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α(SDF-1α)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及10名正常人肝组织HIF-1α和SDF-1α的表达。结果 21例患者肝组织HIF-lα和SDF-1α呈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1%和71.4%,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在患者肝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82,P〈0.05)。结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组织HIF-1α和SDF-1α表达增强,可能是HIF-1α上调了SD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受损肝组织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82.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直接关系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文章以病床为医疗资源指标,并运用泰尔指数研究表明:中部地区病床资源分布最为公平,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病床资源分布最不公平;全国病床资源总体分布差异主要是由地区内差异带来的,而地区内差异则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所引起。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伴有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非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方法对92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患者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围手术期31例出现起搏心律(起搏组),61例为自主心律(待起搏组)。与待起搏组比较,起搏组患者年龄偏大[(63±16)岁vs(55±12)岁,t=2.87,P〈0.01],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58%(18/31)vs12%(7/61),x2=19.61,P〈0.01;心肌病:7%(2/31)vs0%(0/61),P〈0.05]和晕厥病史的患者[10%(3/31)vs0%(0/61),P〈0.05]相对较,24h动态心电图(Holter)[97%(30/31)s48%(29/61),x2=26.73,P〈0.01]和超声心动图(UCG)[97%(30/31)vs46%(28/61),X2=26.08,P〈0.01]检查结果异常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需全面评价患者的临床情况,Hoher发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同时UCG显示心肌病变的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晕厥的患者,具有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明显指征,阿托品试验阳性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7只。对照组:于大鼠双侧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mL/kg,间隔时间为30min,隔日1次,共4次(7d);模型组(表柔比星+生理盐水):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kg;表柔比星+低、中、高剂量右丙亚胺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右丙亚胺45、67.5和90mg/kg,隔日1次,共4次(7d)。处死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SOD活性降低,分别为(75.10±5.14)和(101.81±13.21)U/mL,F=5.7,P=0.00;MDA含量升高,分别为(13.60±2.88)和(5.28±3.14)nmol/mg,F=7.31,P=0.00;血浆LDH升高,分别为(5.27±0.58)×103和(2.23±0.47)×103 U/L,F=23.7,P=0.00;cTnI升高,分别为(483.38±52.07)和(264.16±52.07)ρg/mL,F=20.13,P=0.00;心肌细胞病理评分升高,分别为2.70±0.20和0,F=8.65,P=0.00;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分别为(66.54±3.46)%和(1.55±0.74)%,F=126.86,P=0.00。而加用右丙亚胺各组均较模型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血浆LDH及cTnI含量,减少心肌病理评分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或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以及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盂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29例因恶性肿瘤导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造瘘术,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术后2~7 d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28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1例患者肌酐及尿素氮下降不明显。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肾盂造瘘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所致的肾脏功能衰竭,为延长患者生命或进行下一步治疗提供了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黄芪和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环磷酰胺(CTX)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配伍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CTX ip复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NG-CSF)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药物组分别ig给予当归、黄芪、当归一黄芪不同比例(10:1、5:1、2.5:1、1:1、1:2.5、1:5、1:10)配伍的提取物。测定外周血象,血清造血生长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的量,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测定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及脾指数(SI)。以综合指数法整合所有检测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黄芪、当归2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连续注射CTX后的5~7d,小鼠外周血象显著降低,同时伴有血清GM-CSF、TPO量降低,骨髓BMNC减少,SI升高,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减少。单用黄芪对外周血象、血清造血生长因子(HGF)量、骨髓造血组织面积和BMNC均无显著影响。单用当归可升高外周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数,增加骨髓造血组织面积,但能不增加血清HGF的量和BMNC。黄芪-当归(5:1、2.5:1、1:1、1:2.5、1:5、1:10)配伍可升高外周血WBC、RBC、PLT数量,增加HGF的量、BMNC数量和骨髓造血组织面积,降低SI。综合效应分析表明,黄芪-当归1:1、1:2.5、1:5比例配伍时发挥促造血的作用最强。相互作用分析表明,黄芪-当归配伍后,当归发挥促造血作用的重要性大于黄芪,黄芪和当归配伍时其交互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发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二者配伍对促进造血具有增效作用。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具有促进造血的作用,当归的促造血作用大于黄芪,黄芪配伍当归后对促进造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芪与当归以1:1、1:2.5、1:5比例配伍时的促造血作用为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检测锌指蛋白217(ZNF217)在非小细胞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q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ZNF217 的表达水平,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 ZNF217 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ZNF217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 织中ZNF217 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 无相关。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结果发现ZNF217 表达与患者术后5 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均呈负相 关。Cox 风险比例模型结果发现ZNF217 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独立的预测指标。结论 ZNF217 在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症颅脑外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观察2组病人术后在血糖、白蛋白、前清蛋白、肝肾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前蛋白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血浆蛋白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可更好减轻术后高糖血症,术后并发症低,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AST)和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AST组(110 mg/(kg.d),ig),PNS组(115 mg/(kg.d),ig),AST+PNS配伍组(AST110 mg/(kg.d)+PNS 115 mg/(kg.d),ig)和依达拉奉组(8 mg/(kg.d),ip),分别给药,连用4 d。在最后1次给药1 h后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和Na+-K+-ATPase酶活性。结果 AST和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ATP、ADP含量、总腺苷酸池(TAN)值和ATP酶活性的降低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能荷(EC)值的减少具有相加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AST和PNS配伍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在灌注后能量代谢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ST和PNS能协同提高脑组织能量的利用和生成,改善能荷、增强Na+-K+-ATPas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0.
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床旁临时起搏共26例,所有患者心电呈电-机械分离或电静止,在胸外按压状态下进行紧急深静脉穿刺,安装临时起搏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