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7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445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46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491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008篇
内科学   801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科学   686篇
综合类   2510篇
预防医学   1069篇
眼科学   161篇
药学   1072篇
  21篇
中国医学   983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EMR辐照对大鼠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脉冲次数(0~200次)的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EMR诱发大鼠BBB开放程度不同,随脉冲次数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200次时达开放高峰,皮质区BBB开放最明显。  相似文献   
62.
阿托品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附9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评价联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基本确诊后的144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例数按大约2:1的比例分配),所有病人均予静滴等量的能量合剂等基本治疗.治疗组98例采用阿托品、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阿托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眩晕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等相关的病理基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分别包含220余种人类细胞因子相关基因或人类环境激素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基因芯片,检测严格配伍的正常和妊高征胎盘组织中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一些疾病相关基因(GenBank:U82828、X15183)在妊高征患者胎盘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另外一些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转录因子基因(GenBank:AL022312、M15990、U15009、L49380等)也表达增强.此外,妊高征胎盘中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有关的大多数受体/激酶表达增强,例如GenBank登录号为M76125、U73531、L76191、L06139、AF035121、M23379、U43195等基因.结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等的表达增强提示细胞因子的功能活跃,进一步说明胎盘局部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妊高征的病理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急症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及相关的急症手术技术特点。方法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急症手术治疗踝部开放性骨折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伤口Gustilo分度,Ⅰ度3例,Ⅱ度37例,ⅢA度7例,ⅢB度3例,ⅢC度1例。急诊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尽早开始手术。冲洗及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伤口情况制定骨折处理的顺序,依次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结果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6个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12例伤口发生浅表皮缘坏死,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伤口发生浅表感染。踝部骨折在10-18周(平均13周)愈合。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8例评分在76-100分,平均90分。结论踝部开放性骨折在急症手术时应彻底清创,注意保护皮肤活力。在处理后踝骨折时,可采用胫骨远端脱出法。多数手术应先精确复位、固定外踝骨折,对旋后内收型、外踝严重粉碎的踝部骨折应先进行内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对严重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直视下复位且常规使用下胫腓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65.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硝酸甘油包合物中硝酸甘油与β-环糊精(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搅拌强度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线衍射分析、薄层色谱等证明该包合物质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6.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组、COPD并发PH(COPD-PH)组,COPD-PH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COPD 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COPD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中度PH组,且两组均高于轻度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水平与PASP、PLR、NLR、CRP、NT-Pro BNP呈正相关(rs=0.463,0.278,0.396,0.285,0.273,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s=-0.415,P<0.001)。结论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OPG水平升高,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相关,动态观察该指标或可监测慢阻肺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银离子(Ag+)、铜离子(Cu2+)、锌离子(Zn2+)对5种常见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使用去离子水分别将硝酸银、氯化铜和氯化锌配制为0.1 mol·L-1的水溶液。取保存的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60193、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加入溶菌肉汤培养液,使用比浊仪调配菌液浊度为0.5麦氏单位,然后使用无菌去离子水将菌液稀释至106 CFU·L-1。取配制好的0.1 mol·L-1的硝酸银、氯化铜和氯化锌溶液,分别倍比稀释为6个浓度(10-2、10-3、10-4、10-5、10-6、10-7 mol·L-1),分别取各浓度的金属离子溶液100μL与预制好的5种念珠菌悬液100μL进...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临床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分布及表达密度;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程视网膜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表达bFGF,反应强度和密度不同。发病组自6月龄起,居于大血管周围的阳性节细胞密度增加;不同病程bFGF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糖尿病时增多的bFGF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刺激二者增殖,促进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弱视细胞与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糖尿病性盲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相应的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HBV前C区(Pre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包括36例无症状携带者(其中24例为HBV携带者,12例为HBsAg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和16例肝硬化患者。所有标本均经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鉴定为HBVC基因型,并用巢氏PCR法扩增HBVPreC和BCP基因片段,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序,然后用ClustalW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50例HBeAg阳性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和T1846突变率分别为12.5%、42.1%、100%和0%、5.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和0.02)。在38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组的T1762/A1764双突变率分别为16.7%、58.8%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肝硬化组的C/G1753突变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组(分别为55.6%、8.3%、11.8%,P=0.01),其A1896突变率也高于无症状携带者组(分别为55.6%、8.3%,P=0.01)。结论HBVT1762/A1764双突变与C基因型HBV慢性感染者的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揭示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否通过改变细胞因子的生成而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性。方法:以永生化的滋养细胞系JEG-3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了hCG对JEG-3细胞与细胞侵袭力调节有关的多种因素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JEG-3细胞表达HGF,IGF-II,VEGF和TGF-β3,且VEGF的表达以VEGF121和VEGF165为主,而不表达IGF,TGF-1β,TGF-β2,IL-β1,25U/mL hCG处理50h可显著降低JEG-3细胞中HGF的表达,同时强烈诱导VEGF121和VEGF165的表达,而其它基因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HGF对滋养细胞的侵入起促进作用,而VEGF则具有抑制效应,说明,高浓度的hCG可能通过两种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机制对滋养细胞的侵入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