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292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623篇
预防医学   287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ecursor cells, EPCs)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和EPCs,取第3代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培养,培养过EPCs的无血清及因子的培养基(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conditioned medium, EPCs-CM)、无血清的α-最低必需培养基(alpha minimal essential medium, α-MEM)分别与肝细胞转化培养基按1∶1比例配置,作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α-MEM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在培养3、5、7、9 d时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清蛋白(albumin, ALB)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MSCs形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细胞均出现肝样细胞形态。空白对照组未见AFP、ALB表达,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在3、5、7、9 d AFP、ALB表达水平均增高,其中实验组比模型对照组AFP、ALB水平增高明显。结论:EPCs在MSCs向肝样细胞转化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美金刚片,第1周剂量5 mg/d,然后每周递增5 mg至第4周达到维持剂量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障碍改善情况、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7%和91.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ADL、MMSE和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和左右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ACA、PCA、MCA、V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CRP、IL-18、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对认知障碍改善起积极作用,促使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还可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DPAP、SPAP和MPAP的值分别为(11.9±2.5)mmHg、(28.6±3.8)mmHg、(16.3±2.5)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DPAP、SPAP和MPAP的值分别为(17.2±3.1)mmHg、(35.9±7.2)mmHg、(31.9±6.1)mmH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DPAP与SPA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aO2、FEV1、FEV1/FVC的值分别为(66.84±8.03)mmHg、(81.41±11.13)%、(90.52±13.5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值为(52.50±7.11)mm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后,PaO2、FEV1、FEV1/FVC的值分别为(55.88±7.72)mmHg、(77.39±12.11)%、(79.25±11.01)%,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值为(56.6±0.42)mmH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用药后患者肺动脉压明显降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说明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供、受鼠建立无心跳大鼠左肺移植模型,将受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和保存,实验组受鼠接受的供肺经含乌司他丁(50万U/L)的LPD液灌注和保存.移植过程中监测受鼠的动脉血氧合情况;移植肺再灌注30 min和1h时,取两组受鼠移植肺组织,测量和计算湿干质量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提取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移植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再灌注后1h,实验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为472.38±3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52±1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再灌注30 min和1h时的水肿情况(湿干质量比)均好于对照组(P=0.005,P=0.006),实验组移植肺组织病理损伤也明显轻于对照组.不论再灌注30 min还是1h,实验组移植肺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39,P=0.006),而SOD含量显著升高(P=0.035,P=0.030).再灌注30 min时,实验组TNF-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再灌注1h时下降不明显(P=0.139);再灌注30 min时,ICAM-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62),再灌注1h则存在明显降低(P=0.001);再灌注30 min和1h时,实验组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04,P=0.000).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减轻无心跳大鼠供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Ⅱ型胶原在T-2毒素诱导大鼠关节软骨早期损伤中的干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寻找软骨损伤及修复的分子学生物标志,为探讨关节软骨损伤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干预组、低剂量干预组,每组20只.阴性对照组食用常规成品颗粒饲料,其他3组食用含100 ng/kg T-2毒素染毒饲料;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饮自来水;低、高剂量干预组饮用含Ⅱ型胶原0.5、5.0 g/L的自来水.在3、5个月时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大鼠透明软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Ⅱ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Ⅱ)、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及尿中吡啶啉(DPD)含量.结果 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软骨细胞变形、变性,可见大面积的软骨细胞坏死,而高、低剂量干预组表现为软骨表面原纤维形成,表层软骨细胞肿胀变圆,扁平的软骨细胞减少,软骨细胞簇集等骨关节炎早期病理改变.在3、5个月时,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干预组、低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CTX-Ⅱ含量分别为(18.77±4.61)、(25.07±9.17),(24.43±5.23)、(39.17±10.49),(21.11±5.02),(33.20±9.74),(19.87±4.53)、(29.73±9.32)μg/L;血清COMP含量分别为(5.43±2.75)、(6.38±2.23),(21.37±4.72)、(24.52±4.26),(17.27±4.77)、(20.32±4.74),(20.13±5.07)、(19.44±4.92)μg/L.其中,3个月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血清CTX-Ⅱ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低、高剂量干预组未见明显改变(P均> 0.05);5个月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血清CTX-Ⅱ含量明显升高(P均< 0.05),而高、低剂量干预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均<0.05).3个月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干预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降低(P<0.05);5个月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干预组血清COMP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3、5个月时,上述4组大鼠尿液DPD含量分别为( 3.47±2.20)、(4.14±1.06),(4.09±2.48)、(4.33±3.43),(3.86±2.31)、(5.72±3.89),(3.58±2.77)、(4.23±2.90)μg/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08、2.436,P均>0.05).结论 Ⅱ型胶原能拮抗T-2毒素的软骨损伤作用,延缓关节软骨的破坏进程,降低大鼠血清中CTX-Ⅱ及COMP水平.  相似文献   
76.
