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arks,HBV-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649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其HBV-M.结果 246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antigen,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100.0%,与HBeAg阴性标本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 antigen,HBsAg)阳性标本和HBsAg 阴性标本,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M的存在状态相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286例ASAⅠ~Ⅲ择期行治疗性ERCP的患者分成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组(PF组),每组143例.记录每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及手术持续时间、术毕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如舌后坠、肢体扭动及呼吸抑制等.结果 P组术中MAp、HR变化与术前、P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F组苏醒、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小于P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ERCP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小剂量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赵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07-2308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方法对6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胺酮组30例、对照组30例,麻醉穿刺成功后,患者取平卧时氯胺酮组硬膜外注入0.5mg/kg(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m1)氯胺酮,对照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并持续监测呼吸循环变化情况。结果氯胺酮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5mg/kg氯胺酮可较好地预防患者麻醉后的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手法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以手法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以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改善,试验组改善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穴位按摩配合西药及单独西药均为治疗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手法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胃NEN病例,依据WHO(2010年版)分类复核,分析不同分类胃NEN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在117例胃NEN中,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G1、NET G2、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 cinoma,NEC)和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分别为13例(11.1%)、6例(5.1%)、57例(48.7%)和41例(35.1%)。胃NET G1/G2以多发肿物为主,肿物直径小,浸润深度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少见,确诊时分期较早;治疗方式包括胃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根治性手术;大多数胃NET G1/G2包含NET的前驱病变;患者的预后较好。胃NEC和MANEC以单发肿物为主,肿物直径大,浸润深度深,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见,确诊时多为进展期;全部患者行手术切除,且大部分进行了辅助治疗。胃NEC以大细胞型和分化差为主,胃MANEC的神经内分泌和腺癌成分组成形式多样;胃NEC和MANEC患者的预后均较差,但影响两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不同。  结论  胃NEN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不同分类的胃NEN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预后也存在差异。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完善胃NEN的分类,并探索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评价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1岁;C3/C4/C5 3例,C4/C5/C6 11例,C5/C6/C7 5例,C6/C7/T1 1例,C5/C6及C7/T1 1例,C3/C4及C5/C6 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高度,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OM),并对术前及随访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9~53个月,平均35.3个月。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沉陷率为11.4%。术后3个月相邻节段ROM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1例融合上位相邻节段发生椎间隙不稳,但无临床症状。根据Mac Nab标准,疗效优良率为90.9%。随访中未发生术后颈部轴性疼痛、融合器松动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ROI-C行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期随访临床疗效可靠,颈椎生理曲度和融合椎间高度得以有效维持。  相似文献   
60.
目的:基于肝X受体α/核转录因子-κB(LXRα/NF-κB)通路探讨疏肝温胆汤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损伤、高脂饲养和束缚情志应激的方法建立肝郁型的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疏肝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2. 18,6. 54,19. 62 g·kg~(-1)·d~(-1))。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疏肝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同浓度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主动脉的病理变化;分别采用酶法、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的LXRα/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管腔明显狭窄,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可见大量的细胞内泡沫样改变,而阿托伐他汀组和疏肝温胆汤高、中、低剂量组的血管狭窄、粥样斑块及泡沫样改变的程度均较模型组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TG,TC和LDL-C升高(P 0. 05),HDL降低(P 0. 05),血清中NO明显降低(P 0. 05),ET-1明显升高(P 0. 05),hs-CRP,IL-1β,IL-6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 0. 05),LXRα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及疏肝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的TG,TC和LDL-C含量明显降低(P 0. 05),阿托伐他汀组和疏肝温胆汤高剂量组血清中NO明显升高(P 0. 05),ET-1明显降低(P 0. 05),阿托伐他汀组及疏肝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中CRP,IL-1β,IL-6和MMP-9的表达量均降低(P 0. 05),阿托伐他汀组、疏肝温胆汤各剂量组中LXRα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 0. 05),NF-κ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 0. 05)。结论:疏肝温胆汤通过调控LXRα/NF-κB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