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4篇
  免费   3340篇
  国内免费   2722篇
耳鼻咽喉   289篇
儿科学   363篇
妇产科学   428篇
基础医学   3701篇
口腔科学   642篇
临床医学   4608篇
内科学   4513篇
皮肤病学   304篇
神经病学   1724篇
特种医学   1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355篇
综合类   701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2768篇
眼科学   760篇
药学   4021篇
  19篇
中国医学   2402篇
肿瘤学   2582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898篇
  2021年   1679篇
  2020年   1268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1008篇
  2017年   1137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1464篇
  2014年   2002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2642篇
  2011年   2756篇
  2010年   1949篇
  2009年   1663篇
  2008年   2114篇
  2007年   2115篇
  2006年   1906篇
  2005年   1904篇
  2004年   1471篇
  2003年   1513篇
  2002年   1263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932篇
  1999年   724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L-丙酰肉碱对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及体外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丙酰肉碱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5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指标;应用电子顺磁共振观察L-丙酰肉碱对Fenton体系及二甲基亚砜(DMSO)碱性有氧体系产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L-丙酰肉碱静脉给药明显减少再灌注时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的发生(P<0.05),促进再灌注后左室收缩压、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心力环面积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各参数均明显增高(P<0.05);静脉注射L-丙酰肉碱100mmol/L时促进Fenton体系OH的产生,而500mmol/L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L-丙酰肉碱明显抑制DMSO碱性有氧体系OS的产生。结论:L-丙酰肉碱明显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推测它对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再灌注损伤保护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2.
[1]目的 了解枢椎形态和结构的性别和地区差异.[2]方法 对通辽与长春两地区129套成人枢椎(男76套,女53套)进行了测量,指标包括齿突高、全高、椎体高、矢径、全宽、椎孔矢径和椎孔横径,并计算了椎体指数和椎孔指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3]结果 枢椎的7项测量指标,除椎孔矢径与横径(长春地区的椎孔横径除外)以及通辽地区齿突高外,其性别差异均具极显著性(t=2.34~7.68,p<0.01或0.05);两地区比较,除女性齿突高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t=0.03~1.95,p均>0.05).指数比较,除两地区女性椎体指数外,均无性别和地区间差异(t=0.04~1.86,p均>0.05).[4]结论 通辽和长春两地区成人枢椎的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3.
Two unique forms of cytochrome P-450 (P-450), designated NMa and NMb, were recently isolated in this laboratory from nasal microsomes of rabbits. In the present study, polyclonal antibodies to the purified nasal cytochromes were prepared. Immunochemical analysis with specific rabbit anti-NMa and sheep anti-NMb antibodies indicated that P-450 isozymes identical to or having a high structural homology with NMa are present in both olfactory and respiratory mucosa, as well as in liver, but NMb was detected only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Neither form was detected in other tissues examined, including brain, esophageal mucosa, heart, intestinal mucosa, kidney, and lung. The specific occurrence of NMb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was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the detection and specific inhibition by anti-NMb of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NMb-dependent metabolites of testosterone in olfactory microsomes but not in microsomes from liver or respiratory mucosa. Similar experiments with antibodies to previously purified rabbit hepatic P-450 isozymes indicated that not all of the hepatic cytochromes are expressed in the nasal tissues. Thus, P-450 isozymes structurally homologous to hepatic forms 2, 3a, and 4, but not 3b and 6, were found in the olfactory mucosa. On the other hand, only form 2 was detected in the respiratory mucosa. Immunoquantitation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NMa and NMb are the major P-450 forms in olfactory microsomes, whereas NMa and P-450 form 2 (or its homolog) constitute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respiratory nasal microsomal P-450. The level of NMa in the liver is relatively low, accounting for less than 3% of total microsomal P-450 in this tissue. In addition, evidence is provided that NMa is the major catalyst in the dealkylation of two nasal carcinogens,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and phenacetin, in both olfactory and respiratory nasal microsomes.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人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130例人大肠癌标本中EB病毒小分子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130例标本中有6例(4.48%)癌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4例为男性,4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部分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35.
