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1.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量多媒体素材的展示,将传统教学中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学习内容、开拓思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教研室较早开展制作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笔者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影像断层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大型课件的制作,并且分别获省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展评一、二等奖,积极了不少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指伸指肌腱的解剖学形态特点,为临床小指伸肌腱转位术后避免小指功能障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只手的小指伸肌腱和支配小指的指伸肌肌腱和腱间结合进行解剖学形态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支配小指的指伸肌腱可分为4种类型:独立肌腱型20%(12/60)、独立肌腱加分叉肌腱型26.6%(16/60)、分叉肌腱型,分"y"亚型26%(16/60)和"r"亚型20%(12/60)和肌腱缺如型6.6%(4/60).除肌腱缺如型外,第4、5掌骨间隙均有腱间结合联系小指伸肌腱和环指伸肌腱93.4%(54/60).结论:独立肌腱型和独立肌腱加分叉肌腱型是小指伸指肌腱的常见类型,分叉肌腱型和缺如型是小指伸指肌腱的解剖学形态变异类型.腱重建术是防治肌腱缺如型小指伸肌腱转位术后伸指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LPS组大鼠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在术后7、10、14、28天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NS组。结论:LPS能增强CCI大鼠的热痛敏,可能是刺激了CCI大鼠持续产生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大鼠热高敏,但其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宿舍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分析造成污染的相关因素。提高大学生对细菌认识的水平,改善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宿舍的空气质量。[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大学生宿舍126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大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1.48%,在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楼层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不同,各项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宿舍空气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血管外科和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2具尸体的大隐静脉主要属支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主要属支注入类型分五大类型;最上属支以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为主,最下属支以股内侧浅静脉为主;注入处外径(平均)最大者为股外侧浅静脉,至隐股点距离(平均)最长者为股内侧浅静脉。结论:在大隐静脉相关手术时,应至少寻找并结扎三支或以上属支;寻找属支时,应在隐股点下方50m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腹腔置管引流换药间隔时间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7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入院随机分组,分换药间隔时间1d、2d、4d、6d四组,对四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间隔1~4d换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及分泌物培养阳性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间隔换药时间延迟到6d,穿刺点局部感染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换药间隔时间4d是最佳的,在防止发生置管感染同时减轻医护工作量,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大鼠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结内细胞的凋亡及胰岛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STZ,30mg/kg)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只3u/d股内侧皮下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股内侧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喂养4个月;AVN组织行TUNEL染色法,检测AVN组织结内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AVN结内细胞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多分布于结内中央,而糖尿病组AVN结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可见结内不均一分布;虽然治疗组凋亡细胞明显比糖尿病组减少,但仍比对照组多见。[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AVN16W后出现结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行胰岛素降低血糖后可减少结内凋亡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外科解剖特点,为临床海绵窦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头,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走行、分支及其与海绵窦内脑神经、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5段,主要分支有3个.颈内动脉前曲段内侧缘距垂体中线10.13~15.02 mm,平均(10.86±2.5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对赣南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研究.方法:使用α法评价量表的信度,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结果:量表的CORONBACH信度值α=0.962,因子分析的累计贡献率达66.611%.结论:赣南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评价内容和方法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