肝移植是对于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其可以根除肿瘤主体及镜下微小肿瘤病灶并提供给患者一个具备良好功能的肝脏。如今肝移植治疗小肝癌的5年成活率已经高达80%。但是由于肝移植手术仅能提供给一些本就预期预后良好的肝癌初期患者,所以只有小部分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能够受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胃乐散对大鼠实验性溃疡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I2( PGI2)及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乐散低剂量组、胃乐散中剂量组、胃乐散高剂量组和雷尼替丁组.采用冰醋酸烧灼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连续用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溃疡部位组织提取蛋白.用ELISA法检测组织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变化,并观察TXB2/6-Keto-PGF1α的比值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COX-2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6-Keto-PGF1α、COX-2水平降低(P<0.05),TXB2及TXB2/6-Keto-PGF1α升高(P<0.05);胃乐散高剂量组6-Keto-PGF1α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胃乐散中、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6-Keto-PGF1α、COX-2的含量增加,特别是胃乐散高剂量组增加更为明显(P<0.01),胃乐散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XB2低于模型组(P<0.05),特别是TXB2/6-Keto-PGF1α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 胃乐散治疗胃溃疡可能是通过促进PGI2分泌,纠正TXA2/PGI2的失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8.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脊柱关节炎(SpA)和炎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阻断TNF生物合成或生物作用的抗TNF治疗已经成为SpA和IBD治疗的新方向[1-4]。本文介绍了1例以关节肿痛起病的SpA患者在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过程中出现IBD的临床表现,后换用英夫利西单抗即获得显著疗效的案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Van-Gieson氏染色和Masson氏三色染色法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染色的效果.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模型,取肝脏标本,常规切片,进行Van-Gieson氏染色和Masson氏三色染色,应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虫卵肉芽肿纤维化面积.结果 染色时间为3 ~7 min时,2种方法显示肉芽肿纤维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时间为10 min时,由于非特异性因素使得Masson氏染色法着色面积明显大于Van-Gieson氏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n-Gieson氏染色法比Masson氏三色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于掌握,染色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较好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过表达人NPC1L1对LXR诱导的小鼠胆固醇分泌的影响。方法:给予野生型小鼠(WT)和肝脏过表达人NPC1L1的转基因小鼠(L1Tg)胃饲LXR激动剂(T0901317)7 d后,抽提小鼠粪便总脂质并检测核心甾醇的含量,检测小鼠的血浆脂质水平,分析肝脏ABCG5和ABCG8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L1Tg小鼠与WT小鼠相比,除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外,粪便核心甾醇含量及肝脏ABCG5和G8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饲T0901317 1 w后,WT小鼠的粪便核心甾醇含量由[(3.22±0.44)升高到(28.68±1.05)μmol.d-1.100 g-1],血浆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同时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也分别上调了5倍和2倍;然而,L1Tg小鼠经T0901317处理后,与T0901317处理的WT小鼠相比,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减少了56%,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升高了40%,肝脏的ABCG5和G8的mRNA水平分别降低了52.4%和40.6%。结论:肝脏特异表达人NPC1L1降低了LXR诱导的小鼠粪便核心甾醇的分泌,并升高了血浆游离胆固醇水平,可能与下调LXR诱导的肝脏ABCG5和G8 mRNA表述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