秦立篷  李丁  张菊  韩锋产  阎小君 《医学争鸣》2002,23(14):1295-1297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并进行表达,验证表物的反应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技术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ureB基因,克隆入载体pGEM-7zf( )进行测序,进一步转到友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 blot实验验证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测序后经同源性比较,证实扩增后得到的片断确为ureB基因,并原核表达出可被抗Hp抗体识别的非融合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有反应原性的重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桂枝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UV,IR,MS,NMR)鉴定各化合物结构。从桂枝95%乙醇浸膏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结果:分别鉴定为:肉桂酸(I)、2-甲氧基肉桂酸(Ⅱ)、1,4-二苯基-丁二酮(Ⅲ)、香豆素(Ⅳ)、β-谷甾醇(Ⅴ)、丁香醛(Ⅵ)、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Ⅶ)、2-甲氧基苯甲酸(Ⅷ)、6β-羟基-4-烯-3-豆甾酮(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Ⅲ、Ⅷ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Ⅸ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观察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肺组织中及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坏死及功能改变的差异。采用Wistar大鼠20只。腹腔注射LPS(O55B5,5mg/kg)造成内毒素血症,给予LPS后2,4,8,12小时(每组5只动物)取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密度梯度法分离PM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和坏死比例以及呼吸爆发功能的改变,同时采用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内毒素血症时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细胞比例相似。但与对照相比,外周血PMN坏死比例明显增加,呼吸爆发能力明显受抑,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MN坏死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比例显减少,呼吸爆发能力显增强,结论:在内毒素血症时,扣押于肺组织中的PMN在凋亡和坏死上表现出与外周血PMN不同的改变,其结果是组织中PMN存活增加,并持续处于活化状态,这与PMN造成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和降尿蛋白的同时能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肾上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中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在降脂基础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9.
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对女性免疫性不孕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60例病人血清和宫颈粘液中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IA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进行检测,采用中药,维生素E、维生素C对所有抗体阳性者进行周期性治疗,2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560例病人血清中共检测中各种抗体641例例次,宫颈粘液中共检出各抗体596例次。治疗1疗程,AsAb、AEmAb、AOVAb、AhCGAb在血清的转阴率分别为87.4%、85.4%、74.0%、86.5%,在宫颈粘液中的转阴率分别为93.7%、95.0%、87.0%,94.2%,在宫内颈粘液中的转阴率分别为90.1%、94.0%、94.7%、100.0%,抗体转阴后妊娠率高达58.2%,结论:中西医结合冲击治疗对免疫性不孕抗体转阴所需时间短,转阴率和转阴后妊娠率高,对AsAb、AEmAb、AOVAb与AhCGAb等所致的免疫性不孕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0.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气道三维重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条件下中央气道三维重建图像的差别,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进行中央气道三维重建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32例病例行低剂量(50mAs)平扫及常规剂量(195mAs)平扫(1例)及增强扫描(31例),将两组原始数据分别普通算法及高分辨算法重叠重建出4组横断面图像,并进行气道SSD及VR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4组图像的质量、支气管显示情况、支气管病变检出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图像质量:两组剂量间SSD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高分辨重建图像质量≥普通算法重建图像质量;VR图像质量两种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高分辨算法图像质量≥标准算法重建图像质量。②支气管显示:两名医生评价结果均表明对段以上支气管显示方面无论SSD图像还是VR图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组以及两种算法图像之间均无明显差异。③病变检出:无论SSD还是VR图像4组图像对支气管病变的检出无差异。④剂量差别: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大大降低(13.6~3.6mGy)。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薄层扫描气道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对中央气道显示及病变检出都无明显差异,而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却大大降低,因此低剂量薄层扫描气道三维重建可以代替常规剂量重建图像应用于临床气道病变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