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72篇
  免费   3561篇
  国内免费   3776篇
耳鼻咽喉   471篇
儿科学   1831篇
妇产科学   2187篇
基础医学   6797篇
口腔科学   2434篇
临床医学   9150篇
内科学   12525篇
皮肤病学   604篇
神经病学   2211篇
特种医学   48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047篇
综合类   20134篇
一般理论   14篇
预防医学   10407篇
眼科学   1917篇
药学   6768篇
  4篇
中国医学   6327篇
肿瘤学   4465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596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1416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5691篇
  2010年   3400篇
  2009年   2279篇
  2008年   2816篇
  2007年   2448篇
  2006年   2608篇
  2005年   4041篇
  2004年   10672篇
  2003年   9783篇
  2002年   7754篇
  2001年   6143篇
  2000年   4054篇
  1999年   4820篇
  1998年   3337篇
  1997年   2994篇
  1996年   1879篇
  1995年   1652篇
  1994年   1694篇
  1993年   2671篇
  1992年   2147篇
  1991年   1774篇
  1990年   1302篇
  1989年   1053篇
  1988年   794篇
  1987年   690篇
  1986年   656篇
  1985年   372篇
  1984年   196篇
  1983年   141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88篇
  1980年   77篇
  1979年   97篇
  1978年   76篇
  1977年   83篇
  1975年   71篇
  1974年   65篇
  1973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套式PCR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套式PCR建立快速检查方法来检测血液中是否含有细菌。方法 采用细菌 1 6SrRNA基因通用引物 ,通过套式PCR方法对细菌进行扩增 ,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作一评价。结果 临床常见细菌扩增反应为阳性 ,其他病原微生物及人类基因组DNA为阴性。结论 本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准确的优点 ,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2.
调整给药时间减轻顺铂肾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顺铂肾毒性的影响。 方法  1 6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各 8例 ,分别在上午 1 0时或下午 8时静滴 6 0mg m2 顺铂 ,3~ 4周后作第 2周期化疗时交换给药时间 ,以尿 β2 微球蛋白浓度作为肾小管功能改变的指标。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尿 β2 微球蛋白浓度均在 2 0 0 μg L以下。治疗后 ,上午 1 0时给药组的尿β2 微球蛋白浓度在第 1周期为 4 96± 6 6 μg L ,第 2周期为 5 0 4± 74 μg L ,下午 8时给药组分别为 2 77± 4 3μg L(t=3.6 6 ,P <0 .0 1 )和 2 83± 39μg L(t=3.6 3,P <0 .0 1 )。  结论 不同时间给药对顺铂的肾毒性有显著影响 ,下午 8时给药可明显减轻顺铂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告用亚致死剂量的 S—31183(类保幼激素)处理三带喙库蚊幼虫对其发育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蛹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幼虫期,并且与剂量大小有关。S—31183处理幼虫并不影响幼虫的发育时间,但可使幼虫化蛹时蜕皮受阻与羽化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74.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孙立江  李玉军  石景森 《医学争鸣》2002,23(18):1683-168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方法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干预下 ,大鼠肾脏缺血 6 0 min,再灌注 2 4h后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醇 (MDA)、内皮素 - 1(ET- 1)变化 ,及其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 SOD分别是 (10 3± 18) KNU· L- 1和 (88± 14) KNU· L- 1 ,MDA分别是 (9.0± 0 .8)μmol· L- 1和 (10 .7± 0 .9) μmol· L- 1 ,ET- 1分别是 (131± 43) ng· L- 1和 (175± 47) ng· L- 1 ,川芎嗪治疗组 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 MDA和 ET- 1水平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川芎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 (5 .75± 3.0 2 ) %和 (8.97± 3.41) %,川芎嗪组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结论 川芎嗪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 .  相似文献   
75.
秦立篷  李丁  张菊  韩锋产  阎小君 《医学争鸣》2002,23(14):1295-1297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并进行表达,验证表物的反应原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技术临床分离株中扩增出ureB基因,克隆入载体pGEM-7zf( )进行测序,进一步转到友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 blot实验验证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测序后经同源性比较,证实扩增后得到的片断确为ureB基因,并原核表达出可被抗Hp抗体识别的非融合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有反应原性的重组ureB蛋白。  相似文献   
76.
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原理(HBS)研制了马来酸罗列酮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体外释放度和漂浮情况为筛选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 对胃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γ闪烁照相技术对优化处方的内漂浮情况进行胃内动态观察。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缓释片在释放介质中迅速起漂,持漂时间超过12h,12h达最大累积释放;初步确定在胃内滞留时间达3h以上。结论:优化处方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机制为异常扩散;胃漂浮片在胃滞时间明显长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77.
垂体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和探讨垂体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9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垂体ACTH微腺瘤的诊断较为困难,有库欣氏综合征表现的患者,辅以血清ACTH、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并结合影像学资料方可确诊,经蝶手术切除肿瘤复发率仅为6.9%。结论 垂体ACTH腺瘤的诊断须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经蝶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8.
5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4月~2002年5月收治的53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VAP的发生率为51.5%,共培养出细菌79株,真菌3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0株,革兰阳性球菌9株,VAP居首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VAP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VAP发生后细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在治疗VAP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tritonWR 13 3 9致小鼠高脂血症时血清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I ,PON 1)活性的变化及PON 1活性与血浆脂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小鼠尾静脉注射tritonWR13 3 9后的 3h ,6h ,12h ,2 4h ,48h ,72h ,眼球摘除术取血 ,用酶标法测定小鼠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 ,载脂蛋白AI (ApoAI) ,载脂蛋白B (ApoB含量 ) ,并计算出ApoAI/ApoB ,HDL -C/TC比值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PONI活性。结果 :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TC和TG含量即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3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其中血浆TG含量在注射后 48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HDL -C和ApoB含量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6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分别在注射后 48h和 72h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含量即急剧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随后逐渐增高 ,在注射后 6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ApoB和HDL-C/TC比值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随后逐渐增高 ,其中ApoAI/ApoB比值在 72h恢复  相似文献   
80.
李慧  李继承  徐坚 《浙江医学》2002,24(8):467-468,470,I00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AngⅡ受体抑制剂氯沙坦对腹膜淋巴孔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在健康小鼠腹膜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AngⅡ、氯沙坦和AngⅡ +氯沙坦 ,2h后处死实验小鼠 ,取小鼠膈腹膜 ,作扫描电镜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定量分析。结果 注射AngⅡ后 ,腹膜腔腹膜淋巴孔的直径和分布密度分别为 (4.42±0.57) μm和 (53.60±10.07)/0.1mm2,较正常对照组[分别 (2.89±0.86) μm和(27.74±7.49)/0.1mm2]增大和增多(P<0.05)。注射氯沙坦后 ,淋巴孔的孔径和开放数目分别为 (2.02±0.48) μm和 (12.87±3.12)/0.1mm2 ,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和减少(P<0.05)。联合应用AngⅡ和氯沙坦时 ,淋巴孔的孔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分布密度减少。结论 AngⅡ可使腹膜淋巴孔孔径增大 ,开放数目增多 ;氯沙坦可使淋巴孔孔径减小 ,开放数目减少 ;联合应用AngⅡ和氯沙坦 ,AngⅡ对腹膜淋巴孔的调控作用被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