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08篇
  免费   39937篇
  国内免费   21962篇
耳鼻咽喉   3905篇
儿科学   6547篇
妇产科学   2332篇
基础医学   23618篇
口腔科学   6974篇
临床医学   47630篇
内科学   32713篇
皮肤病学   4706篇
神经病学   7486篇
特种医学   15437篇
外科学   33548篇
综合类   113205篇
现状与发展   93篇
预防医学   45456篇
眼科学   4748篇
药学   49615篇
  644篇
中国医学   41958篇
肿瘤学   17092篇
  2024年   1391篇
  2023年   5006篇
  2022年   12578篇
  2021年   15890篇
  2020年   14119篇
  2019年   7197篇
  2018年   7787篇
  2017年   11188篇
  2016年   8186篇
  2015年   15631篇
  2014年   20119篇
  2013年   25733篇
  2012年   37070篇
  2011年   39688篇
  2010年   35931篇
  2009年   31435篇
  2008年   32301篇
  2007年   31094篇
  2006年   27272篇
  2005年   21375篇
  2004年   15097篇
  2003年   12158篇
  2002年   9214篇
  2001年   8393篇
  2000年   6293篇
  1999年   2251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51篇
  1965年   1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991.
对2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术.结果插镜成功率100%,检出病变11例,检出率37.9%.提出检查前认真做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检查前准备,检查中医、护、患三者密切配合,检查后细致的观察与指导是小肠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膜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8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TAPP治疗,其中直疝9例,斜疝21例,股疝1例,双侧疝2例,复发疝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0.3±15.8)min,平均住院时间(5.4±1.6)d,随访0.5~3年,均未复发。结论:TAPP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Ⅱ型受体阻断剂和钙调神经磷酸激酶(CaN)的阻滞利环胞素A(CsA)对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将一定浓度的AngⅡ(10^-9~10^-5mmol/L),和AngⅡ10^-6mmol/L加上不同阻滞剂losartan、PD123319、环胞素A(浓度均为10^-5mmol/L)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刺激48h,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体外成功地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经AngⅡ刺激48h后,F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与AngⅡ浓度呈正比;加入losaartan和环胞素A后,FN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下降,而加入PD123319后,FN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单用AngⅡ组无明显改变。结论:AngⅡ可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FN合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AngⅡ的Ⅰ型受体介导完成,该作用可能与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染色体不稳定性相关基因MRE11(meiotic recombination 11 homolog A)突变与原发性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原发性胃癌病人的胃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并通过显微切割方法从胃癌组织中获取较纯胃癌细胞。设计扩增MRE11基因外显子的引物共20对,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在胃癌细胞和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对MRE11基因编码区进行突变检测,并运用CGH方法对存在突变的胃癌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在27例原发性胃癌中,4例存在MRE11基因共4个体细胞水平的错义突变,其中3例为肠型胃癌。CGH显示该4例胃癌均存在5个以上基因组片断的获得或丢失事件。结论:MRE11基因突变可能在某些原发性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显示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肠型胃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采取小横切口术式和应用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8例小儿鞘状突未闭,其中20例行小横切口术式,18例行腹腔镜术式。比较两者的适应症,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结果20例行小横切口术式,手术时间平均45±10min,无一并发症发生;18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10min,2例发现双侧鞘状突未闭,行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3例出现腹膜外血肿,其中1例中转横切口手术;5例术后鞘膜积气积液,局部处理后痊愈。结论小横切口术式和腹腔镜手术均可作为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首选方式,,疗效肯定,小横切口术式禁忌症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易于医生操作;腹腔镜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疤痕.对伴有双?病变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996.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级、动脉瘤出血量、部位、形态、瘤颈宽度、血管痉挛程度及术中应用技术等。结果100%栓塞17例,95%栓塞4例,90%栓塞3例。1例患者术中血管痉挛加重致不完全失语。随访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血管痉挛。结论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和肌注咪唑安定对麻醉诱导丙泊酚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全麻行择期手术病人(ASAI-Ⅱ级)6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Met组)、咪唑安定组(Mid组)和苯巴比妥钠组(Phe组)各20例,三组分别口服美托洛尔50mg、肌注咪唑安定0.04mg/kg、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以30mg·kg^-1·h^-1恒速推注丙泊酚直至病人入睡,随后静注芬太尼3μg/k,维库溴铵0.1mg/kg,辅助通气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丙泊酚用量、入室、诱导前后、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Met组、Mid组、Phe组丙泊酚用量分别为1.36mg/kg±0.22mg/kg、1.40mg/kg±0.08mg/kg、1.61mg/kg±0.23mg/kg,与Phe组相比,Met组和Mid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1)。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后组间对比Met组和Mid组MAP较Phe组低(P〈0.01);插管后Mid组和Phe组HR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Met组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组间对比Met组和Mid组HR均比Phe组慢(P〈0.01)。结论术前口服美托洛尔或肌注咪唑安定与肌注苯巴比妥钠相比,均能减少丙泊酚诱导用量,但美托洛尔能更有效抑制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998.
李培  郭云  唐宗江 《腹部外科》2007,20(5):301-302
目的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6年~2006年行Miles手术腹壁永久性造口5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腹膜外结肠造口288例,发生造口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99%;经腹膜内结肠造口224例,发生造口并发症7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93%。经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术后2年造口功能优良率为56.25%,经腹膜内结肠造口者为30.80%(P<0.01)。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经腹膜内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999.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慢性盆腔痛的腹腔镜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PP)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05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和治疗,术前均行B超检查。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证实有病理改变者占95.24%。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占53.33%,治疗有效率92.86%;慢性盆腔炎27例,占25.23%,治疗有效率88.89%:盆腔静脉瘀血症7例,占6.67%,治疗有效率57.14%;盆腔粘连10例,占9.52%,治疗有效率100.00%。术前B超发现病理改变并经腹腔镜证实者28例,占26.67%,准确率为28.00%。结论 腹腔镜能够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即时检测和治疗,可作为CPP诊治的常规和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