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15篇
  免费   4296篇
  国内免费   2563篇
耳鼻咽喉   987篇
儿科学   694篇
妇产科学   263篇
基础医学   2574篇
口腔科学   846篇
临床医学   4927篇
内科学   3465篇
皮肤病学   435篇
神经病学   844篇
特种医学   2009篇
外科学   3441篇
综合类   1182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251篇
眼科学   431篇
药学   4885篇
  59篇
中国医学   4576篇
肿瘤学   2249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1411篇
  2021年   1752篇
  2020年   1507篇
  2019年   813篇
  2018年   832篇
  2017年   1239篇
  2016年   859篇
  2015年   1653篇
  2014年   2151篇
  2013年   2742篇
  2012年   4051篇
  2011年   4319篇
  2010年   3754篇
  2009年   3361篇
  2008年   3541篇
  2007年   3269篇
  2006年   2778篇
  2005年   2085篇
  2004年   1546篇
  2003年   1267篇
  2002年   942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目的: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导致不孕症小鼠模型,观察比较趋化因子EOTAXIN及其受体CCR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怀孕鼠以及不孕鼠之间的差异,分析EOTAXIN/CCR3基因对内异症不孕的影响,并探讨中药莪棱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EMS小鼠模型,同时皮下注射乙烯雌酚。观察24周后,进行同笼交配以计算该模型不孕率,同时区分怀孕鼠以及不孕鼠。对不孕鼠口服给予莪棱胶囊进行治疗,4周后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观察正常鼠、怀孕鼠、不孕给药鼠、不孕给水鼠子宫内膜中Eotaxin/CCR3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小鼠子宫内膜Eotaxin表达,以及CCR3基因表达均较低。EMS模型怀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CCR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但EMS模型不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以及CCR3基因表达较怀孕鼠更加明显。在不孕鼠中,给予莪棱胶囊的小鼠,子宫内膜Eotaxin表达以及CCR3表达均较给水组降低。结论:EOTAXIN/CCR3可能直接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症的病理过程。莪棱胶囊可直接下调不孕鼠子宫内膜EOTAX-IN/CCR3表达,而起到缓解炎症,改善内异症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D1类多巴胺受体对肾上腺素α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VS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去甲肾上腺素(NE)10-6~10-9mol/L刺激Sprague-Dawley(SD)大鼠主动脉分离的VSM细胞,观察在D1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5~10-8mol/L存在的情况下,NE促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细胞增殖用3H-TdR掺入量表示。结果NE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SD大鼠VSM细胞的增殖,该作用由肾上腺素α受体介导,酚妥拉明存在的情况下可消除NE的促增殖作用。Fenoldopam本身对VSM细胞增殖无影响,但Fenoldopam可通过D1类多巴胺受体减弱NE(10-6mol/L)介导的VSM细胞增殖;该实验结果得到了人VSM细胞实验结果的印证。结论D1类多巴胺受体对NE介导的促VSM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α-亚麻酸(ALA)对高糖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ALA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第24代HUVECs,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HG组)及HG+ALA(ALA浓度分别为10、50、100和200μmol/L)组。各组细胞于不同培养环境中培养72h后收集标本,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内皮功能,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较低浓度(10、50、100μmol/L)的ALA组中,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均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尤以50μmol/L时为著。当ALA浓度增至2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反而低于高糖组,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也较高糖组进一步增加。结论ALA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内皮细胞有着双重效应,既有保护作用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合并糖尿病组60例,无糖尿病组60例,根据临床特点及冠造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冠脉造影主要表现多支血管病变及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组(P〈0.05),两组病变血管的分布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冠状血管病变广泛、严重。  相似文献   
995.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目的:利用5个微卫星位点建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癌组织的微卫星基因型,探讨HNPCC的MSI发生情况和MS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源自33个HNPCC家系的腺瘤28例和腺癌14例,其中4例为同步腺瘤-癌;以3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作为对照。选用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段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64-3%对3.1%,71.4%对12.5%,P〈0.05)。4例同步腺瘤-癌均表现为MSI—H.其腺瘤和癌组织的MSI类型不同。结论: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高。同步腺瘤一癌来源于不同克隆。MSI检测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180)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配体非诺贝特与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 健康纯系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即正常对照组、Iso损伤组(采用腹腔内注射Iso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和非诺贝特(FF)保护组(在预先给予FF的基础上复制Iso致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检测脏器指数变化.铜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PPAR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F保护组和:Iso损伤组均可见心肌坏死,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明显,同时PPAR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FF保护组与Iso损伤组比较,前者心肌病理改变轻,心肌坏死面积分别为(7.36±2.60)%和(10.00±3.00)%,组间比较P<0.01.FF保护组心脏指数低于Iso损伤组,分别为(4.03±0.10)和(4.32±0.11),组间比较P<0.01.FF保护组和Iso损伤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36.53±70.30)、(939.53±69.51)μmol/L,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16.28±14.03)、(140.59±19.34)μmol/L,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P均<0.01.FF保护组心肌组织中PPARα表达水平高于Iso损伤组,分别为215.08±9.61和191.97±10.74,组间比较P<0.01.结论 在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中,存在脂肪酸的利用障碍,即能量生成障碍,非诺贝特可以通过活化PPARα参与急性缺血性损伤心肌的能量代谢,对急性缺血性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全面了解连云港市碘缺乏病防治状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全国IDD防治监测方案》和《江苏省市、县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审方案》,使用PPS法抽样,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 000多名8~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肿大率调查和尿碘含量检测,以及学生家庭食用盐进行碘含量测定,并抽取五年级学生和学校附近家庭主妇进行IDD知识问卷调查。结果碘盐覆盖率从1995年的59.10%上升到2005年的92.82%,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43.78%下降到2005年的2.02%,尿碘中位数从1995年的71.25μg/L上升到2005年的170.40μg/L。结论综合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我市推行"全民食用加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措施10年后,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AGEs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氧化应激有关,阻断RAGE活性能否作为有效的作用靶点。方法 Aβ诱导PC12细胞后加入低、中、高浓度AGEs孵育12h;胰蛋白酶处理PC12细胞后加入A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RT-PER法测定RAGE,NF-κB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随AGEs浓度升高,细胞活力下降,胰蛋白酶处理组细胞活力升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AGEs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RT-PCR法半定量分析RAGE、NF-κB达随AGEs浓度升高而增高。结论 AGEs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损害由RAGE介导.并与RAGE引起NF-κB达有关,阻断RAGE可减低其神经毒性,阻断RAGE活性可作为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其中121例死亡)的病例资料,比较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和有、无其他基础疾病三组SARS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ARS患者总的病死率为937%。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基础病和无基础病的SARS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864%、1185%和449%(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职业后既往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是无基础病患者的183倍(P<005)。结论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经纤支镜取材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在经纤支镜抽吸物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NSCLC病例纤支镜抽吸物脱落细胞中呈高表达,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Survivin和脱落细胞学联合检测较单用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提高。结论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脱落细胞学和survivin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