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动脉桥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广泛使用且明显提高了远期效果,但静脉移植物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桥管.研究表明静脉移植物10年通畅率约为60%.静脉移植物再狭窄发病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栓形成和血管平滑肌迁移、增生,以及随后发生动脉粥样改变等.本文就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在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动脉中层平滑肌受损后组织因子表达迅速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会导致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增加.而对于静脉移植物中组织因子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8-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SD 大鼠30 只.方法:于颈内、颈外静脉汇合处结扎颈外静脉近心端,颈外静脉远心端在发出分支前结扎离断.以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在两血管夹中间斜形切除5 mm动脉.将动脉近心端和静脉远心端吻合两针并对抗牵引,再在两针之间的前后壁分别缝合三针;离断颈外静脉近心端,将其和颈总动脉远心端吻合.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管壁组织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同时检测标本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内膜、中膜厚度,以对侧颈外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所有静脉移植物血管外膜均有组织因子表达,早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组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晚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对照静脉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术后3 d静脉移植物可观察到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阳性表达,7 d明显增高,14 d达到最高.对照组静脉、早期和晚期静脉移植物血管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移植物内膜在术后7,14,28 d增生明显,中膜在术后14,28 d增生明显.结论:不同时间点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与新内膜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us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TF as a therapy for vein graft failure. Methods External jugular vein to carotid artery interposition vein grafts, which were applied to a low flow condition, were made in 120 Sprague-Dawley rats weighing 260 to 300 g. Thes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30 rats each group. Group A was atelocollagen-TF Stealth<'TM> Select RNAi group. Group B was atelocollagen-TF Stealth<'TM> RNAi group. Group C was atelocollagen group. Group D was control group. Small interfering RNA mixed with atelocollagen was administrated to the external wall of grafted veins. The TF protein expression of vein grati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at 1, 3, 7, 14, and 28 d postoperatively, and by immunochemistry at 3 d postoperatively.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was determined at 14 d postoperatively. Neointimal hyperplasia was evaluated at 28 d postoperatively. BLOCK-iTTM fluorescent oligo was used to confirm its stability and successful transfer into the vein graft wall at 3 and 7 d postoperatively for another group (n = 12). Results Fluorescence of BLOCK-iT<'TM> fluorescent align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graft wall even at 7 d postoperatively. Knockdown of the TF expression was achieved by perivascular application of siRNA using atelocollag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intima thickness at 28 d after graft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This phenomenon was preceded by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siRNA-treated grafts at 14 d postoperatively (P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TF in vein grafts can be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specific siRNAs using a atelocoilagen-based nonviral delivery approach/n vivo, so that the neointimal thickening can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CDK12突变频率,明确其对mHSPC的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91例mHSPC患者,用第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其CDK12的突变频率,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通过患者进展至mCRPC阶段的时间分析CDK12突变的预后作用。结果91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检测出CDK12有害突变,突变频率为1209%。CDK12突变状态与mHSPC患者是否在12个月内进展至mCRPC阶段存在相关性(χ2=6278,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K12突变显著增加了mHSPC患者是否在12个月内进展至mCRPC阶段的风险(OR=586,95% CI:146~2349,P=0013)。同时,ISUP分组也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OR=292,95%CI:123~692,P=0015)。结论CDK12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远高于外国人群。CDK12是一种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可以作为mHSPC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5.
外科手术是治疗泌尿系统肿瘤最主要方法之一。“精准”、“微创”是现代外科的主流方向。机器人外科将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平台的优势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精准”、“微创”的外科理念,已被广泛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外科治疗。我国机器人外科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猛。本文就机器人外科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应用与发展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 ICAM-1siRNA及错配siRNA转染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过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转染后48 h 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在转染48 h后ICAM-1 mRNA表达减少90.0%,蛋白表达减少83.0%.结论:使用小干扰RNA能有效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PI-RADS评分系统中3分病灶的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分区检出率,分析其临床参数取值区间,并分析MRI/TRUS影像融合靶向穿刺能否提高CSPCa检出率,为进一步前列腺穿刺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P...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治疗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及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83例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35例,重度48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男49例,女34例;年龄51~77岁,平均(59.3±7.5)岁.43例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使用Dacron补片条或自体心包条环缩后瓣环21例,交界处环缩9例,后叶矩形切除9例,St.Jude成形环环缩4例.40例二尖瓣置换术包括机械瓣28例,生物瓣12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住院死亡分别占2.3%(1/43例)、5.0%(2/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瓣膜置换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二尖瓣成形组(P<0.05),二尖瓣成形组术后6例残余轻度二尖瓣反流(P<0.05)但不影响心功能,两组其他住院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7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3~60个月,平均(20.2±4.9)个月.随访期间二尖瓣成形术7例轻度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组人工瓣功能均良好,3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随访远期死亡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61%.结论 对于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二尖瓣成形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39.
背景:已有研究显示在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动脉中层平滑肌受损后组织因子表达迅速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会导致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增加。而对于静脉移植物中组织因子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性实验,于2006-05/2008-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SD 大鼠30 只。 方法:于颈内、颈外静脉汇合处结扎颈外静脉近心端,颈外静脉远心端在发出分支前结扎离断。以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在两血管夹中间斜形切除5 mm动脉。将动脉近心端和静脉远心端吻合两针并对抗牵引,再在两针之间的前后壁分别缝合三针;离断颈外静脉近心端,将其和颈总动脉远心端吻合。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管壁组织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同时检测标本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内膜、中膜厚度,以对侧颈外静脉作为对照。 结果:所有静脉移植物血管外膜均有组织因子表达,早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组织因子表达明显增加,晚期静脉移植物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对照静脉内膜、中膜无组织因子表达。术后3 d静脉移植物可观察到细胞增殖核抗原蛋白阳性表达,7 d明显增高,14 d达到最高。对照组静脉、早期和晚期静脉移植物血管蛋白抽提物组织因子活性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移植物内膜在术后7,14,28 d增生明显,中膜在术后14,28 d增生明显。 结论:不同时间点静脉移植物管壁组织因子表达变化与新内膜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40.
食管多源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多源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9例食管多源癌患者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纤维胃镜下碘染色确诊,并经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证实。29例中行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5例,探查2例而未能切除。结果术前确诊21例,术中及术后确诊8例;发现病灶67个,早期病例6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75.9%(22/29),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7例。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7个月~3年。1年生存率77.8%,3年生存率41.6%。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常规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应用内镜下碘染色活检方法可提高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并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有望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