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垂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对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l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辐照组。以场强200kV/m的PEMF对辐照组大鼠进行200次脉冲的全身辐照。于照后6、12、24和48h活杀动物,取出垂体,制作常规电镜标本,观察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辐照后6h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即表现为变化,其中催乳素细胞及生长激素细胞变化明显,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包涵体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扩张及散在的各级溶酶体;至照后48h变化呈逐渐加重趋势,包括线粒体空泡化及其内部髓鞘样结构形成,内质网高度扩张,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出现,细胞核内异染色质边集等。结论PEMF辐照可对大鼠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结构造成损伤,其主要受损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内质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rhBMP-2m)对小鼠经6.5~7.5Gyγ射线全身照射引起的放射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小鼠照射后1~6天于腹腔内注射rhBMP-2m生理盐水溶液,每天一次,每次剂量为0.5~2.0mg。观察动物的30天存活情况及几种造血指标。结果治疗组的30天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CFU-GM集落形成数,骨髓细胞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形成数,脾体比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较照射对照组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rhBMP-2m对小鼠的放射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同诱导造血因子释放,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3.
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细胞癌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建立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提取含有人p27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p27,用限制性内切酶Eco RI和NotI酶切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分别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p27和pcDNA3导入不表达p27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细胞中,通过G418筛选获得转入目的的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p27蛋白的表达,经多次用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直至获得100%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可见597bp的p27基因片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染pcDNA3-p27的HHCC细胞大部分有p27蛋白的表达,而转染空载体pcDNA3或未转染的HHCC细胞,均未见p27蛋白表达。经连续3次克隆化后,转染pcDNA3-p27的HHCC细胞100%表达p27蛋白。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命名为HCC-p27。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EMP)导致心肌闰盘(ID)改变的规律及机制,为制定EMP的卫生标准以及其医学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EMP模拟发生器,场强为200kv/m、脉冲次数为200次、脉冲间隔2s。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和照后12h组均为12只,其余组(照后即刻、6、24、36及48h)均为6只。将大鼠于照后即刻、6、12、24、36和48h,采用硝酸镧示踪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ID结构的改变。照后12h组,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中Zo-1和Cx40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心肌肌膜完整,肌小节清楚,肌丝排列整齐,细胞连接结构完整,ID连接紧密未见镧颗粒沉积。照后即刻组和6h组的心肌ID间隙增宽不明显,仅见其间隙有少量镧颗粒;照后12h组的心肌ID间隙增宽最明显,ID间隙中充满着大量镧颗粒;照后24h组较照后12h组明显好转,照后48h组已基本恢复正常。照后12h组和对照组的心肌细胞连接处Zo-1、Cx43均有表达,但辐照组两种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值均有下降的趋势,且无移位表达。结论EMP辐照可诱导心肌ID间隙时相性增宽及Zo-1和Cx43蛋白的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45.
韩月东  任东青  杨文清  张传山 《心脏杂志》2002,14(6):512-514,517
目的 :研究在犬急性心肌梗死状态下 ,顺磁性造影剂 Gd- DTPA首次通过心肌时纵向驰豫加权图像 (T1 WI)和横向驰豫加权图像 (T2 WI)对病变心肌 (梗死心肌和 /或缺血心肌 )的显示特性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10只杂种犬 ,闭塞冠状动脉左旋支 2 .5~ 5 .5 h,将 Gd- DTPA(0 .1mmol· L- 1· kg- 1 )注入左心房 30~ 4 0 s后 ,离体心肌行 T1 WI和 T2 WI扫描 ,观察心肌的信号特征 ,并将 T1 WI,T2 WI和绿化三苯四氮唑 (TTC)显示的病变心肌范围进行相关性比较及 t检验。结果 :Gd- DTPA首次通过心肌时 ,T1 WI病变心肌呈低信号 ,T2 WI病变心肌呈高信号 ,前者包括后者或 TTC所示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 ,T1 WI和 T2 WI间 r=0 .77,T1 WI和 TTC间 r=0 .85 ,T2 WI与 TTC间 r=0 .97,其中 T2 WI与 TTC的 x± s间无显著差别 (P>0 .0 5 )。结论 :Gd- DTPA首次通过心肌时 ,T1 WI所示病变心肌包括缺血心肌和梗死心肌 ,T2 WI只显示梗死心肌 ,两者联合应用可客观评价心肌的血供和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冲击波超压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爆后15min、12h、24h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采用伊文思蓝(EB)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脑组织伊文思蓝光密度计法定量观察BBB的开放情况.结果 在超压作用后15min大鼠全脑呈现广泛的BBB开放,EB荧光斑沿着毛细血管走行方向呈网纹状开放,越靠近皮层开放越明显;随超压作用时间的延长,荧光斑数量由内到外逐渐减少.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过程与荧光显示BBB的改变相一致,15min组的脑组织EB含量为33.04±5.36mg/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超压可致大鼠全脑BBB广泛损伤,且此损伤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47.
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均表明,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中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总体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1941年芝加哥大学的Huggins和Hodges等首先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电磁脉冲(EMP)诱导心肌闰盘(ID)的改变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EMP模拟发生器,场强为50~400 kV/m,脉冲次数200次,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照后12 h时采用硝酸镧示踪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ID结构的改变,用基因芯片检测受照心肌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 照后12 h,辐照组的ID间隙随着EMP场强的增加而逐渐增宽,ID间隙中沉积的镧颗粒随着EMP场强的增加而逐渐增多。200 kV/m 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有108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有synaptorin、VGF、HSP70等51条,下调基因有NAD、FGF、Tff3等57条。结论 在场强为50~400 kV/m EMP范围内辐照可诱导心肌ID间隙开放,且随场强的增加而增宽,以400 kV/m时最为显著,受照心肌有108个基因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49.
实验课是放射医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因其专业术语多、涉及面广、单调抽象以及枯燥乏味,致使学生难学和教学效果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改善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从教学的课前准备、预讲、课堂教学、课堂小结与实验报告等方面加以讨论,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