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现在降血脂药品种较多,但是这些药疗效有限,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停药后又有反跳现象,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我院综合科运用大黄新工艺制剂新清宁片治疗高脂血症,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1年内2次采血均示血脂升高(血清胆固醇≥300mg%,β-脂蛋白≥630mg%,甘油三酯150mg%)。患者保持一般普食(除其中2例因糖尿病而控制饮食)。(2)年龄为55~79岁,男性16例,女性1例。(3)大部分患者曾服用月见草油、  相似文献   
53.
大黄对体温中枢调节介质cAMP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大黄对家兔体温中枢附近脑室灌流液内环核苷酸(cAMP)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使感染性发热家兔cAMP水平降低,而对正常不发热家兔cAMP水平没有影响。对照组动物cAMP水平没有变化。提示大黄降温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影响中枢cAMP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4.
确定比索洛尔是否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好药。方法:应用比索洛尔(5 ̄20mg,po,qd)治疗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48.0±s1.0a)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结果:治疗4wk后,平均坐位血压由治疗前22.10±0.20/14.20±0.10kPa降至18.60±0.20/11.60±0.10kPa。临床总有效率为96%,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8例,无须停药,心动过缓2例于停药1 ̄2d即缓解。结论  相似文献   
55.
"下法"是祛邪的重要法则。近二十余年来,我们将中医"下法"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急性菌痢、泌尿系统感染等)及其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肾炎尿毒症等均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体会中医"下法"不仅是泻下,而且是具有荡涤实热、消积逐水、除瘀行血、调理六腑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近年的研究表明,"下法"的主要药物大黄有解热降温作用;有抑菌和对抗内毒素以及促使机体产生干扰素作用;有类似输液治疗的血液稀释作用,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并使血液粘稠度下降,有助于微循环瘀滞的改善;有促进胰液排泄,且对胰蛋  相似文献   
56.
急性重症胆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尤其伴有休克或脏器功能衰竭者,治疗困难,文献报道病死率为28.6%~65%。本文结合临床病例,重点讨论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57.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多发病,尤其重症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我院内科中西医结合病房自197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细菌性痢疾54例(简称中西组),取得较好疗效。并取1974~1975年本科单纯西药治疗之重症急性细菌性痢疾48例作对照(简称西药组)。总结分析如下:两组病例皆符合下述条件的成人住院患者:1.高烧40℃以上:持续不退,伴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无便经取便确诊者。2.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面红耳赤,咽干口渴思冷饮,呼吸急促,或出现神态的改变(神志恍惚、烦躁、谵语、昏迷)。  相似文献   
58.
淀粉样变病尤其是原发者在我国少见,易误诊。近年我院收治2例,报告于下。例1:男,53岁。入院前半年出现腹痛、腹泻,4个月来腹泻加重,水样便每日2~10次,消瘦,血压低。1980年7月2日双上肢抽搐,心电图示结性心律、三联律,收入院。既往有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59.
60.
老年多瘀证专题笔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