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9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409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1012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科学   643篇
综合类   2339篇
预防医学   963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120篇
  5篇
中国医学   786篇
肿瘤学   3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低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生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GM~(low)DC)对异体抗原的摄取能力,以及负载异体抗原后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处于增殖期的C_(57)BL/6小鼠单个核细胞(MNC)作氚标记亮氨酸(~3H-Leu)掺入处理,制备~3H-Leu标记的抗原上清液。将此抗原上清液分别与昆明小鼠GM~(low)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孵育30、60、90 min,检测细胞每分钟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cpm)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异体抗原前后GM~(low)DC表面I~A/I~E、CD80分子的表达情况。分离C_(57)BL/6小鼠的T淋巴细胞,根据加入的刺激因素分组并进行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对照组(不加刺激因素)、GM~(low)DC组、GM~(low)DC+异体抗原组、GM~(low)DC+异体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Ig(CTLA-4Ig)组。检测各组细胞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加入异体抗原上清液后30、60、90 min,GM~(low)DC的cpm值均明显高于同时相点的成熟DC(P<0.05或0.01)。负载异体抗原前,GM~(low)DC细胞表面I~A/I~E的表达率为(32±8)%,CD80的表达率为(25±10)%;负载后两者分别为(54±10)%、(71±18)%,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LR:GM~(low)DC+异体抗原组细胞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2.0;GM~(low)DC组以及GM~(low)DC+异体抗原+CTLA-4Ig组细胞cpm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均<2.0。结论GM~(low)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能力,负载抗原后,细胞在表型及功能上渐趋成熟。应用CTLA-4Ig可阻断其免疫应答效应,建立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2.
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与其增殖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细胞分化后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P-ELISA法测定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分化前后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体外培养12周内,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未见变化,细胞的增殖速率亦未见明显不同;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端粒酶活性丧失,端粒酶逆转录酶的mRNA和蛋白质也均未见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速率未见变化;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端粒酶活性丧失,可能是由于端粒酶逆转录酶停止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4.
INTRODUCTION Th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f a signal is often carried by singular characteristics or irregular struc-tures of the signal, for example,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of ECG(electrocardiogram) or EEG isoften presented at the transient points of a signal, such as those points near peaks. The sin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ransient points are more obvious than the smooth parts of signals. Therefore,to studythe singularity of a signal is a meaningful work. Those analysi…  相似文献   
35.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探讨(附23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我院收治的23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其中196例行手术治疗。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将手术病人分为A组(Ⅰ~Ⅲ级)162例,B组(Ⅳ、Ⅴ级)34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SAH3d内手术)19例,延期手术组(SAH4~10d手术)82例,晚期手术组(SAH11d之后手术)95例。比较不同手术期别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10.1%)因再出血丧失治疗机会。术中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组3例(15,8%),延期手术组8例(9.8%),晚期手术组6例(613%)。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组为15,8%,延期手术组为19,5%,晚期手术组为17,9%。脑积水发生率以晚期手术组最高(14,7%)。对术后1个月GOS评分Ridit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中均以早期手术组治疗效果最佳.延期手术次之.晚期手术最差。结论早期手术可规避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各个级别(包括Ⅳ、Ⅴ级)的SAH病人,均应根据治疗者的手术经验与技巧和所在医院的条件,及早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6.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突出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0例,根据MRI特点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并就分型和临床的关系,选择手术方式。结果两节段以下的各型突出,含有Ⅱ型或Ⅲ型突出的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动力性颈椎不稳的各型突出,均应首选前路手术;三节段以上的Ⅰ型突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Ⅱ型或Ⅲ型突出,应选择后路手术。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对手术入路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道损害与“肠源性高代谢”的关系。方法 在建立严重烧伤加清洁肠道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将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 (B)组和烧伤加清洁肠道 (SDD)组。观察了伤后 0~ 10d大鼠静息能量代谢率(REE)的变化 ,同时检测了伤后 0、1、3、5、7、10d血中内毒素 (LPS)、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二胺氧化酶 (DAO)的含量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TNF、LPS和DAO均明显高于伤前 ,两组相比 ,SDD组的REE、TNF和LPS较B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DAO则明显高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 ,REE同LPS和TNF呈显著正相关 (r1 =0 .77,P <0 .0 5 ,r2 =0 .81,P <0 .0 5 ) ,与DAO相关不显著 (r >0 .0 5 )。结论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与血中炎症介质含量呈正比 ,但肠道损伤程度加重并不引起代谢率相应增加 ,二者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8.
镁离子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离子(Mg^2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脑干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50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为12只。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min分别给予MgSO4 250μmol/kg、等渗盐水0.2ml,伤后24h处死。用透射电镜分别检测脑干超微结构,并行综合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伤后24h,对照组髓鞘分离,线粒体嵴明显肿胀;实验组未见髓鞘分离,线粒体轻度肿胀。实验组脑干综合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Mg^2 可在超微结构水平阻止DAI轴索的继发性损害,对DA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颅内出血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初步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采用电阻抗成像技术实现一种可早期检测持续性或迟发性颅内出血设备的可行性.方法 实现了可工作于(1~190)kHz、测量精度优于0.04%、成像速度可达1.25帧/s以上的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在此基础上,在8只重(10.00±0.76)kg的小猪颅内分别注入2 ml抗凝血以观察成像结果,同时还分别观察了4例注入2 ml生理盐水和4例注入2 ml蒸馏水时相应区域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注入生理盐水后,目标区域的电阻率降低,而注入蒸馏水后目标区域的电阻率升高.除2例无效实验外,注血实验中有3例因血液被注入侧脑室而导致目标区域电阻率上升,另有3例电阻率降低.结论 采用电阻抗成像技术对持续性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进行早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构建吗啡依赖模型大鼠脑cDNA文库.方法: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后,取鼠脑进行总RNA的抽提、mRNA的纯化,以m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后用LD-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A、B分别双酶切双链cDNA与pTRG载体,连接后的cDNA文库转化XL1-Blue MRF′ Kan 超级感受态并收菌,完成cDNA文库构建.结果与结论:PCR结果显示,cDNA片段连接效率>90%,cDNA插入片段在1 kb左右.吗啡依赖大鼠脑cDNA文库总容量为3.05×106,满足下一步细菌双杂交文库筛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