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004年是中国国有医院的“改革风暴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型国有医院都在酝酿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计期,实行科学的变革管理,既是变革成功的保证,也是在变革过程中对医院管理层提出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32.
预防免疫对乙型肝炎父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 (HBV )父婴传播 (P FT)的方法。方法 选取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12月 3 1例孕妇丈夫血清HBVDNA( )、孕妇无HBV感染的病例 ,孕前以乙肝疫苗 (HBVac)免疫至抗 HBs( )后再妊娠 ,自孕 2 0周起 ,每 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 2 0 0IU至产前 (观察组 )。另筛选入院时发现孕妇无HBV感染 (乙肝两对半各指标全阴性 ) ,而丈夫血清HBVDNA ( )的 2 6例夫妇作对照组 ,两组病例产时均取脐带血查HBVDNA ,及抗 HBs ,观察两组新生儿HBV感染率及抗 HBs( )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 16 13 % (5/3 1) ,而对照组感染率为 42 3 1% (11/2 6) ;观察组新生儿抗 HBs( )率为 54 84% (17/3 1) ,对照组为 0 (0 /2 6)。观察组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孕前肌注乙肝HBVac、孕期肌注HBIG可有效预防HBV的P FT。  相似文献   
233.
目的了解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分别及联合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用一定剂量的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分别及三药联合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共同孵育12h后,应用光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DNA经特异性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人胃癌MGC-803细胞经5-氧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作用后,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定量分析凋亡细胞发生率分别为10.2%、9.1%和9.7%,而三药联合作用后凋亡细胞的发生率为21.4%。结论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表阿霉素可诱导人胃癌细胞林凋亡,三药联用可提高凋亡细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抗生素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仁生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1,7(11):691-693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指没有胃肠穿孔等感染原因而发生的腹膜急性弥漫性细菌性炎症 ,是严重肝肾疾患特别是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发展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及早诊断及早应用抗生素 ,迅速控制腹腔内感染是治疗本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发病情况SBP发生率为住院肝硬变腹水患者的 10 %~ 2 5 % ,因部分患者的临床过程不典型或隐匿以致易漏诊 ,病死率约为70 % [1 ] 。郑晓华等[2 ] 报道 116例肝硬变并发SBP典型发病者5 2例 ( 4 5 % ) ,…  相似文献   
235.
目的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广东省发热伴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和RFI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519例临床标本进行风疹、麻疹、肠道病毒、水痘-带状疱疹、人类小DNA病毒B19、伤寒副伤寒等病原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9例样本中检出314例RFIs病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0.50%。病原谱构成前3位为肠道病毒、水痘病毒和风疹病毒。不同年龄组感染的病原谱构成也不同:0~和5~岁年龄组以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为主,风疹在1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而水痘在60岁以上年龄组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原体在不同年...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探讨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比较分析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四个地区1988-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 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 172例大肠癌中珠三角4 327例、粤东1 583例、粤北782例、粤西1 480例;2006-2008年段与1988-1990年段比较,四个地区大肠癌患者的收治数均呈上升趋势,以粤北上升最显著;中位发病年龄以粤东最高,为61岁;四个地区的中位发病年龄均呈上升趋势,以粤东上升最显著;四个地区的性别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结肠癌的比例以粤东最高,为1.3:1;粤北和粤西黏液腺癌的比例高于珠三角和粤东;低未分化癌的比例以粤北最高.Dukes A期和Dukes B期的比例以珠三角和粤东为高.结论: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各地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各地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7.
原发性肝癌的细胞凋亡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岸高  李韶光 《医学综述》1998,4(6):323-325
<正>在实体肿瘤中,瘤细胞的死亡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类是小结中心的团块样细胞坏死;一类是散布于整个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在肝细胞癌中,同样存在着这两种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细胞凋亡的过度受抑制作为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参加肝癌的发生发展.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治疗将是未来肝癌内科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1 肝脏致病因子与细胞凋亡1.1病毒感染与肝细胞凋亡 肝炎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黄热病毒和砂粒病毒均可引起肝细胞凋亡.这种凋亡可能是宿主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疫反应-被感染的细胞通过凋亡来防止病毒复制.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发生凋亡既可以是病毒的直接效应,也可以是宿主免疫反应的结果.Ando等用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证明,乙肝病毒感染鼠肝细胞后,在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下,  相似文献   
238.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疗效-费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防止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已受到肯定。有关根除Hp的疗法报道很多。我院根据当地山区农民的特点,采用雷尼替丁联合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组成三联,每日服2次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DU),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分别与奥美拉唑和铋剂组成的三联疗法进行费用—效果比较,以寻找一条具有较好费用关系的治疗方法。一、病例选择  在2个协作单位就诊的农村患者,经胃镜、病理组织学及尿素酶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109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年龄15岁-70岁,3天内经胃镜检查和胃粘膜Hp检…  相似文献   
239.
镁缺乏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国伟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2,8(9):510-511
1 镁的稳态与失衡镁是细胞内第二个重要的阳离子 ,成年人体内镁的总含量为 14 0 0~ 2 0 0 0mmol(2 1~ 2 8g) ,其中 5 0 %的镁沉积于骨骼中 ,其余分布在骨骼肌、肝脏、脑组织等软组织中 ,心肌中的含量也较高。细胞内液中镁的含量约 2 2 .8mmol/L ,细胞外液镁的含量仅占 1%~ 2 % ,血浆中Mg2 + 正常值为 0 .75~ 1.2 5mmol/L ,其中 5 5 %是游离的 ,32 %与蛋白质结合。镁主要来源于食物 ,成年人每天摄入 (0 .15~ 0 .18)mmol/kg就能维持正常镁的平衡 ,肾脏是镁的主要调节者 ,镁 99%由肾小球滤过排出 ,食物中缺镁时 ,…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正常人和138例不同病程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前后TNF-α、IFNγ-、IL-6在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HBV D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各种慢性乙肝患者PBMC上清液中TNF-α、IFNγ-、IL-6均有表达,HBV感染者三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经PHA刺激后对照组及患者组TNFα-、IFN-γ、IL-6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1),但患者组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HBV DNA水平增高,PBMC中TNF-α、IFN-γ表达水平逐渐减低,而IL-6活性逐渐增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PBMC可分泌TNF-α、IFNγ-、IL-6,其表达水平与宿主病毒载量有关。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PBMC抗病毒免疫受抑,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