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近来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通过对阿托伐他汀调脂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压及内源性纤溶活性影响的观察 ,探讨其非调脂作用。方法 观察 4 2例 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口服阿托伐他汀 10mg ,2 /d ,8周 ,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分泌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 (PAI - 1)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EH组治疗 8周后收缩压均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t-PA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PAI - 1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 ) ,EH并血脂紊乱 (EHA)组治疗后TC、TG、LDL -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 <0 .0 1) ,HDL -C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同时可发挥其非调脂作用 ,能降低EH患者血压及改善内源性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 方法 收集49名志愿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腰骶丛神经成像数据,其中3D-T2W-FFE 序列48例、3D-STIR-TSE序列47例、DWIBS 序列43例。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和骨骼肌的对比度噪声比(CNRN/M)、右侧骶1神经根直径及神经节体积;分别采用各自4等级评分比较这三种序列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效果和3D重建效果。 结果 三种序列的CNR N/M不全相同,其中3D-T2W-FFE序列与3D-STIR-TSE、DWIBS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节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0)。三种序列的神经根直径不全相同,其中3D-STIR-TSE序列与DWIBS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显示评分不全相同,其中DWIBS序列与3D-T2W-FFE、3D-STIR-TSE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25)。 结论 3D-T2W-FFE 序列和3D-STIR-TSE FFE序列神经显示和影像解剖评分无差别,较DWIBS序列好。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差别,其中DWIBS序列重建过程最易实现。  相似文献   
84.
余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0):1148-1148
患者 ,2 3岁。钳刮术后 2月余 ,不规则阴道流血 1月余 ,当地医院B超提示 ,宫体颈部弱回声块影 ,尿HCG(+ ) ,考虑为绒癌转入我院 ,门诊以过期流产于 2 0 0 2年 3月 4日收入院。患者因流血时间长 ,继发感染 ,暂给予抗感染治疗 ,等待进一步诊治。于 3月 5日抽血查HCG浓度为 113 4IU ,3月 8日B超提示宫颈管内异常回声 9mm× 6mm。为进一步明确诊断 ,于 3月11日在局麻下行宫腔镜检查 ,宫腔内未见异常 ,宫颈管右侧后壁见约 2 .5cm× 2cm× 2cm大小囊块 ,暗紫色与淡黄色相间 ,有边界 ,考虑宫颈妊娠。局部注射MTX 5 0mg ,…  相似文献   
85.
分析我国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进行针对性改革,以提高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及该地区北京家族菌株的分布特征。 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2011年全年临床分离的372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372例来源患者的背景资料,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和BioNumerics 5.0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将372株临床菌株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与SpolDB 4.0数据库进行比对。另外,采用NTF及LSP 对北京家族菌株进行分析。来源患者中汉族和蒙古族分别为282例及84例,其他为回族4例,维吾尔族和满族各1例,例数过少,因此仅分析主要民族与北京家族的易感性。以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分析不同民族与北京家族易感性。 结果372株临床菌株共分为48种基因型,其中24种基因型为新的型别。85.48%(318/372)为北京家族,同时存在T家族(仅次于北京家族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占4.84% (18/372)、H家族(Haarlem)0.81%(3/372)、MANU家族(2004年最先于印度Delhi发现)0.27%(1/372)和LAM家族(Latin American and Mediterranean,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家族)0.27%(1/372)。汉族北京家族菌株占87.94%(248/282),非北京家族菌株占12.06% (34/282),蒙古族北京家族菌株79.76%(67/84),非北京家族菌株20.24% (1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2, P=0.057)。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且北京基因型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而北京家族菌株与民族易感性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基因多态性和VNTR基因型构成,及不同VNTR位点在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方法 从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收集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病例背景资料,采用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收集的菌株进行22个VNTR 位点分析,计算Hunter-Gaston 指数(HGDI),分析各个位点的分辨率, 同时用BioNumerics 软件对VNT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且统计学分析民族与主要基因型间的关系。 结果 372株菌共分为308个基因型,47簇,261个独特基因型,成簇率为17.20%。22个VN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位点VNTR3820(HGDI 0.838)的分型分辨能力最高,MIRU23(HGDI 0.068)和MIRU27(HGDI 0.083)分型分辨能力较差。随着VNTR 位点的增加,分型的分辨能力也有所提高。Ⅰ群基因型菌株与民族易感性的分析表明,汉族与蒙古族间Ⅰ群基因型菌株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7, P=0.561>0.05)。 结论 内蒙古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具有多态性,不同VNTR位点在内蒙古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中具有不同的分辨能力。且Ⅰ群基因型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而Ⅰ群基因型菌株与民族易感性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89.
股动脉穿刺术后三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股动脉穿刺术后三种止血的方法进行效果比较,探讨怎样减少外周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56例股动脉穿刺术后病例的资料,其中,48例采用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止血,50例采用普通绷带止血,58例采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对三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止血组,外周血管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低于采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组(2.1%vs9.0%,P〈0.05)和普通绷带止血组(2.1%vs24%,P〈0.01)。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组比普通绷带止血组明显降低,外周围血管出血并发症率(9.0%vs24%,P〈0.05)。结:Angiolink^TM血管缝合器用于股动脉穿刺术后止血,能明显的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对那些无力支付昂贵血管缝合器的患者,选用Coban^TM自粘式绷带止血,也是一个好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XAF1基因启动子在肝癌细胞株中的活性,为研究XAF1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细胞株中扩增XAF1基因的1395bp启动区域片段并分别克隆到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中,分别将含有XAF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和pEGFP-1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及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重组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XAF1启动子片段序列正确;转染后的HepG2、SMMC7721荧光素酶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是6.97±0.74、6.12±0.59。其绿色荧光蛋白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含XAF1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为研究XAF1基因的转录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