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997年底,日本学者报道了一种与肝功能异常有关的新型病毒,并将之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1]。为了解我国病因不明患者肝及肝外组织中TTV感染状况,我们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标本来源:选自北京佑安医院1996~1999年经血清学方法及肝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排除了甲~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27例患者的肝穿组织。患者年龄20~68岁,男19例,女8例,均无饮酒史、自身免疫疾病及药物史。另又选取8例1990~1997年收集的非甲~庚的慢性肝病死亡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AIDS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AIDS期HIV慢性感染患者25例,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HIV-1-LTR、gag基因的双链cDNA探针,对胃黏膜组织切片采取核酸原位杂交方法观察HIV感染情况和黏膜病理改变。结果AIDS患者胃黏膜主要表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且AIDS患者胃黏膜组织多种细胞中均有HIV阳性显色:淋巴滤泡细胞、固有层中散在的单个核细胞(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极少数间质细胞。CSG组与CAG组胃黏膜HIV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IV/AIDS疾病的进程与胃黏膜局部病理改变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性,但HIV感染可能并非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及其前药和美014经静脉注射给药后沙利度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方法: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等摩尔数的沙利度胺或和美014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样品及注射和美014后各组织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沙利度胺的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并计算、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沙利度胺或和美014后体内沙利度胺t1/2β约为159~170min,表观分布容积Vd约为0.758~1.062L·kg-1,各药动学参数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沙利度胺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其中以在肝、肠、肾、脑等组织中浓度较高。结论:大鼠静脉注射沙利度胺或和美014后药动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和美014在体内可快速完全转化成沙利度胺,沙利度胺在大鼠体内分布快、广。  相似文献   
15.
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教学面临很大困难。因此,进行集中院级教学查房,经过7年实践,从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病例选择及查房程序上确定其基本模式。通过对参与院级教学查房的人数、人员构成情况、满意度调查、7年前后笔录影像资料的对比、将相关查房内容整理成书等方面来评价院级教学查房的成效。结果提示该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专科医院的局限,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野木瓜皂甙对大鼠神经髓鞘和轴突膜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作者等曾发现将镇痛中草药野木瓜注射液 (IS)涂布于大鼠隐神经可导致 C类纤维轴突膜膨胀、边界模糊 ;Aδ类纤维髓鞘出现较多的空洞和髓鞘崩解。本实验从 IS中提取了野木瓜皂甙 (SS)并将 0 .3 % SS涂布于大鼠隐神经 ,经电生理研究和电镜观察发现 :60 min后隐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A成分的传导被阻滞 ,并发现 A纤维髓鞘和 C纤维的轴突膜以及神经干的胶原纤维出现类似涂布 IS后出现的黑色斑块 ,并出现了局部的髓鞘崩解和轴突膜增厚并变模糊的现象。表明 SS对髓鞘和轴突膜有亲和力 ,可引起髓鞘和轴突膜结构的变化 ,从而导致神经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DNA在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存在,证实TTV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方法:用地高辛标记TTV DNA(Dig-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血清PCR检测,发现单一TTV感染13例,TTV、HBV混合感染4例,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的肝炎患者6例。与此同时对肝组织进行检测,进行肝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功能和临床特点等分析。结果:23例肝组织中TTV DNA阳性15例(65.22%),其中单一TTV感染11例(84.62%),TTV DNA混合感染者3例(75.00%),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1例,临床分型急性肝炎5例(55.56%),慢性肝炎10例(71.43%)。TTV DNA阳性细胞在急性肝炎患者系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在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TTV 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肝细胞浆内,以核型为主。23例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大多数较轻,12例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HCVNS_3、HGVNS_5均阴性,肝功能均有轻~中度损害,大多数病人有乏力、纳差、尿黄症状,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皮肤或巩膜黄染体征。结论:TTV可能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转录活性.方法 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PC3启动子基因片段,克隆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通过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GPC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 GPC3基本启动子和全长启动子分别成功构建到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GPC3基本启动子具有很强的转录活性,而全长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基本启动子高4倍以上.结论 成功构建了GPC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GPC3转录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A-H1N1肺部感染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甲型流感病毒(A—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由8段890~2341个核酸组成的单链RNA套膜病毒。现在只有H1N1和H3N2的亚型病毒在人类之间传播(图1)。病毒复制传播的条件:进人人类身体内并进行复制、使人类生病、能容易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A—H1N1复制仪限于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当有病毒进入细胞,它会导致复杂的细胞病变,使柱状上皮细胞停止细胞本身的蛋白质合成,细胞缺少了本身必须的细胞蛋白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底 ,日本学者报道了一种与肝功能异常有关的DNA病毒 ,并命名为TT病毒 (TTV) [1] 。为了解我国病因不明肝炎患者中TTV感染状况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血清及肝组织中TTV表达情况 ,现报道如下。一、研究对象及标本来源患者年龄 2 0~ 6 8岁 ,男 19例 ,女 8例 ,均无饮酒史 ,自身免疫疾病及药物肝损史等。肝组织标本 2 7份选自北京佑安医院 1996~ 1999年不明原因肝炎患者活检肝组织 (两例有随访 ) ,组织经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5 .0 μm厚连续切片备检。同时采集相应的血清标本冻存于 - 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