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调查结果与研究设计的一致性,评价调查执行情况与设计间的偏差:方法使用一致性分析的方法将实际调查情况与研究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结果现场调查历时50d,调查6个省、1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8个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30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18个直辖市的区,调查地级市和直辖市的区的数量多于研究设计,而县级市数量少于研究设计;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8个,中心数多于研究设计,而站数少于研究设计,总数基本持平;居民调查少于研究设计。结论调查结果基本符合研究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苯丁酸氮芥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 (NS) ,及最佳治疗方案 ,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Medl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 1 970~ 2 0 0 0年的相关文献 ,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 (67.0 0 % )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 (31 .84% )高 (P<0 .0 5) ;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 (63 .63 % )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 (71 .43 % )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 >0 .0 5)。结论 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社区卫生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ATP酶与脑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及川芎嗪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162只20日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干预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每天1次)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取海马组织匀浆,检测各组动物反复惊厥后6h、1d、3d、7d海马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变化,同时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反复惊厥后6h、1d、3d海马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伴随脑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第7天三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含水量变化与海马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前者r=-0.711,后者r=-0.673,P均<0.01)。川芎嗪干预组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各时间点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较惊厥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降低与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损害密切相关,川芎嗪对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海马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疗程14 d。两组患者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哥昏迷(GC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7.5%,预后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两组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按出院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影响。随访一年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再住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明显下降(P〈0.05);再住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改善则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增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维持血糖稳定,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盐酸吡格列酮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对盐酸吡格列酮固体制剂体外溶出情况区别能力更强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通过比较盐酸吡格列酮固体制剂在不同介质中(pH1.0、pH2.0等)的溶出差异性及与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曲线的相似性采确定溶出方法。结果:采用桨法,以pH2.0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r·min^-1的溶出条件下,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固体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生产厂家的溶出行为具有明显区别。结论:国产制剂的内在质量与参比制剂仍存在较大差异,确定的溶出方法对制剂体外溶出度的区别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建立快速测定盐酸吡格列酮片含量的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100批盐酸吡格列酮片样品含量并采集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从中随机抽取80批样品组成校正集,另20批样品组成测试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模型,并预测测试集样品的盐酸吡格列酮含量。结果:所建立定量模型的交叉验证测定系数r^2为0.9903,交叉验证均方差(RMSPCV)为0.394;测试集样品的测定系数r^2为0.9875,预测均方差(RMSEP)为0.259,平均预测偏差0.1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环保,可用于盐酸吡格列酮片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对"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检测 "O"型血孕妇孕期IgG 抗"A" ("B")血型抗体效价,并经过治疗把效价控制在较低水平,早期对"O"血型孕妇所生非"O"血型新生儿进行干预,同时对需要者进行综合治疗,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孕早期对孕妇夫妇行ABO血型检查,对非"O"血型丈夫的"O"血型孕妇进行管理,给孕期抗"A"和/或抗"B"效价高的"O"型孕妇口服茵成汤,婴儿出生后即查血常规、定血型,对血型不合的动态观察Hb及黄疸的变化,及时干预.结果 管理组和非管理组新生儿溶血及新生儿贫的发生血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黄疸出现的时间两组病儿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均无1例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