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豆蛋白对胆固醇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文献表明,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实验动物和人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但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为此,本文从胆固醇吸收、代谢、排泄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等几方面详细地综述了膳食中大豆蛋白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抗白一号对白血病细胞株K5 6 2细胞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利用Wright Gimesa染色法、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等手段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和流式细胞分光光度术进行凋亡定性定量观察 ,并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表达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DNA断裂。结果 :抗白一号对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在其作用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抗白一号能使K5 6 2细胞发生凋亡 ,凋亡率呈现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 ,并发现抗白一号使K 5 6 2细胞bcl 2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 :抗白一号能诱导K5 6 2细胞发生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bcl 2基因表达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3.
P-gp、bcl-2蛋白表达在人红白血病多药耐药现象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gp、bcl-2蛋白在人红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流式细胞术等分别对蝎毒诱导人红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M)及敏感细胞株(K562)凋亡及其P-gp、bcl-2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蝎毒可明显抑制K562及K562/ADM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P<0.05,P<0.01),其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对浓度的依赖性;耐药细胞株中P-gp、bcl-2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敏感细胞株;蝎毒可抑制K562/ADM细胞中P-gp、bcl-2蛋白表达。结论:凋亡抑制基因bcl-2编码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人红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凋亡耐受的分子基础,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的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高原病是指进人海拔3000 m以上高原地区以低压性缺氧为主要原因引发的多器官损伤的特殊性环境疾病.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近几年,我院接诊了2例因参加建设青藏铁路而患慢性高原病的患者,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现,目前,我们对于平原进抵高原的职业人群的职业病预防和监控工作存在着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35.
减压病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包括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1].我市于近年首次确诊减压性骨坏死4例,在进行职业病诊疗过程中发现,4例均留有不同程度急性减压病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特征。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诊断的3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腺体进行探进,观察其形态、大小、回声及周边淋巴结、组织的改变情况,并与30例同期正常同龄人进行对照。结果 受侵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呈非均匀性减低,可见低回声结节,腺体实质内血流显示丰富,呈“火海征”样改变;对照组未见上述声像图及血流改变;同时对单纯颈淋巴结肿大及仅颌下腺肿大者,提出了诊断和鉴别要点。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征性,高频超声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的动态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7.
大豆活性肽降低大鼠血浆胆固醇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活性肽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胆固醇及其有关血脂指标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加以研究。方法4周龄断乳雄性Wistar大鼠,经28d诱导高胆固醇模型以后,按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将动物均衡分为2组,分别喂饲含酪蛋白和大豆活性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56d。结果经28d诱导高胆固醇模型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的TC浓度是阴性对照组的1.51倍。又经56d喂饲含有处理因素的饲料后,酪蛋白组和大豆活性肽组大鼠体重分别增加了(198.5和119.3)g;血浆总胆固醇浓度水平分别为(6.41±0.57和3.01±0.37)mmol/L;TG水平分别为(3.73±0.70和2.13±0.61)mmol/L;粪胆汁酸含量分别为(0.75±0.13和0.96±0.17)mmol/d;与酪蛋白组相比,大豆活性肽组动物体重及TC,TG和apoB含量显著降低,而粪胆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大豆活性肽组可使大鼠肝脏HMG-CoA还原酶 mRNA,LDL-R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膳食大豆活性肽摄入可降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TC、TG、apoB浓度、使粪胆汁酸排泄量增高,但对HDL-C,apoA水平无影响。另外,大豆活性肽可以增强大鼠肝脏HMG-CoA还原酶及LDL-R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机理之一。大豆活性肽可影响血浆胆固醇水平,但其相应的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目前肿瘤核医学教学存在各种困难及其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肿瘤核医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9.
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对临床上几种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03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NAG活性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测定,并与传统肝功能试验做比较;选取130例健康体检者做血清NAG活性参考值统计。所有项目均采用日立71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健康人血清NAG测值呈正偏态分布,以P95作参考值上限为215U/L。血清NAG在肝癌和酒精性肝病中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00%,TBA在肝硬变和急性肝炎中阳性率分别为916%和688%。结论:血清NAG活性测定不仅对临床各种肝病的诊断有价值,而且其与血清TBA同时检测能更有效地对急性酒精中毒和肝硬变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0.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骨片。用超声波处理将骨髓块震动3分钟后再固定。按常规方法制成电子显微镜样品,先后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位于窦旁的一种结构为网状细胞以扁平粗短突起构成只容纳一个造血细胞的网状结构。另一种结构为位于窦间的网状细胞以丝状细长突起构成可容纳数个血细胞的大网眼结构。成熟的血细胞是穿经窦内皮细胞释放到血循环中。血管外膜细胞突起伸向骨髓腔与窦间网状细胞突起相连形成有效的造血微环境的三维网状结构。作者并发现髓腔骨内膜表面一些多角形细胞渐移向骨髓腔,并包绕着血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是骨髓内最早发育的网状细胞,参与其支持组织的三维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