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5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668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194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863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1694篇
内科学   1123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256篇
特种医学   478篇
外科学   1057篇
综合类   381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182篇
药学   1622篇
  15篇
中国医学   1430篇
肿瘤学   51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933篇
  2012年   1279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241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911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3.
Orem自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Orem自理模式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康复时间、并发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16.5 d.随访3个月至2年,均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自理.结论Orem自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项红军  赵佐庆  李纪鹏  张志培 《医学争鸣》2002,23(21):1974-1977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后血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变化以及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肺组织的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 ,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NO浓度0min明显升高,2h时降低,随后升高,7d时达高峰,SOD浓度0min明显下降,2h 时升高,随后下降,7d时达最低,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再灌注0min,Bax,Bcl-2阳性细胞率增多,30min时Bax,Bcl-2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分别为17.1%和78.1%,Bcl-2表达高于Bax,两者差别显著(P<0.01),2h时降低,其后升高,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分别为94.1%和83.4%,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血中NO,SOD的浓度变化和Bax及Bcl-2阳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可能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不同疾病时骨密度 (BMD)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DXADAS 6 0 0EX型骨密度仪对183例老年患者进行左侧远程桡骨加尺骨BMD检测。结果 :内分泌疾病组、消化道疾病组和其它疾病组的患病率分别为 72 7% ,2 0 6 %和 31 4 %。T值比较 :三组差异明显 (P <0 0 0 1)。累积骨丢失率 (ABLR)比较 :前一组明显高于后两组病人 (P <0 0 1)。BMD比较中 ,内分泌和其它疾病组明显低于消化道疾病组 (P <0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内分泌和消化道疾病组的年龄变化与BMD呈正相关 (r =0 5 19P <0 0 0 1和r =0 5 89P <0 0 0 1) ,内分泌疾病组和其它疾病组的体重变化与BMD呈正相关 (r=0 918P <0 0 0 1和r =0 338P <0 0 0 1)。结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以内分泌疾病组最高 ,消化道疾病组较低 ;随年龄和体重增加 ,BMD降低加重。  相似文献   
16.
肝靶向抗病毒药Lac-PLL-ACV的制备及其趋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抗病毒药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的肝外毒副作用,获得肝靶向ACV偶联物。方法: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在氰硼酸钠的催化作用下与乳糖反应生成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与咪唑化阿昔洛韦在37℃pH9.5的条件下反应合成偶联物乳糖化多聚赖氨酸-阿昔洛韦(Lactosaminated poly-L-lysine-acyclovir,Lac-PLL-ACV)。偶联物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收集小鼠血浆及肝脏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研究遇联物的体内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结果:HPLC检测证实Lac-PLL-ACV在血浆中十分稳定,不易解离出ACV。偶联物的肝最大摄取率约为60%,是ACV组的10倍以上,偶联物肝中的T1/2,AUC,CL分别为ACV的4.2倍,56.6倍和1/57,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结论:乳糖化多聚赖氨酸作为肝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介导的一种药物载体,能使抗病毒药ACV获得较满意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将抗体基因转入烟草表达,标志着植物抗体的诞生.人类既可以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异源表达和生产具有药用及商业价值的蛋白质;也可用抗体在植物体中进行免疫调节,以研究植物生理代谢机制,或增加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本文旨对植物抗体的优越性、表达生产及其在医药学、植物抗病及代谢等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向君华  曾荻洵 《中国骨伤》2007,20(9):633-634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1]。自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收治单纯前踝骨折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18~24岁;左侧3例,右侧2例。受伤至住院时间为2h~1d,均为训练时从高处跳下垂直暴力所致。按Lauge-Hansen分类系统踝关节骨折分为  相似文献   
19.
《灵枢·官针》是关于中医古典针法的经典文献,其中所论刺痹法,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刺痹法共有九种,毛刺法刺皮肤治浮痹,合谷刺刺肌肉治肌痹,恢刺与关刺刺筋腱治筋痹,输刺与短刺刺骨治疗骨痹.特殊操作类又有多针、多向刺法的齐刺、傍针刺和烧针刺法的焠刺,以治疗各种经久不愈的痹痛.研究这些古刺法,对于提高痹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 I)技术,探索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否对大脑皮层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方法采用无磁MR I专用眼镜纠正屈光不正,以1.5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8例近视性屈光参差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 I数据,比较双眼皮层激活部位及范围的不同,及视力较差眼屈光纠正前后皮层激活情况的变化,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矫正屈光基础上,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激活范围没有明显差异(P>0.05);视力较差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激活范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类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没有发生明显的皮层功能损害及优势眼的转移;配镜可明显提高视力较差眼的皮层激活,应尽早配镜或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