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川崎病发病可能相关的基因及蛋白信号通路。方法 从综合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川崎病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8606和GSE68004。利用GEO2R工具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筛选差异基因,将两者进行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R软件富集分析DEGs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并改进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irdip数据库中预测核心基因对应的靶miRNAs。结果 在GSE18606和GSE68004数据集中共筛选出269个DEGs;DEGs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控、免疫反应T细胞活化、分泌颗粒膜和葡萄糖结合免疫受体活性等;信号通路主要包括造血细胞系、白细胞内皮细胞迁移、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PI网络包含218个DEGs和674对互相作用关系,其中STAT3、FGR、IL7R、HOOK3、MAPK14、LILRB2、CD2、CSF3R、SOCS3、GZMA、H2AC20、GZMK、H2BC5、ITK共14个为网络中...  相似文献   
12.
贾思远  陈广平  石胜军 《广东医学》2012,33(18):2766-2768
目的 调查烧伤中度发热患者感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对比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在判断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 76例中度发热患者共分离出60株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61.4%的大肠埃希菌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7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未感染组血清PCT水平[1.54(1.06,1.86)μg/L]明显低于感染组[7.89(6.37,9.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发热患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血清PCT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腺病毒为载体在体外过表达热休克蛋白75(Hsp75),研究Hsp75蛋白过表达对神经干细胞在Aβ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C17.2,实验分为对照组、Aβ处理组、腺病毒阴性感染组和腺病毒Hsp75过表达感染组。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情况并进行细胞免疫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干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Hsp75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腺病毒成功感染神经干细胞并高效表达Hsp75蛋白。此外,腺病毒感染不会导致细胞形态改变及细胞分化,同时也不会影响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Aβ处理组及腺病毒阴性感染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及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 < 0.05);然而,Hsp75过表达能显著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和降低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Hsp75过表达对Aβ诱导损伤的C17.2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caspase-3途径依赖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中与分化抑制因子Id1′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HybLex/Zeo-Id1′,转化入酵母细胞EGY48/pSH18.34,检测重组质粒有无非特异激活报告基因;通过筛选成人肺组织文库,获取真阳性文库质粒,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获得真阳性克隆。结果 经测序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HybLex/Zeo-Id1′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EGY48/pSH18-34,经检测无非特异激活功能。进一步通过对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一个真阳性克隆,通过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证实该阳性克隆是酪氨酸蛋白激酶Fyn。结论 分化抑制因子Id1′与Fyn在酵母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内皮活化相关新基因EOLA1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克隆一个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表达新序列标签ST5 5 (GenBank接受号BI12 16 4 6 )对应基因全长cDNA序列 ,作者在已知ST5 5序列基础上 ,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延伸ST5 5的 3′和 5′末端以获取其全长cDNA序列 ,并经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 ,再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获得一个新的人类基因 ,命名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 1(EOLA1) (GenBank接受号AY0 74 889) ,该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Xq2 7.3,推导编码蛋白EOLA1包含 15 8个氨基酸 ,预测EOLA1是与内皮细胞活化相关的新基因 ,可能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酵母双杂交用分化抑制因子IDl’基因的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方法:PCR扩增ID1’,基因全长,酶切后与诱饵载体pHybLex/Zeo连接形成重组诱饵载体,电穿孔方法转化到酵母细胞EGY48中,β—半乳搪昔酶滤膜分析检测重组诱饵载体对报告基因LacZ的自激活情况。结果:扩增出IDl’基因全长,成功构建了重组诱饵载体pHybLex/Zeo—IDl’,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诱饵载体无自发激活报告基因功能。结论:重组诱饵载体构建成功,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为下一步cDNA文库筛选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ECV304细胞株EOLAI基因进行克隆测序以及mRNA水平检测。方法 采用RT-PCR扩增EOLAI基因片断,连接到T载体进行测序。结果 测序发现一种目的基因mRNA剪接突变体,其第3外显子起始部分比Genebank数据库相应序列多出19个碱基。RT-PCR显示剪接突变体与野生型EOLAI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和LPS反应性。结论 发现一个EOLA1基因剪接突变体,其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操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影响因素,总结其实验方法。方法 以Singh等提出的碱性SCGE为基础,并加以改进。结果 获得了典型的彗星图像,实验效果良好。结论 SCGE简便易行,应用广泛,但应注意控制影响因素,以保证其结果的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