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9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29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890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72篇
外科学   648篇
综合类   1904篇
预防医学   958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712篇
  12篇
中国医学   764篇
肿瘤学   33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7例有明确创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者行螺旋CT扫描,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7例隐匿性骨折中,发生于胫骨7例、髋骨3例、颈椎骨2例、眶骨1例、尺骨3例和跟骨1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选择手段,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建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评价湖南省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湖南省2003年报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医学观察病例的发病、诊治、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用SPSS11.0录入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湖南省13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到被发现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d;医学观察病例的中位数为1d;76.92%的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被发现后1h得到报告。64.92%的医学观察病例能在2h内报告;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100%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病例的病例隔离治疗率为79.57%;所有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均在接到报告后1h内开展,81.95%的医学观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接到报告后2h内进行;所有疫点或可疑疫点均得到了消毒,消毒率100%;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调查率、医学观察率均为100%,医学观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被调查率和医学观察率分别为92.51%和78.00%。结论 湖南省2003年落实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疫情调查处理等措施,其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将外源人免疫球蛋白IgGFe段Ⅱ型受体CD32a分子表达于K562细胞表面,为构建人工抗原递呈细胞提供蓖要前提。方法 自U937细胞RTPCR得到CD3h的cDNA基因,与T载体连接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DNA3.1(+)。经测序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将CD32a分子表达在K562细胞的表面。结果 构建的T载体测序后,Genebank比对证实为CD32a的cDNA分子,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结果均说明CD32a分子在K562细胞得到表达(96.9%)。结论 获得的人工构建的表达人免疫球蛋白IgGFe受淬的K562细胞。完成人工抗原递呈细胞制备的首要步骤。  相似文献   
65.
From February 1982 to June 1986,wetreated 36 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Ulmus macrocarpa Hance as retentionenema,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as reportedin the following.Clinic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6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2mol/L硼砂为流动相,YNG C_(16)H_(37),为固定相,检测波长288nm,测定隐形眼镜保护药水中EDTA二钠和山梨酸钾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回收率100.26%(EDTA)、100.36%(山梨酸钾)。相对标准偏差0.85%(EDTA)、0.41%(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67.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至今仍较棘手,其疗法虽多,但一般都比较复杂,有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多,有的疗法则需较长时间才能见效。我们根据654-2抗胆碱能作用、疏通微循环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原理,1987年以来,将其与地塞米松等药混合,配制复方滴鼻液,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52例,获得满意疗效。1 对象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30例,女22例;年龄15~60岁,病程2个月~30年;常年发病者43例,季节性发病者9例,有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者2例。52例都有阵发性连续多个喷嚏、流清鼻涕;发作期多有鼻塞。发作期鼻粘膜苍白或灰白,水肿,鼻腔潮湿。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肠道面积及吸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短肠患者(短肠组)和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瓜氨酸水平。短肠患者残存小肠长度及直径采用X线造影检测,并测定短肠患者尿D-木糖排泄率和肠道蛋白吸收度。分析短肠患者血清瓜氨酸与残存小肠长度、面积、蛋白及D-木糖吸收的相关性。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测定康复治疗前后瓜氨酸、D-木糖及蛋白吸收水平的变化。结果短肠组血清瓜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94±2.65)比(16.87±5.97)μmol/L,P〈0.01]。短肠组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残存小肠长度(r=0.82)及表面积(r=0.86)呈正相关,与尿D-木糖排泄(r=0.56)及肠道蛋白吸收(r=0.48)也呈正相关。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血清瓜氨酸水平、蛋白及D-木糖吸收均显著增加,但3者增加百分比之间并无相关。结论血清瓜氨酸水平与短肠患者的小肠吸收面积和吸收功能呈正相关,能反映短肠患者小肠功能和衰竭程度,是康复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18例健康人血清Epo,同时检测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结果 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Epo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其血红蛋白值则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慢性白血病及淋巴瘤的Epo也比正常人高(P分别为<0.002及<0.05),但其血红蛋白值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结论 恶性血液病血清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负相关。除贫血、缺氧,导致体内Epo活性反馈,使患者Epo水平增高外,可能还和红系祖细胞利用Epo减少有关。rhEpo对Epo基础值不太高的某些恶性血液病伴发的贫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及IL-6含量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