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 通过分析湖南省2017—2020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哨点监测结果,了解湖南省ILI流行病学特征,为湖南省流感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0年度湖南省ILI哨点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检测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湖南省23家哨点医院总共报告799 699例ILI,ILI%为4.58%。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度ILI%分别为5.23%、4.12%、4.42%(χ2=8 469.13,P<0.05);2017—2020年监测年度的ILI报告数年龄别分布相似,构成比依次顺位为0~岁、5~岁、25~岁、15~岁、60~岁组;2017—2020年度的ILI%波动区间在1.86%~7.58%之间。在冬春季(12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5—7月)期间出现两个高峰。三个年度ILI%走势基本一致;湖南省各市州之间ILI%报告总体有差异(χ2=173 310.88,P<0.05),居前五位的市州分别是岳阳市、永州市、湘潭市、张家界市、常德市;2017—2020年度湖南省哨点医院共采集ILI标本77 754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12 243份,阳性率15.75%,阳性标本中A(H3N2)占35.87%、A(H1N1)占29.69%、B(Victoria,BV)占19.05%、B(Yamagata,BY)系占15.18%。 结论 2017—2020年湖南省ILI流行呈现冬春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总体上2017—2020年以A型毒株为主要的流行优势毒株,主要感染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  相似文献   
52.
湖南省2005年家犬感染狂犬病毒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RV)的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人间狂犬病的高、中、低疫区选择冷水滩区、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由当地CDC工作人员在市场收集市售家犬的脑组织,冷冻保存送至湖南省CDC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RV抗原和RT-PCR方法检测RV特异性核酸进行确证。结果湖南省2005年5个县(市、区)家犬RV感染率为3.80%,其中邵东县、桃源县、湘乡市、泸溪县、冷水滩区家犬RV感染率分别为7.24%、5.88%、3.51%、1.97%和1.22%,各地区家犬R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雌性犬只RV感染率分别是4.05%和2.86%(P>0.05)。大型犬、中型犬的RV感染率分别为4.38%和2.80%(P>0.05)。结论湖南省家犬狂犬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免疫,对犬只严格管理,遏止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湖南省1996~2005年霍乱弧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996—2005年湖南省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K—B法检测345株霍乱弧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测定的8种抗菌药物中,01群和0139群的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最高,10年来未发现耐药菌株。两类菌在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从1996到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长期对霍乱弧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动态分析,可以为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霍乱的监控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湖南省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收集<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与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5年共检测1 10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 185份),EV分离阳性27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疫苗相关脊灰病毒112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疫苗相关脊灰病毒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混合4例,NPEV 154例。结论湖南省2001~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但监测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可能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和爆发。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一般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湖南省戊肝防制提供基本的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一般人群血清标本抗-HEV IgM和IgG抗体。结果 8个县(市、区)1,553名一般人群血清抗-HEVIgM和IgG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0.32%、21.70%,8个县(市、区)一般人群抗-HE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从最低为0至最高达70.73%;无论是全部8个县(市、区)还是4个抗-HEW1只G抗体阳性率高的县(市、区),一般人群中男、女性抗-HE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且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结论 湖南省部分地区可能曾发生过戊肝爆发,但由于戊肝疫情监测的敏感性较低而未能及时发现。今后应加强对戊肝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力度,掌握戊肝疫情变化动态和流行病学特征,降低戊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56.
2007年湖南省犬只感染狂犬病病毒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南省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14个市(州)的15个县(区)采集集市所售家犬脑组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本狂犬病毒抗原,阳性者再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标本狂犬病毒核酸。结果共检测845份犬脑组织标本,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为2.60%,其中茶陵县、湘乡市、邵阳县分别为12.90%、6.38%和19.35%,其他12个县未检出狂犬病病毒。雄性、雌性犬只感染率分别是2.94%和1.37%。放养、圈养犬只感染率分别是2.65%和0.00%;不同性别、不同养殖方式的犬只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05、2006年相比,2007年湘潭、邵阳两市的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显著。结论湖南省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管理和免疫,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湖南省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后乙型流感的流行情况和病毒基因特征,并探究可能造成其流行的原因.方法 对湖南省2010年23家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中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使用犬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毒株使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型别鉴定,对选取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进化树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随着甲型H1N1流感分离毒株的减少,乙型流感病毒在2010年上半年成为优势毒株,以B/Victoria系(BV系)为主,两种型别共存.2010年11起已知型别的聚集性疫情中,7起为乙型流感.