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5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8例妊高征患者及45名正常妊娠孕妇血清UA水平并作比较。结果妊高征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中和重度妊高征患者间血清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UA水平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测定血清UA水平可以监测妊高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研究磁共振R2*成像定量评估铁过载家兔模型肝脏铁含量的可行性及R2*值与肝脏铁含量(LIC)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n=8)。A、B、C组每周注射一次铁剂,注射剂量分别为5、10、25 mg/kg体重,共4周。D组不予任何处理。应用MR扫描仪行肝脏的R2StarMap成像,经后处理生成R2*图,由一名经R2*Map成像后处理技术培训的放射科医师采用设置多个小的感兴趣区(ROI)求平均值法测得肝脏的R2*值。MR扫描结束后随即取兔肝作铁含量分析,得到LIC。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分别对R2*值、肝组织铁含量各组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多重比较使用Tamhane’sT2法。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R2*值和LI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建模过程中,LIC随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2)R2*值与LIC之间符合指数曲线关系,拟合的曲线回归方程为Y=EXP(1.950+16.200X),R=0.894。但当LIC>20.00 mgFe/g干重时,曲线的拟合度差,R仅为0.186。结论 R2*值能较好地反映兔肝脏铁浓度,并与组织学研究得到的肝铁含量呈明显的指数曲线相关。但当LIC较高(>20.00 mgFe/g干重)时,R2*值与LIC之间的相关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3.
注射流率对脑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注射流率下脑CT灌注成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确定1个既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操作上又相对安全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4.5、6.0、7.5 m l/s)分为3组,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4 s后行CT灌注扫描,利用灌注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生成大脑前动脉和上矢状窦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脑灰、白质的血流量(rCBF1、rCBF2)。比较3组间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输出静脉起始增强与输入动脉增强达到峰值的时间差(tV0-tAP)、rCBF1、rCBF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的tV0-tAP分别为-3.5 s、-1.5 s、0.2 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5,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7.5 m l/s组的tAP较tV0提前约0.2 s;3组间的rCBF1、rCBF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m l/s组rCBF1、rCBF2分别为(52.8±3.1)m l.m in-1.100 g-1、(21.9±2.4)m l.m in-1.100 g-1。结论使用7.5 m l/s的注射流率能够满足最大斜率模型的前提条件,得到的脑血流量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调查湖州市社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方法 随机抽查了201例已婚妇女,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真菌、淋球菌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细菌性阴道炎(BV)依据四项诊断,沙眼衣原体(CT)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结果 发现生殖道感染率达59.2%(119例),其中UU、MH、BV、真菌及阴道滴虫感染率分别为48.75%、2.48%、9.45%、7.96%及2.98%。结论 生殖道感染在低危人群中仍有较高的感染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和消除感染危险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应用人乳头病毒高危型检测(HR-HPV-DNA),液基薄层细胞学(TCL)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7月妇科门诊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2581份采用HR-HPV(HC-Ⅱ法)检测和TCT检测,其中168例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检测2581名妇女,其中913名HR-HPV阳性,占35.37%.TCT检测中有异常涂片235例,其中ASCU132例,LSIL 73例,HSIL 24例,鳞癌及腺癌6例.HR-HPV的特异性87.88%,敏感性61.24%.TCT的特异性90.90%.敏感性53.49%.结论 采用TCT及HR-HPV初筛,异常者配合阴道镜下的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具有预警作用,有利于科学地管理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56.
应用螺旋CT机对24例可疑膀胱疾病患者的膀胱行容积扫描,应用三维导航软件(Navigator Smooth)重建仿真内镜图像,利用Fly Through软件多角度观察膀胱。全部病例均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结果 :24例中,诊断为膀胱肿瘤21例,乳头状瘤1例,肿瘤直径为0.8~6 cm;前列腺增生2例。认为CT仿真膀胱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膀胱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三种MR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显示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的较理想的MR检查序列.方法 采用1.5T MRI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冠状面扫描,三种序列分别为T 2/FSE序列、STIR序列、T2/FSE/FAST,各序列所用层厚、层间距及扫描范围均相同.由两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和一位MR技师根据所得图像评估每一序列对正常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三种序列均能显示臂丛节后神经,T2/FSE/FAST序列优于T 2/FSE和STIR序列(χ^2=12.38, P〈0.05;χ2=9.32,P〈0.05),而T 2/FSE、STIR二种序列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相当( χ^2=0.268,P〉0.05).结论 T2/FSE/FAST是显示臂丛节后神经较满意的序列.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198例住院呼吸道感染疾病婴儿采用FQ-PCR技术检测疾液MP-DNA和胶体金标记免疫法检测血清MP-IgM,两者阳性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共254例,均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果205例(80.71%)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个疗程(5天)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口服阿奇霉素1个疗程(3天)症状消失;49例(19.29%)静脉滴注阿奇霉素2个疗程(10天)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口服阿奇霉素1个疗程(3天)症状消失。结论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中,常见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率。方法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采用CLSI(NCCLS)推荐的D试验方法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7株MRSE中,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A/B/Ct、etM、vanA、vanB和qacA/B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7、3、1、2、3、0、0、0和2;5株MRSH中此9种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4、2、1、4、0、0、0和1;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的5株MRSE和5株MRSH中D试验阳性株数分别为3株和1株。结论临床分离的MRSE和MRSH中存在mecA、aac(6′)/aph(2″)、aph(3′)-Ⅲ、ant(4′,4″)、ermA/B/C和qacA/B基因;D试验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选用MLSB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MR肌纤维束成像用于诊断骨骼肌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后肢近段接种VX2肿瘤组织悬液制成肿瘤模型,行MRI常规扫描和DTI成像.重建肌纤维束成像,分析肿瘤不同区域及正常肌肉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及体积比各向异性值(VrA),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所有兔后肢肌肉VX2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肿瘤中心实质区与坏死区、肿瘤周边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FA值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质区与坏死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VrA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瘤周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邻近正常肌肉与对侧正常肌肉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肌纤维束成像显示肿瘤对邻近肌肉的破坏及浸润表现为肌纤维束完整性中断、不规则.结论 DTI及MR肌纤维束成像能用于评价骨骼肌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望应用于肌肉结构、功能及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