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EMR辐照对大鼠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脉冲次数(0~200次)的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EMR诱发大鼠BBB开放程度不同,随脉冲次数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200次时达开放高峰,皮质区BBB开放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2450 MHz微波辐照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波辐照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 .方法 :选用频率 2 4 5 0MHz微波 ,采用不同功率密度 (5 ,10 ,30mW·cm 2 )辐照小鼠 ,连续辐照 1,3,7d后 ,心脏取血 ,应用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 .结果 :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随着辐照时间延长和辐照强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 ,30mW·cm-2 微波照射 7d组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 <0 0 5 ) .结论 :2 4 5 0MHz微波辐照可诱发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微波作为一种非电离辐射的物理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生物学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定剂量的微波对生物体可造成危害[1 ,2 ] ,但微波对机体生物学作用的机理研究至今尚不深入 ,有关文献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功率密度的微波作用不同时间后 ,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微波对组织细胞损伤的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 .动物 :选用BALB/c雄性小鼠 ,鼠龄 1 0周 ,体质量 2 0g左右 (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依照不同辐照时间和辐照强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本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EMR诱发大鼠BBB的损伤情况。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时间的延长,荧光斑数量减少、面积减少;荧光斑在EMR组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EMR可致大鼠BBB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通透性又逐渐降低,辐照6h后,血管通透性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不同场强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蔽(BBB)的影响。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EMR诱发大鼠BBB的开放情况。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场强(0-400kV/m)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EMR可诱发大鼠BBB开放/(血管通透性增强),以400kV/m时最为明显,皮质区BBB开放最常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