在除核蛋白(NP)外的其他聚合酶(PB2、PB1、PA)、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NB蛋白、膜蛋白(M1)、乙型流感病毒M2蛋白(BM2)、非结构蛋白(NS1、NS2)10个蛋白的基因进化树中,10株病毒均按照其系的分类分在BV和B/Florida系(BY系)两个分支中,而NP进化树10株病毒均在BY分支中.与世界卫生组织疫苗株比较,10株病毒11个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为97.2%~100.0%,但仍发现有一些碱基位点的改变.未发现对NA抑制剂类药物耐药位点的突变.相对于日常监测病毒,2株聚集性疫情毒株编码NA、NB、PB1、PB2和NS2的碱基有一些突变.结论 乙型流感病毒有一些基因位点发生插入和重配,显示病毒持续进化,这可能是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后B型流感病毒成为优势毒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2009 — 2018年湖南省流感哨点医院甲型H1N1亚型流感监测结果,对分离病毒全基因组进化情况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在全省14个市州的23家哨点医院开展流感监测工作,每周每家哨点医院门诊采集5 ~ 20份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或病毒分离。 对分离的毒株全基因测序,使用BEAST软件贝叶斯方法构建基因进化树,序列与疫苗株进行比较。结果2009 — 2018年湖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90 289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阳性8 014份,阳性率为4.21%。 时间分布共有7个较明显的流行高峰,峰值以2009年最高。 1 ~ 5岁(占25.13%)和5 ~ 15岁(占32.83%)年龄组所占比重较多,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23∶1。 对分离的60株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与疫苗株相比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在97.2% ~ 99.9%之间。 贝叶斯基因进化树呈现阶梯状生长。 推断最早的公共祖先出现在2 009.177年,平均进化速率为2.695×10?3个替换?位点?1?年?1。 贝叶斯天际线模型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种群动态2009 — 2018年间基本维持稳定。 表面蛋白选择压力分析dN/dS值为0.201与0.219。 表面蛋白血凝素分子的主要变异位点为L8M、S91R、S160G、S181T、A214T、I312V。 2株病毒神经氨酸酶分子出现H275Y耐药位点的突变。结论2009 — 2018年湖南省每年甲型H1N1流感阳性率和甲型H1N1流感所占流感比例各不相同,流行高峰出现在冬季,病例以儿童和少年为主,病毒基因持续变异,种群动态稳定。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基因重配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方法 鸡胚分离核酸检测H5N1病毒阳性标本,获得高致病性H5N1病毒,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0进行同源性比对、基因进化分析和各基因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4株病毒的基因片段均为禽源,并未发现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之间发生重配,且与当地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病毒在分支2.3.4中,2株为基因型V、2株为新的基因型.分子特征分析显示,4株病毒的血凝素(HA)分子裂解位点均为PLRERRKR/G,均出现A160T位点突变,神经氨酸酶(NA)分子49~68位均出现20个氨基酸(aa)缺失,非结构蛋白1(NSI)分子80~84位均出现5个aa的缺失.在HA分子大部分位点,4株病毒仍然表现出与禽类受体的亲和性,HN/1/09和HN/2/09出现可能使病毒对α-2,6连接的唾液酸人类受体的亲和性增强的T192I突变.HN/1/08的PB2基因出现增加小鼠致病力的D701N改变.耐药性基因片段分析显示,4株病毒对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均敏感.结论 2006-2009年湖南省4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为禽源,但存在多种基因型,而且发生了部分位点的突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origins,genetic re-assortment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4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1)viruses isolated from humans in Hunan province,between 2006 and 2009,Methods H5N1 PCR test-positive specimens were inoculated in embryonated eggs while H5N1 virus was isolated and genomes sequenced.Genome homology and genetic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were analyzed by BLAST and MEGA 4.0.Results All gene segments of the 4 viruses were avian in origin.No re-assortment was found between avian influenza A(H5N1)viruses and human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Virnses that isolated from domestic poultry shared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4 human viruses in gene homology.Data from the whole genom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4 viruses were in clade 2.3.4,while 2 viruses belonged to genotype V,and another 2 were new genotypes.Results from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at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HA cleavage site of the 4 viruses were PLRERRKR/G.All 4 viruses had A160T mutation in HA,a 20 amino acid deletion in the neuraminidase(NA)stalk at position 49-68,and a 5 amino acid deletion in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Most sites in the HA molecules showed that the viruses preferentially bound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 receptor.However,T192I mutation that might enhance the α2,6-linked sialic acid human influenza receptor binding had emerged in HN/1/09 and HN/2/09.D701N mutation of PB2 that increased the virulence in mice was found in HN/1/08.Analysis on drug resistance gene amino acid showed that all 4 viruses were sensitive to amantadine and oseltamivir.Conclusion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A(H5N1)viruses isolated from human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09 were avian in origin,and the 4 viruses belonged to different genotypes.Some mutations that related to virulence and receptor binding positions had emerged in some of the strains.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为病例的诊断、治疗及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无菌采集病人血液标本,接种血培养瓶增菌,转种羊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应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用PCR技术检测布鲁菌属特异基因、布鲁菌各型特异性基因. 结果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布鲁菌,经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布氏菌阳性血清、A因子和M因子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 结论该病例为布鲁菌属羊种布鲁氏菌的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