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状况,为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7 132名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相关量表调查。结果 1汶川地震救援人员PTSD的发生率高于常模,震后2年救援人员PTSD发病率下降;2救援人员震后PTSD早期症状突出表现为再体验,后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回避或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结论 PTSD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健康,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发组织的团体,针对所选定的问题,确定质量改善主题,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各种QCC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1].近年来,QCC作为品质管理持续改善的新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和医疗界,我院药学部急救药房在科室主任的指导下,于2014年3~8月开展了以降低门诊处方调配差错件数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寻找其肿瘤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66例患者血液样本,将其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血浆23种氨基酸、26种酰基肉碱,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结直肠癌不同临床分期及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中丙氨酸(Ala)、精氨酸(Arg)、瓜氨酸(Cit)、谷氨酰胺(Gln)、甲硫氨酸(Met)、鸟氨酸(Orn)、脯氨酸(Pro)、苏氨酸(Thr)、酪氨酸(Tvr)、丁二酰基肉碱(C4DC)、葵酰基肉碱(C10)及二十四酰基肉碱(C24)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不同临床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C4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a、Cit、Gln、Pro、C10、C24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而Orn、Thr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代谢物,如Ala、Cit、Orn、Pro、C4DC及C10在结直肠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预后效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一般组与鉴别组各75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水平控制不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经1周不同治疗后,鉴别组临床相关指标及血清IL-6、CRP水平优于一般组;鉴别组感染率为2.66%、低血糖发生率为9.33%,均优于一般组的10.67%、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将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4.40~7.80 mmol/L范围内的临床作用显著高于8.00~10.00 mmol/L范围,虽然尚无法有效降低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率与死亡率,且引发低血糖的可能性较高,但却可明显减少治疗耗时与不良反应现象,有利于优化其预后效果,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例维吾尔族癫痫患儿和194例汉族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患儿血药浓度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患儿的LCM癫痫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汉族患儿(65.00%和78.68%,P<0.05)。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汉族患儿[(7.13±2.88)μg·mL–1和(6.27±2.53)μg·mL–1P<0.05]。维吾尔族、汉族有效组患儿接受LCM单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效组,接受LCM合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00%和36.60%,发生不良反应的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患儿[(8.20±3.60)μg·mL–1和(6.70±2.43)μg·mL–1P<0.05]。结论 临床使用LCM治疗不同民族癫痫患儿的过程中,有必要监测LCM稳态谷浓度,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颅内继发感染是颅脑外伤或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预后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1]。现将40例颅内继发感染病人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邱钟燕  陶静  冯杰 《贵州医药》2007,31(7):625-62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目前已成为引起儿童弛缓性麻痹的主要病因之一。以往的病死率达30%,现由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及呼吸机、高压氧(HBO)等的应用,病死率已明显降低。本文就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兵一般自我效能与SCL-90、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新兵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005年底入伍的新兵进行测查。结果4496名男性新兵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2000年新兵常模、1999年男性军人常模、1986年地方常模(P<0.05);高自我效能组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的得分均低于低自我效能组(P<0.05),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式分值均高于低自我效能组(P<0.05)。结论我军新兵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良好。高自我效能新兵的心理状况优于低自我效能的新兵。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心理评价系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各类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某综合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工作性质的医护人员群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部分有差异,二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进修人员群体评估危险度最高,更多会采取无效或消极的应对措施。而SARS病房群体虽然初级评价危险较高,但二级评价无效或消极的最少,合理应对最高。已婚和未婚、有子女和无子女的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较之未婚和无子女群体,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倾向高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家在外地,处境特殊,身份游离,个体的应对资源和心理储备不足的群体,容易产生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而事前知情,心理准备充分,相关知识培训系统,预防措施完备的群体,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应激,也是正性和积极的。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的医护人员,可能有更多的家庭责任、义务和牵挂,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容易产生负性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