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临床营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评估营养评估(nutritional assessment)是临床营养护理的基础,然而准确地营养评估往往十分困难,目前各种营养评价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营养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病史采集(包括膳食评估)、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手段,判断机体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1营养不良的类型严格地说,任何一种营养素的失衡均可称为营养不良。因此,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临床病人常见的问题是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不足,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PEM可分为三种类型:(1)消…  相似文献   
62.
肿瘤营养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结局、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应该作为肿瘤患者的一线治 疗、基础治疗,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肿瘤患者应该早期启动全程、主动营养治疗。 根据营养诊断结果分类实施营养治 疗,遵循膳食优先、口服优先、营养教育优先、肠内营养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和营养教育、口服营养补充(ONS)、管饲、部分肠 外营养(PPN)及全肠外营养(TPN)五阶梯营养治疗规范。 肿瘤营养疗法的基本要求是满足肿瘤患者目标能量及营养素需 求,最高目标是调节代谢、控制肿瘤、维护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按照卧床患者 20 ~ 25 kcal / ( kg·d)、活动 患者 25~ 30 kcal / (kg·d)计算总能量需求,按照 1. 2~ 1. 5 g / (kg·d)计算蛋白质供给。 根据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调整葡萄糖、脂肪酸供能比例。 荷瘤患者建议降低葡萄糖供能比例、增加脂肪酸供能比例。 多种药理营养素联合强化配方对肿瘤患者 有正面作用。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要求个体化,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调查深圳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疾病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了解该院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和规范营养支持情况,为该疾病组规范化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 261例进行录入登记,排除入院不足24 h、年龄<18岁或>90岁、神志不清、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164例,收录2 097例。排除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病例后,筛出符合脑梗死和脑出血诊断的患者605例,在患者入院后24~48 h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14 d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结果 在符合脑梗死和脑出血预定诊断的605例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中(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别有561例和44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总计272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44.96%(272/605),脑梗死和脑出血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5.63%(256/561)和36.36%(16/44);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总的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82%(11/605),若从NRS 2002营养状况受损评分=3分来评估营养不足,脑梗死和脑出血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1.07%(6/561)和0,若从体质量指数≤18.5 kg/m2来评估营养不足,脑梗死和脑出血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0.71%(4/561)和2.27%(1/44)。在有营养风险的272例患者中接受营养支持的仅有29例,营养支持率为10.7%,营养支持率较低,营养支持的能量摄入和氮量分别为(15.6±2.0)kcal/(kg·d)(1 kcal=4.184 kJ)和(0.10±0.02)g/(kg·d),而无营养风险的333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率为8.1%(27/333)。结论 本院脑梗死和脑出血疾病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极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应用率明显偏低,营养支持均为肠内营养为主,但能量和氮量明显偏低。同时,普遍存在营养支持应用不足与过度应用的现象。若以营养不足为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则仅有1.82%患者需要接受营养支持,若以营养风险为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则有44.96%的患者需要营养支持。而营养风险作为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能不能改善患者的结局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水平与腹膜透析(PD)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用体成分测量仪测定186例PD患者的身体脂肪分布状况,对内脏脂肪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及大动脉僵硬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内脏脂肪水平明显高于59例非代谢综合征患者(t=-2.135,P<0.05),而年龄(t=-0.496,P>0.05)、性别(k2=3.360,P>0.05)、透析时间(Z=-1.236,P>0.05)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D患者内脏脂肪水平与年龄正相关(r=0.424,P<0.01),与腰围正相关(r=0.757,P<0.01),与血HDL-C负相关(r=-0.376,P<0.01),与高血糖正相关(r=0.225,P<0.01),未发现其与透析时间、高血压、血三酰甘油水平、总尿素清除指数的相关性。内脏脂肪水平与血超敏C反应蛋正相关(r=0.209,P<0.01),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内脏脂肪水平正相关(r=0.314,P<0.01)。结论:内脏脂肪水平与P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硬化密切相关;PD患者的炎症状态与其内脏脂肪水平密切相关;内脏脂肪主要与糖脂代谢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分析与疲乏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测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同时收集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一般情况等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RPFS得分为(4.5±3.1)分,89例(74.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疲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是与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整R2=0.264,P<0.001)。结论:应关注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状况,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以减少其疲乏的出现。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晚期肿瘤病人的疼痛控制状况及其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情况、疼痛相关情况、疼痛强度量表、疼痛治疗指数、疼痛信念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2例住院晚期肿瘤疼痛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202例晚期肿瘤病人中,应用止痛药治疗189例(93.56%),按时用药133例(65.84%),对止痛效果表示满意165例(81.68%),对于疼痛相关知识了解的仅20例(9.90%),疼痛治疗不足48例(23.76%),疼痛强度评分为(4.66±2.25)分,疼痛信念总均分为(2.41±0.98)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疼痛控制组病人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疼痛未控制组(P<0.01或P<0.05)。结论晚期肿瘤病人疼痛控制状况不佳,生活质量较差,而疼痛控制有助于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肾移植患者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与否、付费方式、肾替代治疗时间作为匹配条件,选择肾移植和腹膜透析患者各58例,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 肾移植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生理综合得分和精神综合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涉及的8个维度中,肾移植患者的生理机能(t=3.060,P=0.003)、一般健康状况(t=2.579,P = 0.011)和精力(t=2.610,P=0.011)高于腹膜透析患者,而生理职能(Z=3.917,P=0.000)低于腹膜透析患者.结论 肾移植与腹膜透析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无差异,仅个别维度有差异;良好的疾病管理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加强肾替代治疗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北京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居民疾病自我管理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1 775名年龄≥18岁社区居民中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筛出137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7.7%;137例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超重或肥胖者占61.3%;73.7%的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8.3%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19.2%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14.2%的患者不监测血糖,只有51.7%的患者能够做到3~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有19.7%的患者饮酒,16.8%的患者吸烟,部分患者食盐量、食油量偏多,每周运动达到150分钟者仅占48.2%。结论:社区医务人员需要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从疾病监测和生活方式改变着手,帮助糖尿病居民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状况,分析患者体力活动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hort vision,IPAQ-SV)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 Status Short Form,SF-36)对77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在77例血液透析患者中,14例体力活动活跃,31例体力活动适中,32例体力活动不足;体力活动水平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1和0.274,P<0.05)。结论部分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不足,可能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应鼓励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70.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7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7例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为(7.45±4.58),52例(44.44%)患者睡眠质量较好,65例(55.56%)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其中33例(28.20%)睡眠质量极差。不同性别患者在入睡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水平和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呈负相关;综合营养评分不同的患者在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总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睡眠障碍、匹兹堡睡眠指数总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因素可能有性别、营养状况、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