炎影像学诊断的探讨(附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CT资料。结果:29例中27例(93%)病灶邻近胸膜(包括纵隔胸膜),病灶大小在2-4cm之间,中心层面呈圆形或类圆形13例(45%),不规则形16例(55%);边缘显示毛刺18例(62%);纵隔窗上边缘或大部分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且相邻边缘交界处呈尖角状突起20例(69%);邻近肺野下不程度的渗出性病变12例(41%);可见支气管血管束聚拢炎某些特征,大部分病例可作出诊断,部分病例可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