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440篇
内科学   27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890篇
预防医学   42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492篇
  2篇
中国医学   323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内出血(TICH)中红细胞对脑含水量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以探讨红细胞在TICH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TBI加注全血组(WB组),TBI加注溶解红细胞组(LRBC组)和TBI加注压积红细胞组(PRBC组),每组30只。4组均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造成大鼠脑外伤。后3组借助立体定向仪分别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溶解红细胞或压积红细胞,造成TICH模型。每组于伤后1、3、5d分别处死10只大鼠,5只测伤区脑组织含水量,5只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O-1的表达。结果4组组内比较:TBI、WB和PRBC3组第3d的脑含水量最高(分别为82.85%±0.60%,85.00%±1.12%,84.93%±1.21%),LRBC组第1d的含水量最高(84.44%±0.85%;4组间比较,1d时LRBC组含水量最高,3d时WB和PRBC组含水量最高。在WB、PRBC和LRBC组,HO-1阳性表达的强弱与脑含水量的高低变化相一致。结论红细胞在TICH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红细胞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完全失去肝动脉血液供应后,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游离胆总管、门静脉、腔静脉和肝总动脉,不做切断;实验组结扎肝动脉,并切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除门静脉以外的其它组织,阻断其它侧支血管对肝门部胆管的血液供应。术后应用计算机对大鼠肝门部组织切片进行PBP三维可视化构建,并对PBP内层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对胆管壁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分叉部位PBP平面结构显示胆管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壁内微血管尖细,排列紊乱,内层微血管密度减低;PBP立体构像显示空间结构紊乱,不规则,微血管细小,管壁不均匀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肝门部PBP内层微血管总数明显减少(P〈0.01),肝门部PBP内层微动脉数也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肝门部胆管壁呈慢性增生性炎症改变。结论 失去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液供应时,PBP形态结构将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胆管壁组织也将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3.
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固本速生饮”治疗过期妊娠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2例中孕妇年龄最大36岁,最小25岁;妊娠42至44周者9例,44至46周者3例;妊娠合并浮肿者3例,合并高血压者2例;B 超检查提示胎盘肝化者5例;未作 B超检查者,全部均为纵产式,胎心音正常,无头盆不称。治疗方法自拟固本速生饮:黄芪30克熟地15克麦冬15克当归30克川芎10克鸡血藤、益母草各30克大腹皮10克,方药与  相似文献   
24.
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18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分析18例后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片大小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结果:18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经平均8.5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膝关节节后内侧切口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损伤小的优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内固定,解剖复位,积极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国外商品名氟素儿(Fussol),是一种高效、剧毒、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本院收治1例急性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自服杀鼠药氟乙酰胺约10g并饮酒4小时为主诉于1990年3月21日急诊入院。诉头痛、头晕、呕吐胃内容物约250ml。在门诊用温开水2万ml洗胃。患者面色苍白,唇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四肢间歇性抽搐。入院后即给输氧、补液、苯巴比妥钠0.2g肌注、10%水合氯醛20ml灌肠、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40ml静注;并用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12小时1次,连用2次;50%  相似文献   
26.
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与PCEA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 PCEA相比较。方法 :将 ASA I~II级 6 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实验组采用腰麻 ,局麻药为 0 .75 %布比卡因 10~ 15 m g加入吗啡 0 .5 mg。对照组采用腰麻复合 PCEA,局麻药 0 .75 %布比卡因 10~ 15 mg,术后 PCEA。术后镇痛效果以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 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成功率、不良反应并结合医疗费用比进行评价。结果 :VAS评分两组在 4、8、36 h时段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实验组在 12、2 4 h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 ,4 8、5 4 h对照组优于实验组。 BCS舒适评分、Ram say镇静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并不亚于 PCEA,如采用医疗费用与治疗效果比 ,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7.
骆喜宝 《广西医学》2003,25(7):1133-1135
目的 :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 80例。随机分为CSEA组 (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 4 0例 ,CEA组 (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 ) 4 0例。结果 :与CEA组比较 ,CSEA组麻醉显效时间快 ,麻醉平面达T6时间和最高平面时间短 ,局麻药用量少 ,而且镇痛好、肌松佳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两组无差异 ,两组术后腰背痛、头痛发生率等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SEA为临床全子宫切除手术提供了一种作用迅速 ,阻滞完善 ,局麻药用量小 ,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8.
笔者运用腰椎牵引、功能指导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病例1女,18岁。因右颈部肿块2年,右肩不适、上肢乏力1年入院。病程中自觉肿块逐渐增大,右上肢乏力加重,伴有小指麻木。临床检查:右颈部锁骨上触及约3 cm×2 cm肿块,固定、无压痛。右胸大肌锁骨部明显萎缩,背阔肌和手部骨间肌轻度萎缩,右小指轻度爪形指,腕部桡动脉搏动减弱。右  相似文献   
30.
患儿,女、9岁。上腹部包块、黑便伴腹痛4年余,近10余天疼痛加重,于1987年11月10日入皖。4年前无明显诱因揪自己头发吃,伴食欲不振、上腹疼痛,身体逐渐消瘦、乏力,睡眠不实,常有恶梦,时有低热,且上腹部包块渐显增大。曾多次就医,未能确诊,在他院测血锌与发锌值低,服硫酸锌治疗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