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救治(附2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特重型颅脑伤预后的因素及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6月至2002年8月间收治的253例特重型颅脑伤(GCS 3~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伴脑疝、脑挫裂伤情况,颅内血肿类型等与病死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阶段,即1990年6月至1994年12月(A组,采用传统救治方案)、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B组,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与完善了颅脑创伤救治体系)、1997年2月至2002年8月(C组,采用综合救治措施)的救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脑疝形成、脑挫裂伤、多发颅内血肿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脑疝形成和脑挫裂伤以及有硬膜外血肿者,分别为66.0%(136/206)vs29.8%(14/47,P<0.01)、64.2%(115/179)vs47.3%(35/74,P<0.05)和68.6%(59/86)vs40.0%(8/20,P<0.05).A、B、C组病死率分别为69.6%(48/69)、60.4%(32/53)和53.4%(70/131),C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疝、弥漫性脑肿胀致恶性高颅压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发现和清除颅内血肿、有效去大骨瓣减压,重视早期脑保护,加强术后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提高特重型颅脑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皮内缝合在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内缝合,也被称为无疤缝合,因其瘢痕小,且不需拆线,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在整形外科学中已应用广泛,在国外也有报导[1],但因为头皮血供丰富,帽状腱膜下层组织疏松等特点,少有人进行头皮的皮内缝合,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412例颅脑肿瘤患者头部皮肤的缝合进行了探索,引进了微创的理念,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23.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借鉴岛叶胶质瘤切除手术的理念及操作技巧,探讨采用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翼点人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的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44例.术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例,Ⅴ级2例.结论 借鉴岛叶胶质瘤切除手术的理念及操作技巧,采用翼点人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缓解急剧增高的颅内压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收治并进行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4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脑脊液漏持续时间、治疗情况以及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颅内感染是否发生的预测模型。 结果 418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中,18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感染比例4.31%。其中脑脊液漏时间、是否预防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漏时间≥14 d是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颅内感染预测模型AUC为0.704,预测效果良好。 结论 脑脊液漏持续时间≥14 d是外伤性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构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31例,按照术后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142例,和预后不佳组(mRS>2分)389例,对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回归模型筛选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及内部验证。结果基底节出血、顶叶出血、枕叶出血、出血量>30 mL、偏瘫、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糖尿病、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水平均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顶叶出血、出血量>30 mL、偏瘫、意识障碍、恶心呕吐、D-二聚体水平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建模组AUC=0.895 0,验证组AUC=0.853 8,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和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预测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提供借鉴,早期实行治疗干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人脑胶质瘤患者38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脑外伤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ADAM17和EGFR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人脑胶质瘤中ADAM17和EGFR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恶性程度的提高,表达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17和EGFR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内均有表达,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提示ADAM17和EGFR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水平高低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初步探索rnieroRNAR-21(miR-21)与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215例胶质瘤(胶质瘤组)和50例正常人脑组织(对照组)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iR-21在胶质瘤组中的相对表达量(2-△△CT)(4.222±1.755)明显高于对照组织(1.064±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对照组中的表达率(100.00%)高于胶质瘤组(4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组中miR-21的表达量与PTEN在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448,P〈0.05)。结论miR-2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升高,可能通过负性调节PTEN的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二者的表达可以显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通过检测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有助于评价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8.
目的提高海马及脑岛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治疗质量。方法结合颞叶内侧面及脑岛的显微解剖特点,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科经外侧裂显微外科治疗的海马及脑岛区22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22例胶质瘤中,肿瘤位于海马14例,脑岛8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的肿瘤1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4例。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海马杏仁核切除14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的有14例,不变6例,加重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的关键,肿瘤的性质、级别,患者年龄、全身状况是影响肿瘤切除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干预性康复护理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颅脑外伤后闻及杂音伴左侧眼球突出1个半月入院.患者曾有3次鼻腔大出血史,经止血处理后均自行停止.查体:神清,左侧眼睑下垂,左眼球突出,双侧眼球及左颞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余神经征阴性.CT示:左额顶粉碎性骨折、双侧眶骨骨折,诊断为双侧外伤性复杂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