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5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292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621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目的 比较Van-Gieson氏染色和Masson氏三色染色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染色的效果.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模型,取肝脏标本,常规切片,进行Van-Gieson氏染色和Masson氏三色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虫卵肉芽肿纤维化面积.结果 染色时间为3 ~7 min时,2种方法显示肉芽肿纤维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时间为10 min时,由于非特异性因素使得Masson氏染色法着色面积明显大于Van-Gieson氏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n-Gieson氏染色法比Masson氏三色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染色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较好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NPC1L1对LXR诱导的小鼠胆固醇分泌的影响。方法:给予野生型小鼠(WT)和肝脏过表达人NPC1L1的转基因小鼠(L1Tg)胃饲LXR激动剂(T0901317)7 d后,抽提小鼠粪便总脂质并检测核心甾醇的含量,检测小鼠的血浆脂质水平,分析肝脏ABCG5和ABCG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L1Tg小鼠与WT小鼠相比,除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外,粪便核心甾醇含量及肝脏ABCG5和G8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饲T0901317 1 w后,WT小鼠的粪便核心甾醇含量由[(3.22±0.44)升高到(28.68±1.05)μmol.d-1.100 g-1],血浆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同时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也分别上调了5倍和2倍;然而,L1Tg小鼠经T0901317处理后,与T0901317处理的WT小鼠相比,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减少了56%,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升高了40%,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52.4%和40.6%。结论:肝脏特异表达人NPC1L1降低了LXR诱导的小鼠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并升高了血浆游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下调LXR诱导的肝脏ABCG5和G8 mRNA表述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7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放散状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配合局部按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末次治疗1周后及4周后的疼痛强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末次治疗1周后疼痛全部缓解,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末次治疗1周和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7.12±1.74)、(2.16±1.05)和(0.50±0.71),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60±1.72)、(4.06±1.83)和(3.46±2.23),统计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和4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治疗1周和4周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放散状冲击波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新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显效快等优点,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在胰腺微循环障碍加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AEP组)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ANP组)。于建模后6、12和24h,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VEGF、TNF-α及淀粉酶(AMY)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AEP组与ANP组胰腺组织中各时相点VEGF染色评分均明显高于N组(P〈0.05);建模6hANP组的评分显著高于AEP组(P〈0.05),而12和24hANP组的评分均明显低于AEP组(P〈0.05)。ANP组和AEP组血清VEGF、TNF-α与AMY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O05);ANP组与AEP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EP组建模24hVEGF含量和12hAMY含量与A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TNF-α(正相关(P〈O.05)。结论:VEGF作为相对独立的微循环影响因素与全身炎症反应呈正相关,但在胰腺微循环障碍持续加重期,胰腺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VEGF表达减少,胰腺坏死病变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61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EV为EV组,394例无EV表现的为无E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或患者死亡。计量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其中行肝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脾切除术18例(包括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EV组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0.5cm、脾切除、术中出血量≥1000ml和术中输血患者比例显著多于无E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18.209,5.527,14.298,P〈0.05);而两组肝切除范围〉1段、解剖性肝切除、术中进行人肝血流阻断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1,0.124,1.412,P〉0.05)。455例患者中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存在。EV组和无EV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4%(6/61)和0.51%(2/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611,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9.0个月(3.0~136.3个月)。455例患者中共有218例死亡,其中Ev组死亡37例,无EV组死亡181例。EV组患者因肝癌、肝病和其他原因死亡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7.57%(25/37)、29.73%(11/37)和2.70%(1/37),而无EV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6.19%(156/181)、6.63%(12/181)和7.18%(13/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80,P〈0.05)。EV组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2%、65.6%、36.7%和15.7%,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91.6%、79.9%、55.4%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Y.(X2=12.517,P〈0.05)。EV组患者1、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2%、45.9%、22.9%和15.3%,均低于无EV组患者的80.0%、59.5%、39.1%和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Ev、术前AFP≥20μ/L、肝切除范围〉1段、脾切除、术中输血、肿瘤直径〉5cm、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X2=12.517,5.370,12.711,4.430,7.148,29.616,47.1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和非孤立型肝癌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639,2.041,P〈0.05)。结论伴有EV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无EV的患者,但伴有EV不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可以抑制胆固醇、脂肪的合成,最近研究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也可抑制胆汁酸合成及促进胆盐输出泵的生成,说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调节胆汁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激活途径、胆汁酸代谢、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对胆汁酸合成及转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对25例先天性颅底陷入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单纯经后路手术,术中行C2椎弓根和C1侧块或枕骨螺钉内固定及螺钉间撑开技术,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未行经口齿状突切除.随访6~40个月,无患者出现症状恶化,22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复位满意,减压充分,24例患者形成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单纯后路复位及固定结合术中螺钉间撑开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颅底陷入症.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复方延胡索微乳凝胶贴膏中非挥发性组分的最优提取工艺及提取物的镇痛抗炎药效。方法 确定延胡索乙素提取率、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率、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联合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醋酸致扭体模型、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观察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加入21倍68%乙醇,连续回流提取5 h。所得提取物可使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耳肿胀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药效,为复方延胡索微乳凝胶贴膏的制剂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对复方三黄酊抗菌活性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大数据背景下的TCMSP数据库对复方三黄酊的化学成分和靶点进行预测。应用GeneCards数据库对相关的靶点基因进行一定程度的挑选,应用Cytoscape3.7.1软件形成一个由复方三黄酊药物、成分、靶点组成的完整的网络体系,同时应用String数据平台对存在的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的网络构建,应用Omicshare数据库分析GO和KEGG的作用通路。应用MOE分子对接软件将核心靶点与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应用Discovery Studio分子建模软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复方三黄酊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潜在成分包括槲皮素、丁香油酚、β-谷甾醇、药根碱、汉黄芩素等,其作用的核心靶点为AKT1、IL6、TP53、VEGFA、TNF等35个。复方三黄酊通过关键靶点激活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AKT1、IL6、TP53、VEGFA、TNF)与化合物(槲皮素、丁香油酚、β-谷甾醇、药根碱)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结论 复方三黄酊通过干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根据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5年3月应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切除术或合并腺样体切除术404例儿童患者资料。结果:404例中,发生术后活动性出血6例,出血率1.49%。其中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活动性出血4例。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未确切处理出血血管;迟发性出血原因多为术后感染。3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3例重新全麻插管止血。术后需再次全麻插管止血率7.42‰。结论:儿童扁桃体低温等离子切除术后出血率很低,出血原因多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感染。对术后出血儿童根据出血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全麻插管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