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分析大规模人群应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后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进一步观察该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广州市2009年10月28日~2010年8月31日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和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分析相关特征.结果 共接种575 412人,报告183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0/10万,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39/10万;52.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4 h内,以发热、红肿多见,多数不良反应预后良好.接种疫苗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为13岁及15岁男孩各1名,其中1例死亡.结论 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24个月以下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2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分析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的679名24月龄以下婴幼儿体格体检及询问调查资料,对营养不良婴幼儿和营养状况良好婴幼儿分别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标准评价,婴幼儿主要是中度营养不良;农村婴幼儿低体重发生率(14.9%)、生长迟缓发生率(21.5%)均明显高于城市婴幼儿(2χ=32.383,2χ=34.823,P<0.01)。与婴幼儿营养不良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家庭人口数、出生体重以及婴儿配方奶、普通奶类、禽肉类、食用油的添加等。结论:发展社会经济,普及营养教育,及时、合理增加婴幼儿各种辅食是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低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学界对于低血压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很少像高血压一样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疾病去研究,有关低血压及其症状的前瞻性研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低血压的病因复杂,症状不明显、非特异性,且多发于低年龄组女性。但低血压往往与人群的全死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病、抑郁症及痴呆等疾患密切相关,且在人群中有一定规模的流行。是一个潜在的、被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德在有关低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中发现,1978年因低血压而导致950万工作日的丢失,据估计该国用于低血压治疗的药费为380万马克。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原发性低血压的研究甚少,结论也有不一致之处。现对原发性低血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浙江省欠发达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所离县城近的中学和2所离县城较远的中学,对被抽取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R软件v.3.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65名留守中学生,其心理韧性得分为(4.10±0.4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心理韧性得分高于非班干部(P=0.006);自我成绩评价越高的学生心理韧性得分越高(P0.001);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高的学生心理韧性得分较高(P=0.004)。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一致结论。[结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受是否担任班干部、自我成绩评价、与外出父母联系频率等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应重视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评价防范行为采纳模型(PAPM)对女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犹豫的干预效果,为提高该人群HPV疫苗覆盖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中医药大学HPV疫苗犹豫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PAPM干预组和对照组.PAPM干预组实施基于PAPM模型的HPV疫苗犹豫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分...  相似文献   
37.
低血压患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分类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居民低血压患病情况,探讨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广东省 2002 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15 951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低血压患病情况,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低血压的患病率为3 9%,女性及低年龄组人群患病率较高。低血压的分类树分析中,共有7个中间结、8个终结点。女性、白领、睡眠时间长是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高年龄组、独居、重度职业性体力活动、腰围粗、体重指数高、高盐摄入、血脂高是其保护因素。分类树模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在学习集分别为 93 4%和 77 1%,在检验集分别为 83 2%和 77 9%。[结论]女性及低年龄组人群是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女性、白领、睡眠时间长是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2004年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市按行政区域水平分三层,每层随机抽1个区(县、市),每个区(县、市)随机抽2条街(镇),每条街(镇)抽1个(居委)村,按0~5、6~10、11~17、18岁及以上4个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约调查30人。结果共调查1~59岁人群400人,HBsAg总携带率为3.0%,其中0~5、6~10、11~17、18~59岁年龄组的携带率分别为0、0.9%、6.3%和4.5%,不同年龄组HBs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总阳性率为70.8%,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3.0%、69.4%和70.8%。不同地区HBsAg总携带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地区总体抗-HBs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郊区和农村均比市区高,而郊区和农村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自应用乙肝疫苗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以来,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以及在人群中的水平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全市乙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9.
高血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与分类树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广东省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做比较。方法利用广东省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用分类树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15 343名常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及肥胖。分类树学习集的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81.6%,总正确率为83.3%,约登指数为0.726;检验集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80.5%,总正确率为81.2%,约登指数为0.643。logisic回归分析的灵敏度为31.6%,特异度为95.7%,总正确率为84.5%,约登指数为0.273。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分类树分析较logisic回归分析分类效果好,结果直观,便于解释。  相似文献   
40.
1997~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97~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2 9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6.23/10万,2004~2005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2005年发病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6、7月份,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3.37%和13.16%。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50.46%)、幼托(23.68%)和散居儿童(12.95%),病例集中在0~1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7.12%;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44.25/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27.8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降低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率是今后腮腺炎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